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身體動作發展-0〜3歲粗細動作發展指標能力養成法-2

身體動作發展-0〜3歲粗細動作發展指標能力養成法-2

用心陪孩子‧不揠苗助長 孩子的能力究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受訪者一致表示,端看父母的教養心態為何?的確,當前的大環境的確未能提供孩子很好的生長環境,種種因素造成不少孩子在基本的心智能力養成上出現了各種問題,身為主要照顧者的父母,為了孩子,更要積極尋求解決方法: 1.花時間陪孩子 只要花時間用心陪孩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學習的契機。蔡建志主任說,如到住家附近的公園玩,不僅讓孩子在活動中發洩了體力,學習了技巧,也能與其他小孩有了相處的機會,一舉數得!他說,「陪伴不是買東西,僅屬有錢人的權利」,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長,實屬天職,但他認為「現代父母不會玩」,少了父母的示範,孩子的學習動機自然薄弱。 3.不過度保護孩子 楚恆毅醫師則建議,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父母應放手讓他主動探索、學習,但自己要在一旁用心觀察,並視情況給予幼兒必要的協助,才能幫助孩子養成應具備的能力。 4.自然展現最好 錯過了能力養成黃金期,雖然也可再重新學習,不過,楚恆毅醫師和傅中珮治療師皆表示,從職能訓練中固然可協助孩子建構所欠缺的能力,但真正要落實在生活中仍然存有距離,換言之,「天然ㄟ尚好」! 6.不能揠苗助長 發展遲了固然不好,但過早也不好,揠苗助長也會影響孩子能力養成是否順利的一大問題,蘇文清治療師說,能力養成有階段性,當孩子的發展「力量夠了,準備好了」,自然而然就會了!千萬不要在孩子能力還不及時,即要求他做超出能力的事,因為欲速則不達,對長遠發展可說是弊多於利。 根據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兒保育系副教授楊曉苓擔任研究主持人,所做的《0〜2歲嬰幼兒適性發展學習活動綱要之研究》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研究告訴我們,嬰兒與學步兒階段在未來的發展上,不僅僅是奠定基礎的階段,其影響性可能更超過我們的想像。」 為了讓父母更清楚如何陪孩子活動,本文除提供發展里程碑外,在0〜2歲部分亦以該報告針對不同階段所提出不同指標能力為依據,請職能治療師設計親子活動並提出養成建議,希望父母能夠多陪孩子活動,順利讓孩子發揮天賦能力!

足夠的練習‧增進熟練度 

但更令人感嘆的是,當前由於少子化之故,許多父母疼小孩過了頭,事事代勞,百般呵護,愛森兒童多元發展教育中心職能治療師蘇文清指出,「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更未能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 
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暨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治療師蔡建志表示,孩子的每一項能力養成,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連串的活動學習而來,過程中,如果孩子的表現符合期待,不妨增加一點挑戰,讓他覺得好玩而願意繼續進行活動,重複幾次,能力會更加精進;反之,就要降低難度,協助他過關以建立自信,並繼續下一關的挑戰。
蔡建志主任說,父母要正視孩子「在哪一階段應有怎樣的能力發展」,而不是「自欺欺人」,以為現在不會,長大就會了,他強調,假如不能「在適當的時間有恰如其分的表現」,而有「落後」的情形出現時,再來就需要付出加倍的時間練習,才能跟上進度,對孩子的自信心難免造成打擊。 

定期評估‧確保正常發展

人們常講「七坐八爬九發牙」,一句描述孩子發展的話看似普通,但隨著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不一卻有不同的發展歷程。有人只要一點刺激量就有正確的神經反應,有人即使已接受很大的刺激量,還無法令神經做出正確的反應,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許翠端說,這時就必須藉助心智發展專業人員的協助,為他建構適合的環境,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孩子當時應有的反應,協助他跟上發展的腳步。

由於三歲前是「發展黃金期」,許翠端副技術長建議父母,應定期幫嬰幼兒進行評估,檢視心智發展速度與進步量,調整教養方式,才不致因單項功能落後而影響神經鏈結的廣度與速度。她說,定期評估有如「預防醫學」,不是等到問題浮現才給予療育,而是在問題出現前,就有計畫的針對各項知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本體覺與前庭覺)提供刺激、學習及練習的機會,讓孩子能在自然方式下進行自我修正,順利通過每一階段的關卡,最後達到知覺整合的目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