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寶寶學說話這四點是關鍵,有效引導寶寶說話!

寶寶學說話這四點是關鍵,有效引導寶寶說話!

話是人人會說,但說得好不好,另是一門學問。口語表達能力的好壞,不僅攸關孩子日後的學習發展和心理健康,更會直接影響到人際關係……

話是人人會說,但說得好不好,另是一門學問。A-plus親子學習館 教育總監儲瑄博士表示,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不僅攸關孩子日後的學習發展和心理健康,更會直接影響到人際關係。

表達能力差的影響  

儲瑄指出,一個口語表達能力不佳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可能因為表達能力弱而不敢提問,傾向屬於單方面的訊息接受,學習成效會比較差;而在心理發展上,也容易因表達能力不夠而缺乏信心、甚至會排斥表達自己意見和想法,情緒也易生挫折。 在人際互動方面,則可能不容易結交朋友、在團體中較不易嶄露頭角,容易成為追隨者的角色;也可能因為難以成為領導中心,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等,因此,儲瑄提醒家長,千萬別小看了幼兒口語發展的重要性。

3大關鍵.影響幼兒日後口語能力

她接著指出,在幼兒時期「口語能力」是否能夠順利發展,取決於以下生理、心理與環境大因素:

1.生理:構音器官發育正常

當然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並不是只有嘴部肌肉在動作而已。每當我們要發出聲音時,是要運用到嘴唇、口腔、聲帶、肺腔等一連串的連鎖作用,因此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發音困難。

2.心理:家長鼓勵孩子勇於表達  

家長多鼓勵孩子說話,有助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萬一孩子太愛說話,就要觀察孩子講話的時間和場合恰當與否,再予以教導;但是記得不要經常制止孩子發言,否則會讓孩子變得不敢開口說話。

3.環境:提供足夠的語言刺激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就需要多提供語言刺激(如多對他說話等);等孩子逐漸學會說話之後,除了多讓孩子說之外,家長也別忘了要經常說話給孩子聽,因為「聽」的機會多,就能奠定語彙庫存基礎,「說」的表現方式也就相對變多。

4大技巧.有效增進口語表達能力

在了解幼兒口語能力發展順利與否的3大關鍵因素之後,儲瑄再提出4大技巧,可以有效增進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技巧1:強化邏輯能力  

有些孩子雖然很喜歡說話,但是一說起話來天馬行空,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經常讓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想說的重點是什麼,這就是邏輯能力不佳的影響。 儲瑄表示,要加強孩子的邏輯能力其實並不難。邏輯感的建立,簡單來說就是順序感的養成;最好的加強方式,就是讓生活作息正常。例如每天一早起床時,讓孩子養成在固定時間如廁、梳洗、吃飯、更衣的習慣,或是讓孩子試著思考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例如放手讓孩子來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動)。此外,也可讓孩子回憶一整天所發生的事(從早到晚),或解釋活動的順序,也是很好的練習方式。 

她指出,有邏輯感的孩子,除了在說話、做事上比較有條理之外,也善於分析問題、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有利於個人情緒的控管。

技巧2:增加辭彙能力  

孩子想要把話說的清楚、漂亮,就必須要有豐富的詞彙供表達使用。詞彙不足就真的不能把話說好嗎?儲瑄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好好用英文來交談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認識的單字不夠多,腦中所儲存的語彙不足以讓我們表達心中真正的想法。 

因此,要增加幼兒的詞彙能力,除了多聽、多說之外,還要透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建立起日後詞彙資料庫的深度和廣度;除此之外,多跟孩子玩詞語接龍、或經常找機會讓孩子當小小信差,替你向其他人傳達意思,也同樣能豐富孩子的語彙或表達能力。

技巧3:家長適時引導  

當孩子說話的時候,思考太過於跳躍,想到哪裡就說到哪;或是問他一個問題,老是繞著枝微末節打轉,無法抓住主題時,家長就應該適時提醒孩子「重點」在哪裡。 例如當你問孩子:「你在運動會表現的怎麼樣?」孩子卻一直告訴你,小明跌倒了、小強跑得好快……等,這時你就要試著提醒他,「那麼你都在做什麼?你參加了哪些活動呢?」但請家長記得,在提醒孩子的時候要有耐心,態度也要溫和,太急切或太兇都會嚇著孩子。

技巧4:提供表現機會

有些孩子在說話的時候總是很緊張,要改善這種狀況,較適當的方法是多給他機會在大家面前說話。先從在家人面前說話開始練習,再慢慢擴展到親戚、朋友甚至陌生人;當孩子逐漸習慣在別人面前發表意見時,緊張感就會漸漸消失,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膽識。

