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產後調養‧全方位坐月子攻略:生活照顧與哺育母乳

產後調養‧全方位坐月子攻略:生活照顧與哺育母乳

為了讓身體儘速恢復正常機能,因此,月子期有許多要注意的生活細節,需要產婦用心遵守,讓身體復元的狀況更好!

生活照顧重點

1.注意姿勢‧避免影響子宮復舊不佳

避免增加下腹部的壓力,而讓膀胱與子宮不易回復到孕前生理機能。

懷孕期間,身體的荷爾蒙作用發生一連串變化,加上漲大的子宮讓內臟改變了位置,在在需要月子期間能好好休養。時尚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伍竹彥指出,「產後要注意避免增加下腹部的壓力,而讓膀胱與子宮不易復舊到原來的生理機能」。

她表示,除了不提重物之外,抱寶寶餵奶或洗澡前,應該先排空膀胱的尿液,不給下腹部壓力;從床上抱起寶寶時,不要彎腰將施力點放在腰部,「產婦應該彎膝蹲下來以卸下腰部的壓力,待抱起寶寶後,再站起來。伍竹彥執行長提醒家有大寶的產婦,「此時要注意大寶的心態,孩子難免為媽媽要分神照顧小寶寶而吃味,當他想要媽媽抱抱時,不宜以自身初產後的狀況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這時可牽他的手找個地方坐下來(不用下腹部施力),對他說:『我也很想抱抱你呢』」。 


2.
充分休息‧擁有穩定良好的情緒

充分休息是最佳調養之道,讓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喚起自癒能力。

大家都知道「月子期要充分休息」,可是伍竹彥執行長卻也觀察到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的產婦,「一邊餵奶,一邊看電腦電視,或是餵完寶寶並送回嬰兒房後,就一直盯著電視或不斷地滑手機、看平板」,但實際上這些行為其實並未讓自己真正休息,她說,「因為眼睛一直睜開盯著電視或電腦看,會讓眼睛覺得乾澀而感到不舒服,應適度讓眼睛休息才是」。

陳素卿醫師補充,「常說月子期不要哭,因『肝開窮於目』,若肝血不足,兩目便會乾澀;還有不搬重、不行房事這些禁忌,都是希望產婦在氣血虛弱的狀況下,不要再讓身體過度疲勞」。她強調,「充分休息是最佳調養之道,加上保持愉快心情,更勝食補與藥補,這樣才儘快讓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喚起自癒能力」。

另外,伍竹彥執行長與陳素卿醫師都表示,為了讓喜怒哀樂的情緒適時獲得抒發,產婦偶爾發洩情緒、放鬆的哭一哭無妨,畢竟七情六欲若鬱結在心中,會對生理狀況造成不良的影響!伍竹彥執行長補充,「休息之外,也要適度活動,每天散步15〜20分鐘可說是最佳運動」。 


3.
保持衛生‧神清氣爽備感輕鬆

月子期不洗澡、不洗頭,讓許多媽媽叫苦連天,連帶也影響了心情。

面對長輩要求遵守月子期不洗頭、不洗澡的規矩,的確讓許多媽媽感到「無法忍受」!伍竹彥執行長說明,「過去的水質條件不佳,擔心井水有不良物質,且產道傷口未經醫療縫合,萬一感染進到產婦體內就麻煩了,所以,乾脆規定「坐」月子期內不洗澡、不洗頭、不碰生水;但是現在整個環境品質不一樣了,有乾淨的自來水、保暖設備與吹風機,如果真的擔心洗澡洗頭會影響健康,最少在產後5〜7天也可開始洗澡、洗頭,而不是整個月子期都不洗」。她說,皮膚上有毛細孔,也需要呼吸氧氣,如果被新陳代謝的皮脂油垢等髒汙堵塞住了,對健康也有不良影響,「更何況媽媽在洗澡洗頭後,整個人也會感到神清氣爽而備感輕鬆,有助保持心情愉快,提升坐月子的品質」。 


4.
喝水慢飲增進新陳代謝的運作

產婦不喝水是過去環境因素不佳使然,如今,適量喝水可幫助排毒。

伍竹彥執行長指出,「月子內喝水會讓肚子大」一說,是源於過去環境條件不佳,產婦要「坐」月子待產道傷口恢復,無法自由外出去「茅房」拋頭露面上廁所,而不得不減少喝水量。如今,產婦不再有此擔心,她表示,「正確的補充湯飲、藥膳、養生茶飲或開水有助新陳代謝運作良好,也能改善水腫狀態,不過,要注意飲用方式,一口口慢慢啜飲,先在口腔與唾液結合再吞嚥,讓水為身體所吸收並發揮較好的排毒效果」。 


綁束腹帶要注意

不少產婦在月子期綁束腹帶以托住子宮,伍竹彥執行長提醒,「方式正確才能幫助子宮復位,否則容易造成子宮下垂或後傾」。方式為:綁束腹帶之前,要先排空膀胱,然後,平躺在床上,屈膝使雙腳踩在床面,先吸氣再吐氣,順勢抬高臀部,將束腹帶從鼠蹊部開始包覆恥骨上膀胱部位至腹部,不讓膀胱部位掉在下面;不在膀胱漲尿時站立著遽然解開放鬆束腹帶,而是要躺在床上拆除。 

