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東西教養不同,荷蘭爸爸成台灣女婿體驗不同的教養樂趣

東西教養不同,荷蘭爸爸成台灣女婿體驗不同的教養樂趣

(2020.07 更新) 文化的差異讓不同國籍的爸媽面對教養產生更多的深刻思考,教養雖不簡單,但為了培養孩子成為勇敢面對世界的獨立個體,只要願意保持開放心胸,每對家長都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適切教養模式。

觀念不同.另類育兒樂趣

因為喜歡亞洲文化,大學時期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韋岱思,因緣際會在4年後成為台灣女婿,更在2014年升格成為新手爸爸。現在已擁有兩個孩子的荷蘭爸爸韋岱思發現,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與台灣太太談戀愛時,沒有形成雙方戀情的阻力,但孩子出生後,不同的教養方式,卻讓夫妻倆對彼此的價值觀有了重新檢視的空間與重新發現的驚喜,同時兩人也對於如何傳承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產生非常多的討論。 

韋岱思與太太相信,不同的價值觀來自於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教育環境,觀念不同無關誰對誰錯,但卻是爸媽之間可以彼此開放心胸去檢視雙方價值體系的契機,韋岱思認為,面對下一代的教養,身為家長的爸爸媽媽深受上一代(原生家庭)的影響,且與個人成長經驗有許多相關,夫妻之間,面對不同的教養方式,應避免爭輸贏或爭對錯的衝突,建議應該針對不同的觀念有深度的討論、彼此理解,才能在討論中獲得共識,並給予孩子一致的教養原則與價值觀。


家長不自責.生氣在所難免

家有3歲兒,韋岱思坦言也會因為女兒的「莫名堅持」或哭鬧感到沮喪或生氣,若女兒哭鬧的情況是在室內公共場合,他會先將孩子帶離、對孩子的哭鬧冷回應,同時允許自己生氣、整理情緒。韋岱思表示,冷回應,為的是不讓孩子認為哭鬧可以達到目的,但在女兒恢復平靜後,則免不了回家時,與女兒事後的討論。韋岱思認為,遇到孩子「歡」的時候,家長被挑起情緒非常正常,但在情緒下,仍要留心說出口的話語,避免恐嚇或言語暴力,事後待親子雙方都冷靜下來,若有不恰當的話語在情緒當下不小心已說出口,也必須事後向孩子道歉。


懲罰無法執行就像沒懲罰

孩子出生後,身為家長的爸媽有了各自的教養經驗,公共場所中,難免容易被身旁的親子對話所吸引,韋岱思觀察台灣的爸媽,經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不乖就叫警察把你抓走」的威嚇話語,他感到非常納悶,一方面因為警察並不會真的因此把孩子抓走,不理解爸媽為何要欺騙孩子;另一方面則認為這樣的言語可能會造成孩子對警察的誤解,似乎不太恰當。 

「爸媽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聽話守規矩,但如果懲罰(被警察抓走)無法執行,就像沒懲罰,只是流於恐嚇。」韋岱思建議,若孩子能夠溝通,事前的約法三章與事後獎勵正向表現(例如:如果你乖乖坐捷運,我們等等就多玩10分鐘),應該會比恐嚇或懲罰來的健康,也不會讓孩子有不著邊際的誤解。 


對不同觀念抱持開放態度

相較於台灣,荷蘭幅員廣大,親戚或手足成家後,往往久久才相聚一次,台灣因為住家之間彼此距離較近,逢年過節,家族的聚會比較容易實現,有別於台灣人的習以為常,甚至略感麻煩,韋岱思反而非常喜歡台灣家族的親密距離,孩子出生後,太太的姊姊傳承孩子的物品、孩子之間經常玩在一起,以及家族間彼此照顧的感覺,都讓韋岱思樂在其中,他認為,孩子從小能與多人建立關係,有助於人際關係發展,對於忙碌的家庭而言,有長輩或親戚在必要時協助育兒,也讓父母的育兒生活比較不緊張。 

而提到婚姻中的婆媳關係,荷蘭爸媽沒有「孩子需要回饋雙親」的概念,自然比較不會有亞洲國家對媳婦的傳統期望,但並不表示荷蘭就沒有婆媳問題或家族紛爭,事實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優缺點,就如同教養觀念的不同,不代表其中一種就比較「好」或另外一種比較「不好」,韋岱思希望家長在面對不同教養觀念時,能儘量保持開放的心胸,就像對於「親密的家族關係」,台灣人能夠看到其中的缺點,荷蘭人能夠看到其中的優點。對各種觀念保持開放態度,憑藉著對孩子的愛,相信家長都能為孩子選擇適合各自家庭的教養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