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如何讓孩子下來自己走?親子健行達人晨爸:找一條曾爬過的路線,帶著他一起蹲下撿石頭!

如何讓孩子下來自己走?親子健行達人晨爸:找一條曾爬過的路線,帶著他一起蹲下撿石頭!

孩子漸長,會走路以後,我會常常提醒自己要放她下來走路,而不是只顧著想完成自己偉大的行程。因為孩子上背架很容易,卻也讓父母忘記當初帶孩子到戶外,就是要讓孩子慢慢走。

小孩離開背架開始走路

「哇!爸爸好厲害。」

我第一次背著孩子上山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受到人的讚美。每當氣喘吁吁,無力再走時,是山友的鼓勵讓我能起身再戰。

嬰兒登山背架為喜歡戶外活動的父母帶來許多好處,讓還不會行走的孩子也能探索森林,或背著剛開始學步的幼兒遠離都市,泥土、草地、岩石、跨越倒木等,多讓他們體驗非平坦好走的地面是學習平衡的最好方式。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登山嬰兒背架讓父母太容易帶著孩子上山,孩子累了,讓他們上背架;孩子不想走了,上背架;父母想趕路,上背架;想展現自己過人體力,上背架!孩子上背架很容易,卻也讓父母忘記當初帶孩子到戶外,就是要讓孩子慢慢走。孩子會長大,總會對長時間坐在背架上感到不耐……所以,在孩子漸長,會走路以後,我會常常提醒自己要放她下來走路,而不是只顧著想完成自己偉大的行程。

3歲是開始計劃讓小孩離開背架的年紀,除了這個產品有負重限制外,也要讓他們開始體驗靠自己完成一個行程,這也是親子健行考驗的開始。或許我們已經背著孩子走在稍有難度的行程一段時間了,但此時我們都打掉重練,陪著孩子拖拖拉拉的走完一個步道。這時候爸媽們要先自我建設一下:

調整心態最重要

晨晨:「爸爸,我要下去走。」

「不要吧!等一下來不及登頂。」我心想著今天大老遠開車過來,不摸三角點怎麼行……把小孩子放在背架是最簡單的事,不用牽、不用怕他們跌倒、不用擔心摸黑,只要我的體力夠強,我就能背孩子到山頂,然後拍一張能放在臉書讓廣大臉友讚嘆的照片。曾經因此而「得意」,卻忽略當初帶孩子出來是為了親近大自然,直到發現和孩子一起摸摸花草、踩踩泥巴才是最幸福的時刻時,已經錯過很多親子互動的機會,因為我一直背著孩子在趕路。

從最簡單的行程重新開始

走過的行程還能再走一次。收起自己搜集山頭的渴望,找一條全家曾經爬過的山,難度選最最最簡單的,路程約2~3個小時很剛好。最好是多一點自然景觀及傳統山徑的路線,鼓勵孩子自己走,跟著孩子一起蹲下,撿石頭、松果、樹葉,這是一家人重新認識山的好機會。記得依然要帶著登山背架以備不時之需。

要挪出睡午覺的時間

在晨晨3歲半時,我們家重新造訪了天池山莊,中間讓她睡了兩個多小時的午覺。13公里的能高越嶺西段,上升海拔800公尺,對短腿的孩子來說實在不易。一早出發,慢吞吞的前進,中午才到達雲海保線所,但她已經累壞了。在午飯過後,我們當機立斷,在樹下鋪上地布說:「就儘管睡吧!」漫長兩個多小時的休息,卻讓她能夠在晚上7:30走到天池山莊。適當的午睡,能讓小孩子恢復體力。但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就讓午睡時間少於30分鐘,以免叫醒處於熟睡期的孩子,造成反效果。

把小零食當獎勵

不要小看小零食的威力哦!此時的孩子會因為小零食的獎勵而能走上好幾公里。但先決條件是,平時在家不輕易給予零食糖果比較有效。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獎勵,例如,每走幾根木樁,就能吃點東西。但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在零食的選擇上,以選擇色素及添加物少的為主,例如:黑糖塊。

設計屬於孩子的遊戲

第一次帶著晨晨上龍潭溪洲山,我們一家三口玩起了捉迷藏,媽媽帶著孩子躲在前方的大樹或岩石後方,讓當鬼的爸爸去找,找到了再換人當鬼……全家人就這樣一路玩到山頂,我至今還記得笑聲傳遍山頭的歡樂情景。從溪洲山沿稜線到新溪洲山中的鞍部,有個小小的遊樂場,有盪秋千、蹺蹺板,是晨晨以前去新溪洲山有玩過的。出發前,我們跟她說會經過那個遊樂場,於是她從登山口就一直期待能夠再玩一次。就算時間沒計算好,必須摸黑前往,她也不願意撤退。這一天晚上,滿山的螢火蟲陪著我們一家玩著盪秋千,是讓人難忘的回憶。記得,設計屬於這個年紀孩子的遊戲,可以鼓舞孩子不斷向前推進喔!


