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少鈣要補鈣.正確補鈣很重要

少鈣要補鈣.正確補鈣很重要

雖然現代人吃得好,卻存在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補鈣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然而該怎麼補,才能真的補到骨子裡?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發現,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有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65歲以下有6成不足;76至99歲以上則有9成不足。以19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量而言,應有1,000毫克,可是實際的平均攝取量只有400至500毫克,缺乏程度嚴重。但明明大家普遍吃得好,為何還會「少鈣」?

少鈣3因素

國泰健康管理中心產後護理之家營養師張皓閔指出,國人缺乏鈣質的原因有3個:

1.飲食習慣不佳:奶乳製品是鈣質含量高的食物,且能快速有效補充體內所需,但國人對於食物認知不足,較無每日食用奶乳製品的習慣,如牛奶、起士與優酪乳等,衛福部建議每日攝取奶低脂乳品類1至1.5杯(每杯240c.c.),甚少人可達此一標準。她補充,「國人習慣食用高蛋白質與高油質的食物,也會影響體內吸收鈣質的效能」。

2.日曬不足:鈣質要被人體有效吸收,必須透過維生素D的轉化。有足夠的維生素D,可由需要適當的陽光照射獲得,否則,日曬不足可能會造成維生素D轉化不佳,不少女性以日曬加速老化而努力防曬,不僅影響維生素D的轉化,進而也影響吸收鈣質的效率。

3.運動不足:鈣質為建構骨骼的主要成分,適度的運動量是穩定骨骼的重要因素,可刺激骨細胞產生新骨質增加骨骼中礦物質的含量,提高骨骼質密度強度,反之,容易造成鈣質流失,並降低肌肉耐受力。


少鈣對身體的影響

鈣質有多重要?張皓閔營養師指出,99%的鈣質儲存於骨頭中,是建立骨骼、牙齒的重要元素,剩餘的1%進入血液中,負責血液凝固、協助心臟和肌肉收縮等功用,並維持神經傳導功能的運作,一旦少鈣,將對身體造成以下不良影響:

1.骨質疏鬆:鈣質攝取不足時,血鈣濃度降低,將由骨骼釋放鈣質補身體不足,以維持正常機能的運作,然而,時間一久,可能使骨質中的鈣質逐漸流失,骨質減少,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2.抽筋:血鈣濃度偏低時,肌肉神經細胞處於過度緊張異常興奮的狀態,進而出現不自主的抽動自發性收縮,狀況嚴重時就會抽筋。

3.失眠:鈣質與神經傳導的物質合成相關,負責調控神經興奮與抑制的平衡,對穩定情緒、鬆弛肌肉、消除緊張有作用,缺乏時,容易出現肌肉緊繃痠痛、失眠症狀。

4.情緒穩定度不佳:血鈣濃度符合標準,有助維持神經細胞的穩定,因此,攝取適量鈣質有「天然的情緒穩定劑」之稱。當血鈣濃度偏低,神經細胞就會很興奮,引發肌肉快速收縮,讓人體無法放鬆,進而造成焦躁、情緒不穩等狀況的發生。


正確補鈣的方式

鈣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從兒童到老年,雖然每一時期的鈣質吸收率補充量有所不同,因此但每天都應做到足量攝取,骨本需要長期累積,30〜40歲的骨本達到穩定,再來的骨質密度吸收率就會逐漸降低」。關於正確補鈣,張皓閔營養師提出以下建議:

少鈣要補鈣.正確補鈣很重要


1.
建立高鈣飲食習慣:首要改善奶類攝取不足的問題,「1c.c.的牛奶約含有1毫克的鈣質,且人體吸收率高,若能做到每日喝兩杯各240c.c.的牛奶,就可攝取480毫克的鈣質,幾乎已達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的一半」建議選擇低脂鮮乳,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如有乳糖不耐症而不宜喝牛奶者,不妨以優酪乳取代。

此外,均衡飲食更是不可或缺,張皓閔營養師表示,從食物中攝取高鈣的撇步如下:

全穀根莖類:以全榖根莖類取代精製白米飯,因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豐富,可攝取多一點的鈣質、維生素。

蛋白質類:與肉類、海鮮類和蛋類相比,豆類及其製品的鈣質含量更高,且多為優質蛋白質。

堅果種子類:適量攝取堅果種子類的食物,有助攝取鈣質,其中以黑芝麻的鈣含量極為豐富,但要小心為攝取鈣質而有熱量過高的問題,適當攝取即可,「可在白飯中灑一些黑芝麻,或在牛奶或豆漿加入一瓢黑芝麻粉」。