 

哺育母乳準備

迎接新生命的同時,人母立刻擔起哺育、養育的神聖任務,然而,在哺育母乳的路上,難免面對質疑與挑戰,但請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1.
足夠準備‧建立自信與愉快心情

主動吸取哺乳資訊,或分享他人成功經驗,從中看到未來希望。

郭綜合醫院附設產後護理之家副護理長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孫嘉霙指出,期望順利哺育母乳,首要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對種種挑戰,「這是一種自信的展現,源於事前有足夠的準備」,她說,準媽媽在產前可從媽媽教室吸取關於哺乳的種種資訊,或分享過來人的成功經驗,從中看到未來的希望,「相信自己有能力生產並餵飽寶寶,並在面對質疑時,有足夠的自信回應」。

準媽媽必須靠自己做好準備,但她認為,「每一位媽媽的需求各不相同,醫護人員必須發現媽媽的需求,並幫忙找到準備的方式」,才能讓媽媽做足準備並建立自信,進而能用愉快的心情面對挑戰!孫嘉霙副護理長表示,「不論未來有任何決定,起碼在月子期間,媽媽願意努力一試哺乳,就是給自己,也給孩子的一個機會」! 


2.
打造友善環境‧尋求支持力量

建立一個能讓媽媽感受到幸福感的地方,使她更有能力面對挑戰!

孫嘉霙副護理長表示,「友善環境應是建立一個能讓媽媽感受到幸福感的地方,置身其中,可避免低落的情緒突然湧上心頭而感到無助,也能讓情緒的波動不致太大,這將有助於產婦在哺育過程中不易被外在的因素干擾」。

然而,友善環境未必是天生而成,她指出,有時需要新手媽媽主動求助,尤其是在家坐月子的產婦,需要一處「能夠好好餵奶的空間」,這必須要在產前即加以規劃,因此,提早透過良好的溝通,以獲得丈夫與其他家人的支持力量,並減少反對的聲音,這樣,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就打退堂鼓。 


3.
親子同室‧隨時滿足寶寶需求

正在適應新環境的寶寶,若能與媽媽常在一起,可讓他有安全感。

只有與寶寶時時刻刻在一起,才能知道寶寶的需求為何並及時給予滿足,這就是「親子同室」的意義!孫嘉霙副護理長指出,「寶寶剛來到世上,正在適應新環境,與媽媽在一起可讓寶寶有安全感,寶寶的需求也能很快被媽媽看到,只要寶寶想喝就能喝到奶,相信很快在過程中建立默契,讓哺餵之路走得更順暢」。

她說,雖然在產後護理之家有嬰兒房幫忙照顧寶寶,但為了幫媽媽儘速上手,有業者會對選擇親子同室的產婦推出獎勵方案,「有媽媽力行親子同室,最後獲得一箱濕紙巾,不只為自己做到了而感動,也高興有實用的濕紙巾可用」。至於在家做月子的產婦,她提醒,「基於安全考量,最好是親子同室不同床」,因此,需要爸爸或其他家人的協助,將喝完奶的寶寶送回嬰兒床睡覺。 


4.
正確含乳與舒服哺餵‧大小都輕鬆

若媽媽或寶寶有特殊狀況時,請諮詢護理人員,以得到適當協助。

孫嘉霙副護理長表示,「寶寶含乳姿勢正確,不僅可確實喝到奶,媽媽的乳頭也不會覺得痛,甚至受傷」。正確方式是寶寶的嘴巴完全含住乳房,下唇含住的部分比上唇多,明顯可見臉頰(顳顎關節)規則的律動。不過,若媽媽的乳頭或乳暈較大的話,可能無法讓寶寶正確含乳,她強調,「有此問題的產婦一定要把握住院時間,請護理人員進行產後評估,並協助尋找改善方式」。當然寶寶是否吸得好,「與寶寶的先天條件有關,如妊娠週數較小即出生或出生體重較輕,則需要護理人員指導,運用乳房擠壓技巧讓寶寶喝到奶」。

至於媽媽的餵奶姿勢為何?孫嘉霙副護理長指出,「雖然有橄欖球抱姿或搖籃抱姿供媽媽參考,不過,只要保持讓自己和寶寶感受舒服的姿勢即可」,當媽媽覺得餵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自然就容易延長哺餵時間。 


如何知道寶寶吃飽了?

媽媽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寶寶是否喝飽了?」,這可從大便和小便觀察;對新生兒而言,每天至少有兩次便便,媽媽就不用太擔心了,但5天後,仍只有深綠色或黑色大便,甚或沒有大便,則代表寶寶「喝不夠」,應求助醫師;小便則是出生後的前五天,每多一天要多加一片尿布;5天後,每天約換上6片至8片的尿布,尿液顏色清淡,且尿布有重量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