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乳房按摩不能解決所有哺乳問題

乳房按摩不能解決所有哺乳問題

哺餵母乳的媽咪不免碰到乳房腫脹或有硬塊的時候,但求助對象卻往往不是專業醫護人員,而是不具醫護資格的「通乳師」,堪稱台灣怪象之一。一時的按摩或許能緩解當下不適,但並不是所有哺乳問題都能靠按摩解決!

經過政府與民間團體長期推動,如今,以母乳哺育寶寶可說是許多媽媽的願望,實際上,哺乳婦女的比例明顯增加,因為大家都想給寶寶天然優質的營養。然而,媽媽知道餵母乳很好,並不等同媽媽有足夠知識、資訊及支持力量,一旦碰到問題,例如乳房腫脹或有硬塊,怎麼辦?

為了讓不知所措的婦女解決此類問題,台灣竟然興起「通乳師」的行業,經過按摩乳房,的確有媽媽的問題被解決了,卻也有媽媽因受到不當按摩而引起嚴重併發症,如:乳腺炎或乳房膿瘍等,甚至需要住院或手術治療。看來乳房按摩並不適用於解決所有的哺乳問題! 


按摩舒緩一時的痛苦

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王淑芳表示,「遇到問題的媽媽當下會感覺按摩是有用且必要」,因為乳房很脹很痛時,透過按摩,感覺乳房軟了、乳腺通了,似乎有解決問題;但為何需要用按摩的方法呢?多是礙於沒別的路可走,於是尋求按摩一途。不過,這次的乳房脹痛靠「通乳師」的按摩解決了,下次又發生的話,再靠按摩嗎?通乳師到府提供按摩的費用,一次約2、3千元不等,多少媽媽能經常性負擔這筆支出?

事實上,當奶水未能適時移出,就會引起腫脹而有疼痛感,換言之,未來只要沒讓奶水適時移出,還是會出現脹痛的狀況。王淑芳理事長以有些人頭痛時會到美容院洗頭為例,覺得頭痛時,讓美髮師按摩肩頸、頭皮,很快產生放鬆舒緩的感覺,但為何會頭痛?可能是壓力、睡眠不足所致,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造成,只要一日不找出引起頭痛的原因,頭痛的狀況將持續出現,美髮師的按摩動作固然舒緩了頭痛的不適感,卻未能從根源解決頭痛的問題。 


專業醫護人力不足下的產物

對於媽媽會找通乳師解決問題,王淑芳理事長多所感慨,感慨之一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未能落實服務理念,即「讓所有該接受服務的媽媽都能接受服務」,在台灣,並未規定醫院須依病床數配置一定比例的專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如醫院有專職的泌乳顧問,將可提供產後媽媽第一次的餵奶協助、出院前進行一次諮詢與14天後的輔導追蹤等服務,「讓母乳媽媽得到最正確的照顧,尤其產後14天是關鍵,是決定是否會再堅持下去的關鍵期」。她補充,「泌乳顧問的身分就像心理師,提供服務個案有形與無形的協助」。

也因為醫院未聘有專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協助產婦哺乳的工作就落在護理師的肩上,姑且不論護理師是否擁有專業的哺乳知識,僅僅是否有足夠時間詳細告知,包括出院後可能遇到哪些狀況(如脹奶、塞奶或硬塊)?又有哪些資源可提供協助?就是一大問題,雖然生產醫院多有提供諮詢專線,但以當前護理師的人力配置而言,「很難有專職接電話的衛教師或護理師,工作可能是大家兼著做,這樣一通電話能講多久?在電話結束前是否有真正解決媽媽的問題?」

母乳媽媽的問題經常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有時也不一定能立刻得到解決,或是有時只是需要支持與陪伴,在醫療專業人員無法適時給予協助的情況下,「通乳師以美容領域『一次服務,立刻見效』的服務概念,很快就擄獲母乳媽媽的心」,母乳媽媽在家就能享受通乳師的到府服務,一邊進行乳房按摩,一邊聊天,生理和心理的不舒服得到緩解,於是通乳師的口碑就在母乳媽媽之間傳開。


自己的乳房脹痛自己緩解

王淑芳老師指出,學習哺乳初期,會因疼痛或脹奶導致乳暈水腫問題,這種疼痛感是暫時的;是哺乳的過程,狀況會過去,也會再發生;這個問題還有其他方法可解決。母乳哺育是一場長期抗戰,不可能時時假手他人解決問題,母乳媽媽其實有能力解決乳房腫脹的問題,就是學習「乳暈反向施壓法」。

她說,「透過反向施壓,不只讓乳房柔軟,又可暫時地減緩乳暈處的腫脹,使含乳或擠乳更順利」,執行方式如下:

.單手「花朵式抓握姿勢」:以乳頭為中心,指頭立於乳暈上方,手指微彎,放置在嬰兒舌頭就乳之處,朝胸腔方向內壓,並緩慢的由1數到50。

.兩手單步驟法:以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並列於乳暈兩側進行。

.請人協助:他人以食指及中指放  置在乳頭兩側,用第一個指關節碰觸乳頭,移動1/4圈,在乳頭上方重複以上步驟。

.雙步驟法:讓大拇指伸直,用指腹平穩地放置在乳頭兩側,然後移動1/4圈,在乳頭上方及下方重複步驟。施壓時要持續且穩定,注意力道避免疼痛。過程中手指彎曲效果最佳。

.軟環法:如果指甲很長,請將人工奶嘴的頭部切除,底部罩於乳頭上,平均施壓於乳暈腫脹處。

此外,儘量縮短每次擠乳時間,需要時可在過程中暫停並再次按摩使乳暈柔軟。使用擠奶器時,選擇較低的壓力,以減少乳暈再次腫脹的機會。 


了解泌乳機制.按摩只是解決方法之一

王淑芳理事長指出,哺育母乳會面臨的問題真的不是只有乳房,「成功哺餵母乳有3B:Brain(腦部,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與泌乳激素)、Baby(寶寶,吸吮方式)與Breast(乳房,分泌乳汁),也就是說,乳房只是3B之一,僅重視乳房並施以按摩,只是聚焦生理問題而已,若其他來自心理、寶寶的問題並未受到重視並解決,還是不能順利哺乳,畢竟需要身心靈合一」。

