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訓練寵物的同時.也要正確規範孩子

訓練寵物的同時.也要正確規範孩子

年紀還小的孩子,對於寵物可能是又摸又玩,一旦寵物的情緒上來時,孩子就有可能受到傷害,爸媽應做好把關工作,保護孩子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學習與寵物相處的正確方式,一起享受養寵物的樂趣。

家庭成員要溝通.寵物相關知識要了解

要讓寵物加入家中,家庭成員一起進行評估及做好準備,才能與寵物和平相處,程逸旻獸醫師提到,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經濟問題,為了讓毛小孩健康成長,許多檢查及用藥是必要的,若家中又有孩子,家長就必須評估經濟是否能夠負擔。另外,也要對即將飼養寵物的相關知識做好功課,了解寵物的肢體語言,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不慌張。

除了妥善準備好毛小孩的各項狀況,陳姵君心理師提到,也必須與家中其他成員溝通,確保大家都能接受即將加入的新成員,以及家中是否還有可以容納寵物的空間,同時也要有所認知:有了毛小孩後,家中隨處都可能有毛,她形容,就像家中即將要有新生兒加入一樣,若能事先設想好有了寵物之後可能遇到的狀況,就能提前做好準備,與寵物共處一室。

配合家庭獸醫.在醫療照護上更有保障

寵物與人一樣,若是生病、心情悶悶不樂,都需要找尋專業的獸醫師!程逸旻獸醫師建議,對於飼養品種的犬貓而言,飼主若能清楚了解其品種的習性、好發疾病等,並與獸醫師進行討論,對於往後寵物若有病痛,在治療上都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他也補充說明,為寵物找到值得信賴的家庭醫師非常重要,根據統計顯示,若飼主與家庭醫師能建立起良好關係,寵物通常都能受到更好的健康照顧,並定期配合預防針、預防內外寄生蟲、健康檢查等,都是避免小病變大病的好習慣,也能減少飼主在醫療上的花費。

正確規範.能避免雙方受到傷害

正確的規範孩子,能讓其了解如何跟寵物相處,也能避免雙方受傷,陳姵君心理師建議,倘若孩子是處於可進行溝通的年齡層下,爸媽能明確告知哪些是可以跟寵物一起玩的事、哪些又是寵物可以接受的行為。當孩子做錯時,爸媽不該先是責罵,而是告訴孩子「寵物表現出哪些行為,表示牠很不舒服」,讓孩子清楚了解。

她也點出,由於過去的教育常常讓孩子對於事情的對錯無法分辨,最後就可能挑戰規範,建議在給孩子限制的同時,也要給其另一項可行的選擇,孩子就不容易感到焦慮,當下也能記住正確做法。

程逸旻獸醫師則認為,在教導孩子與寵物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對於孩子不穩定的拍打、吵鬧、尖叫或是過度親暱,都會讓寵物覺得備感壓迫,有時貓狗沒有明顯反應,並不代表牠們喜歡,有可能是一直在處在壓抑的狀態,直到某天受不了時,就可能出現攻擊或破壞的行為,因此建議爸媽,避免讓孩子與寵物玩得過於激烈,進而導致寵物失控;若孩子情緒太高昂時也會引起寵物的不安;另外對於有護食或護玩具行為的動物,拿取寵物正在進食中的碗或是玩具,都可能造成孩子受傷,這些都應在孩子與寵物互動時,須不斷提醒的事。

進行基本訓練.有效控制寵物的情緒

一般來說,在情緒穩定、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貓狗不會隨意攻擊他人,程逸旻獸醫師提到,實際上,貓狗的攻擊行為大部分是由飼主強化而來,且歸咎原因常也是因動物長期處在焦慮、情緒壓抑的情況,直到壓抑超過極限。

程逸旻獸醫師提供爸媽一項簡單的訓練,像是家中可讓狗開心地戴嘴套,雖說是訓練,但其實也算是一種玩遊戲的方法,讓狗看到嘴套就開心地衝過來要戴,有進行過這項訓練的狗,在主人認為其可能遇到過度壓力時就可先戴著,能避免狗直接傷害人的機會,但對於真的有攻擊行為的貓狗,還是需要讓行為治療師介入,透過專業治療改變其行為。

狗狗搖尾巴,表示牠很開心嗎?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看到狗狗搖尾巴、咧嘴向人們看去,就好像是在傳達牠很開心的樣子,但事實並不是如此。程逸旻獸醫師提到,當狗在搖尾巴的同時,可能是並存著焦慮和開心的情緒,這樣高漲的情緒反應著動物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因此若對動物不熟悉或不認識動物其他肢體語言,單就搖尾巴判斷動物開心就貿然接近,仍可能受傷。

既要陪伴孩子.也要陪伴寵物

陪伴孩子的同時,寵物也是需要飼主陪伴,陳姵君心理師提到,根據不同的寵物種類,會需要不同的陪伴方式,取決於飼主對於寵物以及孩子的了解,比如說:年紀較大的毛小孩,多數時間都待在家中,對牠而言,簡單地在家做任何事就已足夠;而年紀較輕的幼犬,則可能需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到外跑跳,才能消耗牠的精力,若是飼主無法準確掌握,就可能造成家庭的混亂。

程逸旻獸醫師也提到,其實適當分配照顧寵物的工作給孩子做,既能陪伴寵物,也不會忽略孩子的感受,而透過每次孩子與爸媽的親子時間,讓毛小孩適時加入,能幫助彼此深入認識,讓毛小孩成為孩子在家中的好朋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