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即時新聞】下背痛20多年求診無效.原來是骶髂關節出問題

【即時新聞】下背痛20多年求診無效.原來是骶髂關節出問題

近20多年來,雲先生飽受下背痛之痛,只要坐著,時間一久,就覺得痠痛、不舒服,期間試過針灸、推拿、復健、整脊等方法,但效果有限,下背痛從年輕痛到中年,現年50歲的他,年初在醫師建議下,接受脊椎手術,沒想到術後情況更糟,連坐都成問題,最後至醫學中心,才被確診為骶髂關節炎。

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王超然理事長(右)和執行微創髂關節固定手術(裝置人工骨材SI-BONE)成功的案例病患雲先生(左)

台灣脊椎微創學會理事長王超然表示,國外研究顯示,在下背痛原因中,骶髂關節異常占一成五至三成,至於台灣骶髂關節炎的盛行率約一成,比率必不低,但「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卻長期被忽略,只因疼痛症狀和脊椎疾病很相似,因此容易被誤判。

骶髂關節又名薦髂關節、薦腸關節等,位於骶骨與左右髂骨的交界處,左右各一。「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和脊椎疾病很相似,所以很容易被誤判為脊椎問題。多數復健科和疼痛科醫師也可能會誤判為「梨狀肌症候群」。 

王超然指出,骶髂關節疼痛,往往連帶影響到腰椎活動,以致產生下背痛,透過患者自訴,很難區別到底是腰椎問題還是骶髂關節,所引發的疼痛,因此不易診斷。以雲先生為例,下背痛病史長達20多年,遲遲未能對症下藥,最後白做了手術,脊椎手術後更加疼痛。 

他說明,國外統計,在腰椎手術失敗的個案中,四成五屬於骶髂關節炎患者,未能找到病因,手術再好,也沒有用,因此部分病人在接受脊椎手術後,還是疼痛難當,因此,骶髂關節炎會更加嚴重,比術前還要痛。傳統處理「髂關節疼痛症候群」,病患需長期接受物理治療、口服止痛藥或高頻熱凝療法,但療效有限。近年來,歐美發展出「微創骶髂關節固定手術」,衛福部最近核准和核准許可,成為解決長期下背痛的新選擇。

雲先生在確診後,接受微創骶髂關節固定手術,裝置人工骨材SI-BONE,手術後傷口小、復原時間短,術後恢復良好,大幅緩解了疼痛感,真正解決多年來的下背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