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產後尿失禁怎麼辦?

產後尿失禁怎麼辦?

防漏大作戰 很多生產完的媽咪,一定跟凱莉有相同的尷尬經驗,就在下午3點,生完寶寶1個月的凱莉,終於有空與朋友聚聚、喝下午茶,沒想到,聊天聊到一半,突如其來的一個噴嚏,凱莉竟然感覺到自己漏尿了,她趕快衝到廁所,但是褲子已經濕答答了,「怎麼會這樣?」

凱莉心裡想,顧不得朋友還在餐廳,她衝出門外招了一部計程車跑回家!「尿失禁」或者「頻尿」等問題,讓高達30%~50%的婦女備受困擾,卻又因為尷尬,不願主動就醫,其實,經由醫師治療,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Part 1 觀念篇 產後為什麼容易尿失禁?

為何打了個噴嚏,就會發現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廖文劍表示,一般而言,在正常的情況下,當我們在大笑、打噴嚏、咳嗽或彎腰時,腹腔內的壓力會增加,當壓力傳遞到膀胱,膀胱內貯存的尿液會受到向外擠的壓力,此時,骨盆底肌肉群會適時地收縮,扮演「煞車」的角色,以免尿液外漏。
不過,產後的媽媽則是在生產過程中,因為胎兒經過產道時,造成了骨盆肌底的肌肉群拉傷、或是支配肌肉的神經管受傷,導致提肛肌、骨盆肌的鬆弛及萎縮,無法正常發揮功能,一旦打噴嚏、大笑,就會有漏尿的情況,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產後尿失禁」,通常在產後一週內會發生,雖然生產後,症狀多會漸漸緩解,但是輕微者可能造成外陰部潮濕搔癢,嚴重者有時候會有褲子溼透的症狀,發出一股尿騷味,容易造成個人社交上的困擾!

知識補給站-自然產媽媽才會尿失禁?

廖文劍醫師說,雖然產後尿失禁,多是因為自然產過程中,因為胎兒經過產道時,導致骨盆肌底的肌肉群拉傷,而有不自主地的漏尿情形,不過,不代表剖腹產的媽咪,就因此不會尿失禁,因為懷孕期間的荷爾蒙影響及子宮體積增加,會造成尿液增多,子宮並會擴大而壓迫到膀胱、尿道,就會開始有尿失禁的症狀,還是要多注意。

解析常見尿失禁類型

廖文劍醫師表示,尿失禁是婦女常見且困擾的疾病,隨著年紀的增長,發生機率也會逐漸提高,所謂的尿失禁定義,就是「無法用意識控制、不自主的尿液漏出」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體質因素、後天的懷孕生產、慢性肺部疾病或從事勞力粗重性工作等因素,都會有可能造成尿失禁的情況。

常見的尿失禁大致上可分為以下種類:

1.應力性尿失禁:

這是最常見的尿失禁種類,絕大多數發生在女性,主要是因為支持膀胱頸及尿道的韌帶、肌肉鬆弛,或是尿道本身關閉功能不良,導致患者咳嗽、開懷大笑、抬起重物時,腹壓上升,膀胱頸及尿道無法提供足夠的收縮力,而有尿失禁的狀況,像懷孕、生產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此外,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和內分泌功能跟著下降,控制尿液的排泄能力較差,也會因為精神緊張、用力咳嗽、提重物,驅使尿液不由自主排出,目前女性尿失禁患者以50歲以上患者居多,但越來越多年輕女性也有這樣的問題。

2.急迫性尿失禁:

在尿失禁發生之前,會有急迫性想要解尿的感覺,例如聽到流水聲,會有急迫性想要解尿的感覺,接著就發生尿失禁。這是由於膀胱逼尿肌的張力持續性增高,及尿道括約肌過度鬆弛,造成尿液不能控制地從膀胱流出,例如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結石等,都會嚴重刺激膀胱。廖文劍醫師指出,最近兩、三年來,有很多年輕女性,因為性行為不當引起尿道發炎,最後導致膀胱過動,也就是膀胱活動完全不受控制,造成頻尿或夜尿的情況,比例較過去增加了10%~20%,要特別注意。 

3.滿溢性尿失禁:

因神經病變使得膀胱收縮不良,或是因嚴重骨盆腔器官脫垂,而造成膀胱出口被壓迫阻塞,導致尿液滯留,膀胱內壓過度增加引起尿液露出,此類患者多會有頻尿、解尿速度減慢、解尿無法持續而有滴滴答答的現象。

尿失禁所帶來的影響?【褲濕】

尿失禁雖然不至於對生命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但對生理或心理層面都可能造成傷害,如泌尿道感染,或因為怕漏尿,長時間使用棉墊造成的陰部皮膚潮濕及發炎,還有身上可能存在的尿騷味,都會使得外出社交活動變少、自尊心降低、沮喪憂鬱,甚至進一步引起性生活的障礙,無論產後媽咪、年輕女性或高齡婦女,都應該特別注意!廖文劍醫師表示,尿失禁在婦女族群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約30%以上的婦女都有這樣的困擾,但是尿失禁並不是無法根治的問題,卻因為很多女性羞於啟齒,而延誤了治療時機,造成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建議媽咪們,如果發現有問題,就應該找醫師治療,避免漏尿的窘境!

