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bobo聰明用3C-心法篇

bobo聰明用3C-心法篇

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學齡前,爸爸媽媽就是寶寶最親近的模仿對象,一言一行總是牽動著寶寶行為的養成與習慣建立,因此,對孩子的期望有時總難免必須從自我修正開始。

學齡前傳遞正確觀念

隨著生活中對3C產品的依賴,行動裝置不只用以聯絡通話,更多的時候甚至與工作有所結合,所以寶寶出生後,家長很難不在孩子面前完全的捨棄手機或平板,而且即便真的能在孩子學齡前不讓他接觸數位產品,學齡後進入學校,孩子一樣難敵同儕間的影響,屆時爸媽在引導上,也許難度更高,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學校臨床心理師暨長庚科技大學兼任教師劉子維表示,學齡前的幼兒(6歲之前),生活重心多半還是以父母為主,行為模仿與觀念建立仰賴與家長相處時的近身觀察與學習,因此家長對手機、電腦、電視或平板的使用方式會深深影響孩子的使用習慣與親子關係,所以,若能在學齡前正確引導,並給予孩子良好示範,就能慢慢的傳遞正確觀念,有助於孩子日後建立使用3C產品時的正確良好習慣。 

劉子維臨床心理師認為,教養的方式雖然關係著父母與孩子各自的不同特質,但透過觀察、調整、溝通與引導,親子間的關係不但能有效建立,恰當的3C教養模式也能應運而生。

觀察與調整‧從檢視開始

1.家長減少沉溺時間

要傳遞孩子正確的使用觀念之前,劉子維臨床心理師建議家長優先檢視自己的習慣,留意自己每日在工作之餘,專注在電視、電腦或手機等螢幕媒體上的時間有多少,劉子維臨床心理師認為,即便是一個愛家、愛孩子的父親,當對網路世界、行動裝置有所沉迷時,一天24小時中,扣掉睡眠、工作與吃飯,專注在螢幕上的時間仍舊無可避免的佔據掉與幼兒全心全意相處的時間,因此,3C產品的使用不只須著重於「希望孩子建立何種習慣」,更重要的是察覺到過當的數位生活如何干擾親子關係,並嘗試進行調整。 

2.建立優良親子關係

與父母關係的親密與否常常左右著幼兒的行為意向,劉子維臨床心理師指出,一段高品質的親子關係,在孩子面對誘惑時,具有相當程度的拉力,如果孩子對親子互動的愉悅與在意程度大於3C產品的誘惑,則孩子被螢幕媒體的吸引力也會相對減少,因此,致力於建立高品質的親子關係,能讓孩子更容易與爸媽溝通新觀念與建立好習慣,使教養變得容易。

高品質的陪伴

孩子需要的陪伴常常重視品質更甚於數量,專心不夠的相處,無益於高品質的陪伴,建議家長陪伴孩子時,全心全意投入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避免邊看電視、邊用電腦或使用其他行動裝置。

3.了解並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從觀察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何時該寫作業或該刷牙)中,了解孩子對於3C產品可能有的自制力及3C產品對孩子的誘惑有多大,並從中評估與溝通給予使用的時間。

溝通與引導‧技巧帶領慢慢來

1.讓孩子真的專心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在時間內吃完飯,會提供電視或平板讓孩子眼睛有所專注,使進食不失序,劉子維臨床心理師認為,需要孩子學習專心把飯吃完時,爸爸媽媽卻提供他分心的3C產品,或是家長也邊吃飯邊滑手機,都無法正確傳達孩子「專心」的概念,同時會讓孩子食不知味,並建立進食必須搭配3C的壞習慣,因此建議家長,吃飯時避免使用或提供孩子3C產品,以利孩子培養有益於吸收、消化的專心進食習慣。 

2.不讓使用3C成為獎勵

為了讓寶寶乖巧地吃完盤中的食物或完成父母期望的任務,以3C的使用或收看電視節目做為獎勵,常容易讓家長因此達成教養目的,然而,以3C產品為獎勵卻可能導致孩子認為3C產品是好的、值得爭取使用的,長期下來可能反而導致增強3C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建議父母可以用稱讚、肯定孩子完成任務的能力,使他充滿成就感,來取代以3C產品做為獎勵項目,如此不但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不經意錯誤引導孩子對3C產品的認知。 