她用行房舉例以強調心理層面的重要,「覺得痛的人可能是無法享受性愛樂趣」,餵母乳也是,若不能打從心裡喜歡並接受,只是靠乳房按摩,還是不能順利哺乳。「哺乳過程需要有人陪伴,讓自己不覺得孤單,甚至需要被稱讚,讓心靈受到鼓舞而願意堅持,透過諮詢泌乳顧問可獲得陪伴與稱讚」,比起通乳師只是一時解決問題,但問題還會一再發生,諮詢泌乳顧問就像是「短暫投資可獲得長期效果,投資效益更高,護理人員不再忙於衛教,媽媽不再痛苦,進一步還能減少因疼痛而就醫的次數」。

王淑芳理事長補充,乳房組織柔軟,無法承受過大的力道按摩,當乳房內的乳汁及結締組織中增加的水量及水分引起腫脹,會壓迫乳腺管,而使乳汁不易流出,若此刻用力搓揉按摩,不僅不能解決乳腺阻塞,反而可能造成周圍的軟組織受傷,乳房瘀青或更腫脹,乳汁更不能順暢流出,媽媽將更感疼痛。 



不要等脹奶才讓寶寶吸吮

王淑芳理事長表示,「寶寶第一次含乳經驗感覺良好,之後就不容易產生排斥,但等到脹奶才讓寶寶吸吮,因乳腺管受到壓迫而使乳汁不易流出,使寶寶難以吸到乳汁,餓了卻又吸不到乳汁,寶寶產生不好的感覺,無形中,增加下一次吸吮的難度」。

她提醒,最好在寶寶出生後,就讓寶寶儘快開始吸吮,即使還沒有脹奶的感覺,並且經常餵奶,即可有效減少脹奶程度。其實寶寶就是「最佳吸奶器」,有腫脹感覺出現時,即使喝奶時間還沒到,也儘快讓寶寶吸吮,「只要堆積的奶水有部分移出,就能有所改善」,這也是解決脹奶問題的一種方式。


認清問題本質.正確方式解決

脹奶不適之外,很多媽媽總是擔心奶水不夠,王淑芳理事長指出,這問題可從生理與心理方面來看:

.生理性:因器官因素而造成,首先要排除3B問題,如:腦下垂體分泌異常、乳房過於扁平、寶寶有顎裂、早產兒和肌肉張力過高、過低者,因應不同問題各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再來就是確認是否有腺體、組織異常,確定問題後可考慮用藥。「有這些問題的媽媽需要心理支持,泌乳顧問會因應問題給建議讓媽媽嘗試,有餵就好」。另外,即使一切狀況正常,但寶寶的吸吮、吞嚥與換氣能力各不相同,也會影響喝奶的效率,需要透過手勢或調整寶寶哺乳姿勢,讓他更方便喝奶。

.心理性:又可分為「主觀式」與「人言可畏」式,主觀式是媽媽自覺奶水不夠,人言可畏式則是來自親朋好友的「關心」,王淑芳理事長表示,「化解人言可畏的關心,正是泌乳顧問最有價值之處。問題出在腦袋怎麼想事情,媽媽心情鬱悶的話,乳汁也會流不出,而搓揉按摩乳房只會讓媽媽覺得更痛。若把奶水不足的問題窄化,將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心病還要心藥醫,媽媽需要的不是按摩,而是被了解、被支持,泌乳顧問會傾聽媽媽的心聲、花時間全盤了解處境,找出適合的解決方式,同時是可從根本解決的方式。


關於哺乳.讓專業的來

哺餵母乳看似簡單,其實充滿很多的專業,王淑芳理事長指出,「歐洲地區甚至開設泌乳學系,就知道有其專業性」,對於提供服務的人員是否具備足夠專業並經過資格認證,理應受到高度重視。媽媽界口耳相傳的的通乳師,有「師」之名,卻不具醫療相關背景,也無政府核發專業證照認證資格,收費更是隨人喊價,若有消費爭端,媽媽該如何自保?根據衛福部官員的說法是,「通乳師為產後婦女按摩乳房不屬於醫療行為,未宣稱療效,也不違反醫療法,若純屬按摩不當,只能尋求消費爭議途徑申訴。」

王淑芳理事長認為,推動母乳哺育的主管機關不該只是如此消極回應,應該讓媽媽知道「可提供正確、永續且支持的外在服務在哪裡」?以國內目前狀況而言,大家經常聽到的就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與「母乳哺育種子講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必須研修90小時泌乳課程,泌乳諮詢經驗則應有500到1,000小時,並通過難度相當於碩士層級的國際考試,可獨立協助母乳哺育,針對哺乳相關問題提供熟練的專業處理;「母乳哺育種子講師」則是由國民健康署委託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培訓,完成相關課程並經過評核可領取母乳哺育種子講師證書,以執行種子講師相關任務。

目前,常見泌乳顧問以獨立或聯合的工作室形態提供服務,並建立收費模式。王淑芳理事長表示,泌乳顧問是全面性看待媽媽所遇到的哺乳問題,期望透過教育、學習與經驗,讓媽媽從3B之首的腦袋(Brain)培養正確認知,進而順利連結乳房(Breast)與寶寶(Baby),建立一條暢通的哺餵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