圖說:給孩子一個小驚喜,在休息時拿出她最愛吃的水果。


圖說:從背架下來後,帶孩子探訪每一個曾經走過的路線。

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要越級打怪

曾聽過這樣的一個真實事件,有一個家庭常帶著小小孩走遍台灣山岳,並將這過程的心得及感動記錄在網路上。有一天下午,一位正在上班的父親無意間瀏覽到這一個家庭的行程紀錄,紀錄上的這個孩子年齡比自己家的還要小了許多,此時心裡萌起了帶孩子上百岳的芽苗。他很興奮的參考了其中一個百岳行程,並且開始著手為全家人準備了這場冒險。

這一天早上,全家人出發了,走在這條美麗的山徑上。登山口海拔大約2,000公尺,意謂著今天要上升高度為1,200左右,這對一般登山客已是極為辛苦的過程,何況是他們還帶了一個沒有足夠登山經驗的小女孩。極陡的上升讓孩子吃盡了苦頭,她很努力的沒有讓自己崩潰,但她真的累壞了,爸爸也儘量讓她在路程中能有充足休息。

下午3:30,山中開始漫著薄霧,當冰涼的霧氣貼在爸爸的臉上時,他才驚醒,今天應該要走5K的路程,他們還走不到一半。在簡短的家庭會議後,他們決定立即返程,擔心摸黑的爸爸,在急陡又溼滑的樹根上高速下山,此時發生了不幸的事情,他滑倒了。當再次站起時,爸爸發現自己的腳踝已嚴重扭傷,他試著扶登山杖努力的走著,發現完全無法靠自己下山,此時全家已陷入膠著……17:30,黑夜降臨,迫不得已,只好打了求救電話,還好離登山口不遠,很快就就由當地警消帶著他們下山,結束了這驚險的旅程。

這件事讓我驚覺,我們家的網路紀錄也很有可能誤導別人,以為小晨晨可以完成的行程,自家孩子也絕對沒問題,反而忽視了路線的難度和風險。那麼,該怎麼培養全家人有足夠的能力朝較難的行程邁進呢?我衷心的提醒,就是「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要越級打怪!」

體能,不是一蹴可幾的。平時邀請孩子一起做體能訓練,核心肌群、深蹲、跑步……等。假日,以山養山,帶著孩子從郊山開始練習,從簡單的階梯步道,到充滿泥巴的傳統路徑,最後是陡峭的岩石攀爬路線,這些除了能建立體能以外,也讓肌肉有更佳的協調性。走郊山時,可特意增加背包重量,熟悉實際在山中體力被消耗的感覺,也可學習在負重下維持平衡感。

練習在山中地形行走是非常重要的事。我曾經帶著一群成年人,走在中級山樹根無限盤結的迷魂陣中,在經過一段瘦稜後,就是稍有陡度的下坡。對於從未經歷這種地形的一群人,竟然用極為緩慢速度行進,深怕跌倒受傷,而這對於晨晨來說,是可以一邊聊天就輕易跨越的地形。父母們要多帶孩子,在安全無虞之下嘗試練習,才能從容面對山中的各種地形。

中級山的難度不亞於高山,原因在於地形複雜,且路跡不清容易迷途;而高山百岳則有高山症的風險,不可輕忽。郊山是所有中級山、高山的練習場,一家人要在平時的練習中,訓練出足夠的體力、肌力及跨越地形的能力;再來就是從簡單的行程來學習登山杖使用技巧及練習GPS的使用等。待全家人的能力被建立起來後,再漸漸增加難度,試著挑戰單日的中級山及百岳,你將會發現平時的訓練成果將被展現出來。


圖說:走在高風險的地形上,父母要為孩子做好確保安全的工作。


圖說:平時就要帶著孩子上山嘗試各種地形。


圖說:簡單的拉繩攀登,對晨晨來說已是駕輕就熟的地形。

(推薦文章:想帶孩子爬山又擔心問題多?第一次親子健行裝備清單,讓孩子輕鬆徜徉大自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