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焦點議題】嬰兒肥不可愛!小心寶寶罹患代謝性疾病

【焦點議題】嬰兒肥不可愛!小心寶寶罹患代謝性疾病

常聽人說:「寶寶胖胖的才可愛」,但您知道嗎?如果等寶寶年紀稍大一點,還是繼續維持嬰兒肥的狀況,對於往後的成長發展,恐怕會有負面影響!

如果寶寶的體重長期超過同年齡寶寶的標準值,許多代謝性疾病或冠狀動脈疾病都將一一找上門來


生下白嫩胖嘟嘟的寶寶,是每個準爸媽的願望,但如果「嬰兒肥」的時間持續過久,家長可能就要開始為寶寶的體重加強把關。造成寶寶肥胖的原因,大致上分為兩種因素,分別是先天遺傳和照護上給予過多營養。

如果寶寶的肥胖傾向來自於遺傳因素,其實絕大多數取決於準媽媽的體質,以及懷孕期間的身體質量指數,也就是俗稱的BMI值(Body Mass Index)。國外曾有研究顯示,若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的BMI值較高,胎兒出生後的體重,也會比一般健康的寶寶高出許多,這是因為大部分體重超過標準值的準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有較高機會罹患妊娠糖尿病,導致胎兒將長期曝露在高血糖的環境,體內的脂肪堆積和肝糖庫存也會相對較多,出生後的體重自然就會比較重。

造成寶寶單純性肥胖的原因,大多是因不良生活習慣所引起,例如父母過度餵食,給予寶寶的營養供過於求,或是沒有在適當時機鼓勵寶寶做一些運動,導致寶寶體內累積越來越多脂肪。

寶寶出生後應定時進行健康檢查,利用生長曲線圖,觀察身高體重的百分位,如果寶寶在9個月大以後,體重百分位仍超過第90個百分比,醫師就會認定寶寶的體重過重,甚至已達肥胖程度。

一般來說,若寶寶在9個月大以前,一直都屬於過度肥胖的程度,到了2~3歲時,也有較高機率持續肥胖,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的9個月內妥善控制他的飲食或活動量,如此一來,出現「嬰兒肥」的機率相對也會降低。

如果寶寶的體重長期超過同年齡寶寶的標準值,許多代謝性疾病或冠狀動脈疾病都將一一找上門來;往後進入校園生活時,也容易受到同儕眼光影響,生心理都可能遭受病痛及挫折。 

要讓寶寶脫離肥胖的根本解決之道,就是早期開始幫助他控制體重,其中又以母乳的哺餵方式為關鍵因素。由於母乳富含嬰幼兒成長所需營養,也非加工食品,對寶寶來說是最天然的食物,所以政府單位也大力提倡哺餵母乳;不過,母乳哺餵又可分為親餵及瓶餵,根據餵食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寶寶是否吸取過多營養。

建議媽媽使用親餵方式,因為哺乳時,寶寶需要費力吸吮媽咪的乳頭,進而使用較多力氣,達到適度活動的效果之外,也容易感到疲累,在飲用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自動停止;但瓶餵會讓寶寶在過於輕鬆的狀況下,不知不覺進食超過一天所需熱量,等家長發現的時候,寶寶已經變得圓圓胖胖了,因此建議媽咪可以等寶寶進入副食品階段或9個月大之後,再換成瓶餵方式哺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