Part 2 治療篇

尋求婦科醫師的協助

當出現尿失禁症狀時,應馬上尋找醫師做初步的問診、身體檢查、骨盆腔內診等基本檢查,廖文劍醫師表示,針對生產拉傷或老年激素下降引起的應力性尿失禁,初步診斷症狀有「咳嗽尿褲子」的情況,屬於輕度,走路尿褲子、站立尿褲子則分屬於中度、重度,至於分級診斷,現在都有一套量化的方法,必要時才會進一步安排尿動力學檢查。

綿墊試驗:
原地跑步30秒,接著雙腳微開,原地跳躍30下,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大力咳嗽10下,交互蹲跳5下。
診斷結果
潮濕程度 分級
2gm以下 輕微尿失禁
2gm~10 gm 中度尿失禁
10gm~50 gm 重度尿失禁
50 gm以上 極嚴重尿失禁

尿失禁不一定要開刀

廖文劍醫師表示,尿失禁的治療方式,需根據發生原因及嚴重程度來做適當治療,一般可分為物理治療、手術及藥物治療,通常建議輕度患者、不適合手術的婦女,物理治療是理想又無副作用的選擇,常見的物理治療方式有凱格爾運動、雙頻道尿失禁電刺激療法、生理回饋電腦輔助法、非侵入性回饋電腦輔助儀等。

凱格爾運動

產後一週內,就可以開始進行簡易的凱格爾運動,越早開始做,就能幫助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預防尿失禁的困擾。
1. 呈站立姿,腳尖墊起,並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雙腿用力夾緊,保持5秒鐘再放鬆。重複動作20次以上。
   【站姿動作1】【站姿動作2】

2. 呈仰躺姿,雙腳彎曲,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感覺像尿急無法如廁而憋尿的感覺,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5秒鐘,然後慢慢放鬆,5~10秒鐘後再重複收縮。運動全程照常呼吸,保持其他部位放鬆,可用手觸摸腹部,不應有緊縮現象。
     【仰躺動作1】【仰躺動作2】

雙頻道尿失禁電刺激療法

電刺激同時可以治療應力性尿失禁、頻尿、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利用不同的頻率達到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同的頻率及電流強度,以達到降低膀胱逼尿肌敏感性,增加膀胱容量,以及可使骨盆底肌肉收縮,增強力度,達成與凱格爾運動相類似的效果。

體外磁振治療法

「體外磁振治療椅」,無需脫衣也無侵入性,坐在治療椅上,可利用高密集的磁場深入穿透會陰部肌肉及神經,強化骨盆底肌肉群及括約肌,或是經由神經調控的機轉,放鬆其痙攣的骨盆底肌肉群,以恢復其正常排尿功能。依照醫師給病患的診斷,配合病患的症狀,利用「膀胱自律神經治療儀」設定治療模式與療程。每次治療時間約20分鐘,每週治療2次,整個療程為12週。

日常生活飲食如何調整?

廖文劍醫師指出,尿失禁的發生雖然與營養較無直接相關,但有些媽咪開始有尿失禁的症狀時,就會減少水分的攝取,以減少尿液產生,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水分攝取減少,會使尿量減少,尿液會變得更濃縮,細菌滋生,反而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故水分上的適量攝取還是必要的。此外,廖文劍醫師建議媽咪,要避免生冷的飲食,適量喝溫水,每天攝取量約2,000c.c.,但在外出前、睡前的2小時,需減少水分攝取,以減輕漏尿困擾。平常也要儘量不喝咖啡、茶、啤酒等刺激性飲料,避免裡頭的利尿成分,增加尿失禁機率。
「日常生活中怎麼吃?」,廖文劍醫師表示,均衡的飲食很重要,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因胺基酸有助於肌肉的生成,能幫助強化膀胱肌肉,而攝取牛奶、小魚干等鈣質含量高的食物,可協助控制膀胱痙攣,素食者則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杏仁等食物。產後媽咪或高齡婦女,最好在初病時勤於就醫,並耐心治療,會有較佳的成效,平日生活也要同時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預防膀胱、尿道感染,很快就能揮手向尿失禁說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