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絨毛膜取樣術

絨毛膜取樣術

絨毛膜取樣是孕期早期可做的胎兒染色體檢查項目,可以及早確定胎兒是否異常,但危險性相對較羊膜穿刺術為高。由於採樣來自胎兒的胎盤細胞,準確率高達99%,且可以此做許多與基因與染色體相關的檢查,不過,除非是基於優生的考量,否則醫師通常不建議採用此法。

長庚醫院台北婦產科系資深主治醫師謝景璋指出,當父母雙方都有遺傳性疾病帶因者,如重型地中海型貧血、血友病時,可在懷孕前3個月,選擇準確率最高的絨毛膜取樣檢查,來判定胎兒是否有相同的遺傳性疾病。

絨毛膜取樣檢查(Chorionic Villi Sampling, CVS)的主要優點,因為可以取得更多的胎兒染色體資訊,且在懷孕早期就做,能提早知道結果。不過,謝景璋醫師表示,由於是屬於侵襲性的檢查,且胎盤又是胎兒的營養來源,因此危險性較大,除非必要,否則都傾向建議選擇羊膜穿刺術較合宜。




什麼時候做?為什麼要做?
絨毛膜取樣的目的,是從發育中的胎盤,採取一些細胞樣本組織,由於胎盤與胎兒的組織是源於相同的細胞,與羊膜穿刺術的原理相似,希望從中獲取更多的胎兒基因資訊,主要則為胎兒染色體的檢查,以提早篩檢出有異常狀況的胎兒。不過,謝景璋醫師說,由於這項篩檢的危險性較高,除非是基於優生的考量,否則多半不會輕易建議採取,而會建議等到胎兒成長到16周後,再接受安全性相對較高的羊膜穿刺檢查。

絨毛膜取樣的最佳檢查時機是介於9~11周之間,通常是由醫師事先判斷適合施行的週數。

絨毛膜取樣的進行方式

謝景璋醫師指出,做絨毛膜取樣時,並不需要麻醉,進行的方式是在超音波的引導協助下,根據胎盤的位置,選擇出最安全的位置,以往有兩種方式可進行,一為從子宮頸進入(現已鮮少以此方式進行),另一方式則與羊膜穿刺術相同,利用一支細針刺穿腹部進入子宮,從絨毛膜中採取少量的組織出來。

哪些人建議要做?

絨毛膜取樣所造成的流產機率,是羊膜穿刺術的2~4倍,且有醫學研究顯示,如果太早施行絨毛膜取樣,可能會增加胎兒四肢發育不全的危險,因此大部分醫師都不鼓勵使用這種方式,除非孕媽媽有下列情況,醫師才會建議採取:
1. 第一孕期母血唐氏症篩檢,結果為高危險族群者。
2. 頸部透明帶太厚,或者以超音波發現胎兒有明顯異常者。
3. 高齡產婦焦慮胎兒異常時。
4. 前次懷孕出現過染色體異常的胎兒。
5. 夫妻雙方其中之一有染色體異常者。

安全性與風險

絨毛膜取樣的風險與併發症主要為流產,據統計,流產率大約為2%,且通常發生在取樣後的兩三天;也有研究指出,如果太早施行,可能會使胎兒的肢體出現異常現象。

何時可得到結果

取得胎兒細胞樣本後,可做快速的交叉檢驗法,大約只要經過48小時就可以得到初步的結果,但若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染色體分析,大約需要一周左右才會知道結果,且染色體分析幾乎可達到99%的準確性。
不過,如果檢查報告正常,卻並不保證會生出健康的胎兒,由於絨毛膜取樣所採樣的部分,並非含有與胎兒相同的基因,如果採樣結果是陽性反應,雖然意味著胎兒的基因可能有異常現象,但仍然有1%的誤差率。
這是由於絨毛是胚胎著床後,向子宮內膜伸進去的樹枝狀的胎盤組織,有時會與孕媽咪的子宮內膜組織交錯,導致取出的組織中可能摻雜母體的細胞,必須清除,否則容易誤認而影響結果的判讀。

you must know~檢查前後的必備知識

絨毛膜取樣檢查後,孕媽媽通常會出現輕微的子宮收縮的感覺,會有些微的不適,檢查後約需要一天的休息時間,但若出現出血、破水、發燒等現象,就要儘速返診。
謝景璋醫師提醒,無論在做絨毛膜取樣、羊膜穿刺術或臍帶血檢查等侵襲性前,如果媽咪出現有腸胃性問題,都不建議施行,畢竟仍擔心會將細菌帶進子宮造成感染。此外,若孕媽咪出現有發燒或已經有早期流產的情況,也不建議做,可以延後一兩周再做。

~原文刊載於2009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