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醫師爸爸育兒經】陳俊仁親子診所院長暨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兼任主治醫師陳俊仁:只想女兒健健康康長大

【醫師爸爸育兒經】陳俊仁親子診所院長暨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兼任主治醫師陳俊仁:只想女兒健健康康長大

身為兒科醫師,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健康康;成為父親後,這份盼望更是殷切,因為陳俊仁醫師的雙胞胎女兒是不滿1,000公克的早產兒,照顧上勞心又勞力,甚至為了女兒的腦室出血而流下男兒淚。

雙胞胎未能足月生產不稀奇,但比預產期提早100天出生,卻也是始料未及的事。陳俊仁醫師說,太太雖是高齡懷孕,不過,看著初期狀況還不錯,覺得不需太擔心,誰知在22週又2天時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子宮頸已打開,檢查後即刻住院安胎。 


產房外.揪心的等待

身為兒科醫師,比常人更了解早產兒可能遇到的狀況,他與太太做了最壞的打算,卻仍暗自祈禱「孩子能在子宮多住一天是一天」,並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太太笑說,先生買了4個月份的衛生紙備用)。雖然內心為孩子是早產兒備受煎熬,太太卻也慶幸自己服用健保給付的安胎藥,沒有太多副作用,或許有助於讓雙胞胎住好住滿。然而,25週又5天時,因為出現小感染,不得不讓雙胞胎女兒提早報到。

由於一次要迎來兩個不到26週的巴掌天使,情況非同小可,陳俊仁醫師並無法像一般丈夫一樣,陪著太太進產房,「產房內擠滿了幫忙的醫師,除了兩位婦產科主治醫師,還有兩位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四位總醫師與兩位住院醫師,再加上護理師,完全沒有多餘的空間,連新生兒科主任也在產房外待命」,即使憂心,卻也怕自己擠在裡頭妨礙做事,他只能揪著一顆心在產房外等著。 



因了解而有更多的擔心

就這樣,陳俊仁醫師迎來了806公克的姊姊和906公克的妹妹,匆匆見上一眼,兩個孩子就被送進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然後,他陪著產後的太太,畢竟孩子此刻需要的是新生兒科醫師。

兩個孩子各有不同的早產兒併發症,姊妹倆心臟都有破洞,第一次給完藥物雖然有關閉,姊姊之後卻又打開……姊姊眼睛出現視網膜病變,還有疝氣;妹妹的腦室出血更是令陳俊仁醫師擔心,因為可能成為腦麻的夢魘就此縈繞心頭,「臨床表現不明顯,必須藉助腦部超音波來診斷,在檢查的同事旁邊,看著孩子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自己卻無能為力阻止病程變化,真的很想哭」,事實上,他也真的落下了男兒淚。

他說,兒科醫師的身分就像雙面刃,固然比一般人了解狀況,卻也更明白未來會如何而承受更大的壓力,「初期真的很難對很多事釋懷,只能用忙碌暫時忘卻這些令人擔憂的事情」。工作時,他依舊是專業的兒科醫師,為很多父母解決孩子的病痛;進入NICU,則成了憂心忡忡的爸爸,不過,有值得信任的同事讓他依靠。

終於,妹妹住了70天,可以先出院,姊姊因開刀治療疝氣,又多住了7天,兩個女兒先後帶著氧氣瓶、血氧監視器回到家裡。其實這才是挑戰的開始。 


更加了解媽媽們的無奈

為了照顧兩個孩子,陳俊仁醫師特別請假兩週在家當全職奶爸,「當爸爸跟當兒科醫師截然不同!兒科醫師可以從教科書學專業知識,但育兒細節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所以有『當過爸爸,才是歷練完整的兒科醫師』一說」。

他說,當了奶爸後,才深刻了解「孩子不吃」對媽媽而言,是多麼無奈的事情。原本在診間聽媽媽說起,孩子不喝奶、不吃副食品,覺得媽媽可能沒有盡力餵,然而,當他親自餵姊妹喝奶、吃副食品時,才知道不是盡力餵這麼簡單。

姊姊可能知道自己出生體重輸給妹妹,所以,很努力吃,喝奶、吃副食品都不用爸爸費心,食欲很好的她,體重和身高已趕過妹妹了;妹妹出生後4個月就開始厭奶,怎麼餵,都是「倒掉的比喝的還多」,對副食品也是意興闌珊,「吃了幾口就不再吃,真的很難餵」,特別是在已經疲累無比,小孩又不吃時,看著嬴弱的女兒,陳俊仁醫師心疼之餘,忍不住又讓男兒淚滴了下來,「不能強迫孩子吃,只能用耐性跟她耗,餵一口是一口」。 



個性大不同的雙胞胎

夫妻倆平日都有工作,回到家,兩人分工合作,一人顧一個,妹妹的狀況比較不好,自然由醫師老爸照顧,在媽媽眼裡,小女兒簡直是爸爸的復刻版,不只神情像,連睡眠習慣都很像醫師老爸,隨時可睡可醒;姐姐則像媽媽,固定時間睡覺、起床,不過,姊妹倆有時可連續睡上10至12小時,讓辛苦的爸媽能稍微喘口氣。

雖是雙胞胎姊妹,個性卻大不相同,姊姊開朗獨立,誰抱都好;妹妹就很黏爸爸,只要一跟爸爸分開,就哭得柔腸寸斷似的,哪怕哭到天要塌下來,爸爸出手一抱,淚水立刻止住,安靜地依偎在爸爸身上。但畢竟是兩個女兒的爸爸,「偶爾也要主動抱抱姐姐,不過,她不一定給抱,但她需要時就會自己來討抱抱」。太太說,「先生一開始用SOP照顧孩子,但愈來愈走溫柔路線了」。 


用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

從開始吃副食品起,陳俊仁醫師每天親自下廚煮女兒吃的,也每天幫女兒洗澡,太太稱先生是「神隊友」,不只包辦許多家事,還有當她看到網路上一些照顧孩子似是而非的內容時,先生立刻以專業醫師身分為她釋疑,讓倆人更有共識一起照顧教養這對「輸在起跑點」的姊妹。

過去,夫妻倆都是自我嚴格要求效率的工作狂,但自從照顧兩個早產兒後,意識到必須用更大更包容的心看孩子的一切,無法強求效率,只能用時間等待。幸而姊妹倆都很爭氣,發展得比預期順利,多少減緩一點肩頭上的壓力!

46歲才當爸爸的陳俊仁醫師,坦言在將近一年半的人父生涯,幾乎是在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只覺得一整個累,務實的他還沒能好好體會當「老爸」的心情。為了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他下定決心離開待了17年的醫學中心,到桃園自行開業。走過這段勞心又勞力的育兒歷程,他慶幸自己是兒科醫師,有專業有資源,給女兒更好的照顧,讓兩人能健健康康長大,就是他最大的期盼!

更多醫師爸爸的育兒經:

【醫師爸爸育兒經】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研究醫師王晨宇:即使時間有限,也要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醫師爸爸育兒經】馬偕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謝易霖: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NO!要用「愛」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