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嬰幼兒照護指南-新生兒常見皮膚7症狀,爸媽必學基本照護3原則

嬰幼兒照護指南-新生兒常見皮膚7症狀,爸媽必學基本照護3原則

新生兒的肌膚狀態不成熟,難免會出現一些狀況,但大部分會自然緩解。若父母能了解原因和妥善照護,有助於維持寶寶的肌膚健康。


新生兒常見皮膚7症狀

蘆洲許修平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奕璇表示,新生兒皮膚構造尚未發育完全,表皮和真皮層較薄,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加上還受到母體影響,因而容易出現一些皮膚症狀如下:

粟粒疹

特徵是1~2mm白丘疹,類似黑頭粉刺,大多長在鼻頭處,偶爾會在臉頰。大部分會自動緩解、痊癒,所以毋須特別處理,一般照護即可。

毒性紅斑

特徵是3~4mm紅斑,可能以塊狀或整片分布在皮膚上,而紅斑範圍中間會有個小膿包。通常好發於足月兒,全身都可能出現。此症狀1~2週內會逐漸消失,父母不用特別處理。 熱疹

很常見於新生兒身上,其特徵是一顆顆1~3mm的紅丘疹。熱疹的起因多為表皮汗管阻塞,因此常見於皺摺處(如:脖子、胯下)、服飾包覆的區域或頭髮邊緣等皮膚位置。建議保持嬰兒皮膚的涼爽,避免悶熱流汗,症狀會自行消失。

新生兒痤瘡(青春痘)

特徵是紅色丘疹及膿包,常見於臉部。由於新生兒體內仍受到母體荷爾蒙的影響,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而易長出痤瘡。痤瘡在寶寶出生2~3週就會出現,但大多數並不嚴重,約3個月後會自行緩解。

尿布疹

特徵是紅疹,易發生在臀部肌膚(尤其是肛門口附近)。新生兒每隔數小時就必須喝奶和大小便,當脆弱嬌嫩的肌膚長時間接觸排泄物,就可能受刺激而引起紅疹。若是輕微的尿布疹,只要能勤換尿布,保持屁屁乾爽,就能獲得改善。

脂漏性皮膚炎

有時在新生兒的頭皮、法令紋、眉毛或耳後等處,發現一層黃黃油油的蠟狀皮屑,通常這就是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而起因多與皮脂調節異常有關。部分有此症狀的寶寶,頭上像戴了一頂略硬、偏黃的「嬰兒帽」(台語稱囟屎),提醒不要用手摳除,以免流血,約莫出生4、5個月會自行緩解。

新生兒黃疸

有些新生兒在出生第3天開始,會出現黃疸現象,黃疸高峰在第5~7天,之後會逐漸消退。部分母乳寶寶可能有較久的黃疸狀況,一般可繼續觀察,唯須注意的是,應密切觀察糞便顏色,若出現灰白色便,需立即就醫。但若超過1個月後還有黃疸現象,建議就醫檢查。


基本照護3原則

面對新生兒的皮膚狀況,陳奕璇醫師建議父母,可掌握以下照護原則:

通風涼爽:可透過勤換尿布、穿著純棉服飾等方式,維持肌膚的涼爽乾燥,減少因悶熱潮濕而不適的機會。

適度清潔:洗澡時不要用過燙的水、不要洗太久(10分鐘內),使用適量的嬰兒專用沐浴品,不建議採泡泡浴或使用酵素粉,反而會讓皮膚太乾燥。

加強保濕:洗澡完,擦乾身體,在皮膚仍有濕潤度時,塗抹適量乳液。

嬰兒疹子很常見,大多能自行緩解,但如出現紅疹合併發燒、精神活力不佳、嗜睡、躁動不安等狀況,都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尿布疹的清潔與照顧

針對罹患尿布疹的寶寶,建議父母少用濕紙巾,可採水洗方式清潔臀部,以乾淨毛巾輕輕吸乾水分後,可在患部塗抹屁屁護膚膏,有助於隔絕外物刺激。然而,若2~3天後,症狀仍未改善,甚至患部範圍擴大,則不排除受黴菌感染的可能,必須儘快就醫檢查、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