3.給予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希望孩子不要過當的使用行動裝置,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孩子的興趣,家長可帶孩子到遊樂園、室內遊戲場、大賣場購物、親子餐廳用餐或任何可增加親子互動的活動計畫,如:聊天、一起繪畫、一起運動或親子共讀等,讓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喜歡(遊樂設施、與爸媽相處或共享的樂趣)而願意將眼睛從螢幕上轉移,讓孩子體驗除了3C產品之外,仍有值得關注的其他體驗。替代方案中,家長的陪同往往是孩子願意捨棄3C用品的關鍵,同時也是持續為親子關係增溫的最佳方法。 

4.溫柔給予時間限制

無論是使用手機、平板或收看電視,建議每日以10~30分鐘為限,並與孩子約定結束時間,3歲之前,用溫和的肯定句為孩子劃定界線,例如:「10分鐘後,鬧鐘響起就要關掉。」3歲之後,則給予選擇權:「你覺得長針走到哪裡,你就要關掉電視或平板?」或是「你要再看2段卡通還是3段卡通?」讓幼兒自己決定並學著遵守約定,同時,若時間到,孩子因此哭鬧,也建議不輕易妥協,若是在公共場所,可帶他去不打擾人的角落直到他哭完為止,並在他停止哭泣後再與他耐心溝通。

選擇家長也可接受的活動

替代方案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建議選擇家長也可以接受的活動或場所,才能讓陪伴的替代方案持續下去。

5.讓孩子主動組織訊息

約於4歲開始,孩子對比之前的簡單表達會有更進階的發展與學習需求,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被電視吸引而忘了進食或繼續手邊動作,劉子維臨床心理師建議,如果直接禁止孩子看電視可能引來孩子的哭鬧,不如在孩子入迷的接收電視訊息時,一邊持續的提問:「電視現在在播什麼?」讓孩子學著針對電視傳遞的訊息,經過大腦的解讀、組織,再學著完整表達,如此可訓練孩子的訊息組織能力與口語表達,還可透過不斷提問,中斷孩子看電視的思緒與興致,劉子維臨床心理師親身實驗的結果,發現孩子很快就會放棄看電視而專心吃飯,因為對幼兒來說,將訊息組織後輸出,非常耗費腦力,所以孩子放棄繼續看電視的機會非常大。

兒童福利聯盟的3C原則

1.使用要規範

如果無法完全的禁用,家長仍需要確實規範使用的時間與習慣,避免讓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取代幼兒的繪本與玩具,也不適合讓3C產品成為家長無法陪伴時的電子保母,建議讓孩子了解3C產品只是便利生活的工具之一,可以合理利用,但不應長時間沉迷,並透過節制其使用時間(6歲以下, 0.5~1小時/天,20~30分鐘內/次),讓孩子有機會發覺生活中更多的美好經驗與生活價值。 

2.父母要陪伴

因為幼兒的認知持續發展中,網路訊息、節目或卡通影片中所傳遞出的資訊必須經過家長的過濾與選擇,因此當幼兒有需要使用3C產品時,父母的全程陪伴很重要,無論是說明似是而非的觀念或避免孩子接觸不當的訊息來源,父母的陪伴可讓3C影音的訊息輸出,在與幼兒共享與互動中變得更有意義,也能杜絕孩子單方面接收未經過濾而可能對身心有害的暴力或色情訊息。 

3.增加互動時間

在父母單方面的期望孩子遠離3C產品時,其實也提供了家長另一個反思機會,亦即孩子為何對3C產品的興趣高於與他人的互動或其他活動?劉子維臨床心理師表示,當孩子覺得無聊或不願意與家長相處、寧可埋頭在螢幕前時,家長可以試著了解自己與孩子之間,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例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是否對孩子總是要求、指責大於鼓勵與肯定?建議家長透過觀察親子間的互動,儘可能去了解並回應孩子的需求,透過檢視、重新調整親子關係、增加親子活動,甚或是一同使用3C產品等方式,來幫助漸漸減少孩子對3C產品的依賴。 

適合才最重要

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教養與親子相處模式,劉子維臨床心理師建議家長從3C原則出發,依據父母的期望與孩子的特質,規劃出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而不必拘泥於與其他家庭相同的教養方法。

 

🔖 聰明看卡通 → https://mombaby.feversocial.com/p/16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