3種功能.善用輔助教材發揮綜效  

除了上述4大技巧之外,要積極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適時的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例如童謠和故事書,它們具備有以下3種功能:

1.增加語彙能力: 

大量的閱讀和背誦是增加語彙的最好方式。儲瑄鼓勵孩子多背點東西,因為所有的文學底子都是「背」下來的,但要提醒家長教幼兒背誦或閱讀,都不能用強迫的方式,這只會引起抗拒。不要只是把書本丟給孩子,陪著他一起讀一起背,甚至來個比賽,都化解背頌過程中的不耐與無趣。

2.可激發想像力:

所有的發明、想像其實都非憑空而來,童謠和故事書正是扮演著刺激想像力的重要角色,累積的越多,孩子的世界就越開闊,未來就更具潛力。

3.協助情境演練:

家庭生活無法每天都是高潮迭起,刺激不斷;但故事書卻可以製造出各種不同的情境,家長可以藉機教育孩子在面對各種狀況時,該如何應對進退,或是藉由書中人物的經驗來矯正孩子的行為。

4種錯誤.家長應該適時介入指正  

口語表達不該只著重技巧面,懂得口語表達的藝術,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孩子在學習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加以提醒指導,最容易出現搶話、缺乏禮貌、言不及義、動作誇張等4種「NG」狀況,家長該如何介入指導呢?

錯誤1:搶話&插話  

現在的大人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但是卻經常忘記教導孩子也要尊重別人,因此當孩子搶話、插嘴時,就可以趁機來個機會教育。 當孩子搶話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對不起,媽咪現在正在跟朋友說話,請你等一等,媽咪等一下再聽你說」,這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但是儲瑄提醒家長,讓孩子等待的時間不宜太久,以免自己最後也忘了這件事,反而會得到反效果。

錯誤2:缺乏禮貌&負面性話語  

禮貌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石,因此當孩子7、8個月大開始會點頭的時候,就可以教他用點頭來打招呼、說謝謝;長大之後,除了要求孩子逢人就要打招呼之外,更是應該讓孩子經常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此外,讓孩子了解哪些話語會傷害別人,例如「我討厭你、你好醜、他好胖」等,也很重要。雖然我們很難禁止孩子說這些話,但是讓他知道別人難過的程度,有助於同理心的產生。

錯誤3:言不及義&說話沒重點  

當孩子有這類問題時,最需要的是家長耐心的引導,並提醒孩子內容的重點在哪裡。有機會就讓孩子多練習,這樣才能進步,但切記不要斥責孩子。

錯誤4:音量大&肢體動作誇張

有些孩子一緊張或者怕沒有人回應他,就會不知不覺的加大肢體動作、音量也會跟著提高,企圖引起他人的注意。此時最好立即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注意到他的需要了,然後適時的告訴孩子,聲音太大會讓別人不舒服,並試著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音量與肢體動作。

落實於生活教育之中  

儲瑄最後提醒家長,要增進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無法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時間與耐性來培養。此外,應該要在生活上落實,把握機會教育;而家長的指引陪伴和鼓勵,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家長應該避免的3種不良示範  

0~6歲幼兒的主要活動場就是家裡,因此,家長的言行為表現,同樣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口語表達方式。儲瑄表示,以下3種狀況,是父母應該盡量避免的。

1.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

聽的是垃圾,說的也是垃圾  

孩子容易有樣學樣,家長口語表達有問題,孩子自然不會高明到哪裡;此外,若是家長未做好電視節目把關,孩子也容易從不宜觀賞的節目中學到好的話語。儲瑄建議家長,不要急著斥責孩子。因為孩子其實不懂話語中的含意,只是在「模仿」而已。 因此與其是消極制止,家長更應該積極教育孩子,有哪些話可以用來取代那些不好的語言。例如當孩子說出「不爽」這個形容詞,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句話不好聽,我們可以用『不高興』」『不滿意』來取代它。」

2.LILO:Lie In Lie Out

謊話進、謊話出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有電話打來要找家人時,家人不想聽就要求接電話的人跟對方說不在家。孩子會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理,家長也千萬別忘記,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不希望孩子將來也會說謊,就應該格外注意自己的行為。

3.CICO:Chaos In Chaos Out
聽的混亂、說的混亂

如果家長平時說起話來就很混亂、沒邏輯,孩子當然也就不容易把話說清楚,因此提醒家長有時也應該多留意自己說話的方式,帶頭做個良好示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