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教孩子保護海洋,先帶他們好好「玩」!用身心感受沙灘、海水,在孩子心裡種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孩子保護海洋,先帶他們好好「玩」!用身心感受沙灘、海水,在孩子心裡種下環境保護意識

無論是去海邊挖沙坑、築城堡、摸摸貝殼,感受海水冰涼的感覺,或是坐船出海賞鯨、感受海浪的波動、海風的吹拂,其實都是海洋教育的一環,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自然、喜歡自然、接近自然。

保護海洋的第一步.重視海洋教育

何謂海洋教育?社團法人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郭兆偉表示,對孩子來說,海洋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人面對大自然應有的態度與行為,並不是專業知識的傳達,一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二來,孩子成長過程中,仍有許多機會可以透過不同管道了解相關專業知識,而正確的態度與觀念從小建立,有助於習慣的培養。他說:「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的居民,所以要學會遵守環境倫理與尊重」。何謂環境倫理?郭兆偉祕書長說:「家有家的倫理,學校、職場也都有倫理,彼此尊重是最基本的態度,面對大自然亦是,因為我們和其他生物一樣,共享地球的資源」。

海洋教育從「玩」開始

郭兆偉祕書長指出,即使只讓孩子單純在沙灘上活動,就有很多東西可以玩,例如:沙灘上的砂子顆粒大小不同、有粗有細,孩子可以透過觸摸、搓揉,甚至是將沙子撒滿全身去感受,或是,沙灘上不只有沙子,還混合著貝殼、石頭、被海浪沖上岸的其他生物、玻璃碎片,甚至是垃圾。

孩子藉由玩耍不但能感受與接近自然,爸爸媽媽也能在孩子親身體驗、發現問題時做機會教育,加深孩子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知識性的資訊不用多,也不用擔心孩子問了自己不懂的問題,一起找出答案的過程也是重要的親子互動,能讓孩子學習到「不懂並不丟臉,只要盡力找出答案」的態度。

安全環境.自在探索

或許有些爸爸媽媽對於帶孩子接觸自然環境會有所抗拒,例如:沙灘好燙孩子會燙傷、螃蟹可能會夾傷孩子的手指,又或是覺得自然環境很髒,孩子可能受到病菌的感染等顧慮,郭兆偉祕書長分享自己帶孩子體驗海洋的經驗,他說:「當我的孩子還不會走路,只能用手腳撐起身體爬行時,我就帶他體驗潮間帶的生態環境,這時候的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海兔、海蔘、海藻或螃蟹,還可能會覺得害怕,但是當他處在一個泥沙細軟、海水清涼的環境之下,自然而然較容易放開心胸,盡情探索」。

除此之外,他提醒,海洋教育不需要侷限場域或方式,因為不同的生態環境會有不同的生物及特色,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刺激,最好以住家附近、容易到達的目的地為優先選擇,將出門遊玩的負擔降低到最小,讓大人與小孩都能盡興享受大自然所帶來的樂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