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林場大變身!來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認識台灣林業史

林場大變身!來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認識台灣林業史

平埔族人早期自台灣西部大舉移民進入羅東,除了開始大規模的開墾,也逐漸建立部落並開始農業的發展;清朝嘉慶十七年,漢人隨後移民遷入,期間雖仍不免歷經兩族土地爭奪與種族衝突的紛爭,卻也意外造就羅東小鎮融合原住民文化與漢文化的奇妙特色。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羅東,原是鬱鬱蒼蒼的原始叢林,森林中棲息著大批猴子,平埔族人昔稱猴子為「老懂」(Roton),為平埔族語,久而久之,後來的漢人沿用此發音,則成今日羅東地名的由來。  

 

林業發展帶動繁榮

日據時期,日本人看中台灣森林的豐富資源,砍伐大量的檜木、扁柏等木材,出口日本做為興建神社之用,其中興建於1915年的明治神宮部分木材即源自台灣,也因為日本對於木材的大量需求,台灣林業的發展於焉展開,當時的羅東屬太平山木材集散地,除因森林鐵路的開通而成為台灣檜木買賣的主要市場外,對早期台灣的經濟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昔日小鎮更因為木材相關產業的相繼興建,不只帶動了當地的工商事業發展,也促進了羅東的繁榮。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當年的木材集散重地-羅東林場,雖於民國71年因太平山林業砍伐作業的結束而閒置,但卻也在林管處的積極重建下,於民國93年規劃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園區佔地約20公頃,除保留蒸汽火車、森林鐵路與改建舊式辦公建築而成的展覽館外,特別保存下來的貯木池,是早期為接駁順著蘭陽溪漂流運送而來的木材而設置,專門放置當年適合在水中貯存的珍貴樹種,今日的貯木池在重新規畫下已不需肩負貯木的重責,但卻成了饒富生意的生態池與鳥兒棲息地,而沿著池畔所建的木棧道,全長約1,400公尺,漫步池畔一圈約需30分鐘,除供遊客駐足小憩,更是欣賞水鳥、悠閒漫步的好去處。

生意盎然的城市花園

近年來,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致力於園區內生態環境的營造,不但種植木本植物與水岸植物,更培育出大片野生動植物匯集的濕地環境,除了食蛇龜、猩紅蜻蜓、澤蛙等水生動物與數十種水生植物外,還發展成二十多種鳥類遷移的中繼站,對於活化都市機能及多樣性的生物保育具有重大貢獻。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

電話:03-9545114

開放時間:8:00~17:00

票價:免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