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學如廁.一步一步來

寶寶學如廁.一步一步來

如廁訓練不是一蹴可幾,需要分階段練習,請父母不要預設時間表,只要抱持有耐心與鼓勵的態度,相信很快就會看到寶寶展現成果!

讓孩子習慣自行如廁需要逐步進行,杰星親子工作室職能治療師洪凡倫提出以下步驟供父母參考,但她提醒,「這些步驟並非一次都要完成,而是分階段進行,習慣每一步驟後,再練習下一步驟」。

階段式練習步驟

  1. 尿布濕了不急於馬上換:當孩子反應要換尿布,或是自己察覺孩子的尿布濕了,都不要急於馬上換尿布,問孩子「是不是尿濕了」,讓他感受尿布濕濕熱熱的感覺,與平常剛換新尿布的乾爽感受截然不同,確實體驗濕尿布給人的不舒服感。
  2. 帶到廁所換尿布:帶到廁所換尿布,讓孩子認知「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建議此時可換穿褲型紙尿褲,因穿脫方便,利於孩子一步步習慣自行如廁。
  3. 廁所備好幼兒便盆:父母在廁所擺放合適的便器,或在馬桶裝上幼兒使用的坐墊(建議另外備個小凳子,讓孩子方便自己坐在馬桶上),一是讓孩子習慣廁所才是大小便的地方,且顧及隱私權,二是在廁所沖洗方便。提醒父母,讓孩子在廁所學習如廁,才是正確的地方,把便器擺在房間或在客廳看似方便,但都不是未來的正常模式,不如在轉換過程中直接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
  4. 讓孩子試坐便盆:讓孩子穿著濕尿布試坐在便盆或馬桶上,體驗自行如廁的感覺,畢竟有的孩子一下未能習慣屁股光光的接觸便器或馬桶坐墊,需要花一點時間習慣這樣的過程。讓孩子覺得好玩,幫助對如廁產生好的連結。
  5. 拉長坐的時間:如果孩子覺得坐在便器上是開心的事,不妨一邊看有關於如廁的繪本或是唱兒歌,慢慢延長坐的時間,甚至脫下尿布後再坐一下。

依序習慣這些步驟,約80%的孩子可成功坐在便器上解尿。洪凡倫治療師提醒,為了讓孩子更快能進入狀況,父母不妨記錄孩子的喝水量,可利用有刻度的水壺掌握孩子的喝水量,然後觀察孩子的尿布何時會濕,了解可能憋尿的時間長短,嘗試快要解尿之前進廁所坐便器。她建議,「即使是男孩,也建議從坐著開始學習如廁,因為坐著可讓肌肉放鬆,更容易解尿。待狀況穩定後,再站著排尿」。

成功與否各有應對方式

就算尚未能成功引導孩子解尿,父母也不要放棄,仍要持續記錄孩子的喝水量與解尿狀況,「孩子的膀胱積尿能力有所差異,有的孩子不是不尿,而是要喝進更多的水量才會尿,因此,父母可增加孩子的喝水量,讓他有想要排尿的需求」。當父母可掌握孩子喝水量與何時解尿的關係後,可再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尿液是否有排空?用以推算下一輪的解尿時間,提早拿捏時間帶進廁所。

孩子願意嘗試不包尿布的如廁方式後,父母可捨棄尿布,讓孩子穿一般的內褲或是學習褲(底部為可吸水的毛巾布),以適應完整的如廁過程,甚至父母可積極一點,定時帶去廁所,相信在持續穩定的練習下,一段時間(約6個月到1年,因個別狀況可長可短)後一定可見到效果,當然也可讓如廁的間隔時間拉長,「沒有意外的話,白天排除午睡時間,大部分時間可以不包尿布」。然後,可進階嘗試由孩子主導要不要上廁所。

洪凡倫治療師補充,有時孩子會沉浸在遊戲中,或是因外出搭車時間過長,沒能趕得及表達要尿尿或到廁所才尿,請父母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尿褲子而否定孩子,「這個時候需要請父母適時提醒,或是外出預計有一段時間不方便如廁,提前減少孩子的水量攝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