蔬菜類:通常深綠色、深黃色的蔬菜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量比淺色蔬菜多。

水果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可促進腸道對有助鈣質的吸收。「鈣質不是立即吸收、利用,需要維生素C、D的轉化以幫助吸收,維生素C可從水果中獲得,合成維生素D則可透過需利用適量日曬的轉化或由飲食中,補充肉類、魚類,建議每週3天接受日曬,每次15分鐘」。


2.
避免食用抑制吸收物質:國人的飲食習慣容易有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之餘,應避免食用會抑制鈣質吸收的食物,「包括高油、高蛋白質、酒精、咖啡因、碳酸飲料等」。另外,也要注意過量的高纖食物,會妨礙鈣質等礦物質的吸收,「高纖食物和補鈣食物應該分開食用」。

高鈣食物建議表(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每100克含鈣量)

孕期補鈣3注意

張皓閔營養師提醒,懷孕階段,所有養分都是一人吃兩人補,比起一般人,更需要正確補鈣,「孕期缺乏鈣質,對胎兒的影響更大,因此,補足一日所需,才不致影響媽媽與寶寶的未來健康」。補鈣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中後期攝取乳奶製品可增量:妊娠初期攝取奶乳製品,與一般人相同,每日約1至2杯牛奶;中、後期因應胎兒攝取量增加,與為哺乳做準備,應增量攝取,每日約2至3杯,不僅讓自己夠用,也讓胎兒不虞匱乏。

2.分次補充:由於一次攝取鈣質量若超過500毫克,身體會自動降低腸道的吸收率,「應避免一次攝取過多的鈣質,建議分次食用為宜」。

3.以鈣片補充不足:張皓閔營養師強調「營養素皆建議以天然食材中獲得為主,若是外食族或無法兼顧飲食均衡者,才建議以鈣片補充飲食攝取不足的量」。然而該如何選擇鈣片?要吃天然鈣或合成鈣?張皓閔營養師指出,「天然鈣包括碳酸鈣與磷酸鈣,雖然鈣含量普遍高於合成鈣,但吸收率有一定程度,且易有重金屬汙染或其他汙染物殘留的隱憂,同時因碳酸鈣含有碳酸成分,在胃部接觸胃酸後形成二氧化碳,容易造成脹氣的副作用。」合成鈣主要是檸檬酸鈣,吸收率比天然鈣高,不易有脹氣、便祕等副作用。由於鈣片會干擾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若想以鈣片補充,建議由諮詢醫師或營養師評估適合服用哪一種鈣片。

她提醒,「由於鈣質在酸性狀態下較好吸收,鈣片可搭配柳橙汁或維生素C食用。鈣片最好在飯後1至1.5小時後服用,避免食物的干擾以促進吸收」。由於鈣質在酸性狀態下較好吸收,可搭配柳橙汁或維生素C於飯後食用。

少鈣要補鈣.正確補鈣很重要

補鈣常見迷思

關於補鈣,國人總存有一些迷思,對此,張皓閔營養師說明如下:


迷思1
大量攝取奶類就不會少鈣?

以美國為例,雖然乳品攝取量大,卻因飲食習慣為大量攝取肉類與速食,過量蛋白質與高油脂影響鈣質的吸收率,加上缺乏運動,使得少鈣也是該國常見的健康問題。此外,基於人體一次最大的鈣吸收量為500毫克,如果僅一次大量攝取,超量的鈣質就被代謝,因此,補鈣需要分次攝取,「孕婦一天2至3杯的牛奶可分次喝,以確保鈣質可被有效吸收」。

少鈣要補鈣.正確補鈣很重要

迷思2
多吃鈣片就能補鈣?

張皓閔營養師表示,「鈣片的鈣含量比例與吸收率,隨天然鈣與合成鈣有所不同,哪一種鈣片較好,須視服用之後的狀況而定;劑量選擇上,應依自身狀況選擇高劑量或低劑量,但要注意一顆的含鈣量不超過500毫克,一天服用的劑量限制為2,500毫克」。

她提醒,不是多吃鈣片就能補鈣,如果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以活化鈣質吸收,吃鈣片的效果也是有限,因此,服用鈣片應搭配適度補充有足夠的維生素C、D來源,且勿與含有高草酸會抑制鈣吸收的食物併用,避免造成草酸鈣結石,也應避免喝茶或咖啡而影響吸收率。


迷思3
少鈣有問題,多鈣沒關係?

少鈣對身體有不良影響,但多鈣也不好,張皓閔營養師指出,補鈣補過頭的話,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因過多的鈣質在腎臟濾出時易形成結石,若結石檢驗出來屬碳酸鈣成分,需要限制鈣的攝取量,避免結石復發;如鈣質攝取過量導致血鈣上升,成為高鈣血症,將降低腎臟的功能,輕則發生便祕,或是身體虛弱、頭暈,嚴重則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衰竭或心律不整,她強調,「補鈣要慎重,剛剛好就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