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嬰幼兒7大常見出疹疾病

嬰幼兒7大常見出疹疾病

嬰兒的肌膚細緻嬌嫩,讓人想偷咬一口!但有時寶寶的皮膚會因為疾病而出現粗糙不平的小疹子,甚至伴隨乾癢、發燒等症狀,究竟有哪些疾病會使寶寶出疹子?又該如何照護及預防呢?

文章目錄

寶寶疹子分辨|嬰兒紅疹|幼兒紅疹|嬰兒皮膚紅疹

嬰兒出疹子的原因

  皮膚出疹子屬於身體的發炎反應,但發炎不代表一定就是受到感染,有些寶寶出生時身上可能就帶有一些疹子。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俊斌表示,這些疹子可能從胎兒時期就出現,但也可能是受到某些外在刺激所產生。

  新生兒常見的疹子有粟粒疹與皮脂腺增生,粟粒疹屬於皮膚角質增生,在臉部會有白色顆粒狀突起。而皮脂腺增生是因為皮膚上有皮脂腺,受到媽媽荷爾蒙影響,寶寶的臉部會形成一些像油脂的物質堆積,顏色偏黃。有些寶寶會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困擾,其原因為皮膚油脂分泌較旺盛部位出現的皮膚發炎,與皮脂腺增生有些相似,但皮膚偏油,影響範圍可能擴張到頭皮,會有看似結痂的痕跡,輕輕一撥可能會掉落、脫屑。

7種嬰幼兒常見出疹疾病

1、毒性紅斑

  人體皮膚上存在許多細菌,大部分都不會致病。當胎兒從原本無菌的空間娩出時,即會受到環境中的細菌影響,這些細菌剛開始到皮膚表面孳生時,寶寶的皮膚還無法辨認,因此會產生類似發炎的反應,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才能慢慢改善。

  黃俊斌醫師表示,毒性紅斑的臨床反應為皮膚在發紅,並出現一些黃色小水泡。皮膚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屏障,這些小水泡裡本身沒有細菌,成分為比較特殊的嗜酸性白血球,輔助身體辨認這些細菌,進而產生發炎反應。一般而言,當皮膚認得這些細菌之後,紅疹就會消失,家長不必過於擔憂。

2、尿布疹

  尿布疹只是一個統稱,有很多種臨床表現方式,起因有過敏、長期接觸排泄物、悶熱、黴菌感染等,每個嬰幼兒幾乎都會有,當寶寶罹患腸胃炎或解稀便時尤甚。由於母奶和牛奶都含某些蛋白質,若寶寶對這些蛋白質起過敏反應,也可能造成尿布疹。

  一般而言,尿布疹沒有特定的型態,出疹位置通常會在尿布包裹的範圍內,有時尿布包太緊造成毛孔阻塞,或長期接觸排泄物,都可能會形成紅疹。有些尿布疹也可能經由黴菌感染而得,例如常見的表皮黴菌,會出現一圈一圈的疹子。

3、玫瑰疹

  一般而言,前3天會反覆發高燒(攝氏39、40度),但寶寶的精神、活力依舊很好,食欲也沒有下降。此時爸媽都會很緊張,將寶寶送急診治療,而寶寶退燒後,通常在24小時內就會從身體軀幹開始出現玫瑰色的疹子,蔓延至四肢和臉部,因此命名為玫瑰疹。

  嚴格來說,玫瑰疹分為兩種型態,痊癒後就會終生免疫,雖然可能再罹患另一類型,但機率很小。黃俊斌醫師說明,玫瑰疹會採用支持性治療,讓寶寶退燒即可,疹子的部分不會特別處理。再者,出疹子之後就能確定為玫瑰疹,並非不明原因或其他嚴重疾病,家長反而能夠放心。

4、EB病毒

  EB病毒主要以類似感冒的症狀為主,也可能會出疹子,但形式較不固定,且合併其他症狀。有些寶寶的淋巴結會變大,初感染者可能發燒約五天。

  由於病毒感染所導致的出疹現象大都不太會搔癢,當病毒侵入身體時,有這些反應能夠確定為病毒感染,2、3天後即會自行復原。

  若是細菌感染,雖然不一定會起疹子,但症狀通常比較嚴重。當寶寶出疹子時,結合臨床表現,如果飲食、活力都正常,大概就是病毒造成的。

5、水泡型疹子

  寶寶偶爾會起類似水泡的疹子,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即是水痘,此類疹子會同時有不同進程,有些剛冒出紅疹,有些正逐漸結痂。

  如果出紅疹時,口腔伴隨白點,多半為可判斷為麻疹。雖然麻疹已經較為少見,但如果有旅遊史還是可能會受到傳染。

6、川崎氏症

  若是寶寶高燒超過5天,並且出現淋巴結腫大、草莓舌、出疹子,即有可能罹患川崎氏症。此為免疫性的疾病,可能由感冒病毒所造成,由於感冒後會產生抗體,因此會攻擊自體細胞,而冠狀動脈就是目標之一。

  川崎氏症會侵犯到血管,尤其冠狀動脈,此時必須住院,並施打免疫球蛋白,進行心臟超音波檢視冠狀動脈,避免因冠狀動脈擴張而死亡。

7、腸病毒

  黃俊斌醫師指出,腸病毒也可能出疹子,但不是絕對。腸病毒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相近,剛開始會發燒,喉嚨起水泡,嚴重者甚至出現潰瘍,也因此會食不下嚥,治療方式會以消炎止痛為方向。

  由於腸病毒有許多類型,其中71型腸病毒的症狀較嚴重。若寶寶出現精神不好、持續嗜睡、嘔吐,或是驚嚇反射等症狀,即可能為腸病毒重症,表示已侵犯到中樞神經或是心肌。

  而腸病毒疹子通常侷限於膝蓋、手腳,出疹子可能就是比較嚴重的型別,雖然不是所有的腸病毒都會起疹子,但家長仍需多注意。

  黃俊斌醫師認為,會導致出疹子的病毒類別很多,若是因病毒感染而起的疹子,只能讓皮膚自行復原。除了玫瑰疹,因病毒感染所致的出疹疾病都會帶有感冒的症狀,一般而言,太小的寶寶不太可能會帶到公眾場所與人接觸,因此,發病時家族史很重要,若家裡有人受到感染,也是很重要的判斷標準。

  黃俊斌醫師提醒,寶寶發燒時,必須注意有沒有脫水的狀況,1歲半以內的寶寶囟門尚未癒合,若發現囟門凹陷、嘴唇乾燥、哭泣時沒有眼淚、口水分泌較少,或是解尿次數很少就可能是脫水。

  上述狀況可能需要住院施打點滴,症狀輕微者可視情況使用電解水,或以市售的運動飲料1:1稀釋,補充足夠的水分,醫師也會開立相應症狀的藥物,例如退燒藥。

嬰幼兒常見出疹疾病
非疾病所引起的出疹情況

  除了病毒、細菌等所引發的出疹疾病,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等也可能使寶寶出疹子,且會搔癢的疹子多半與過敏有關。要判斷寶寶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必須先檢視父母是否為過敏體質,有可能是遺傳體質所致。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會非常癢,甚至會抓破皮、流膿,增加二度感染的機率。一開始的症狀有點像新生兒的脂漏性皮膚炎,但塗抹藥膏治療後效果不佳,或是一直反覆發作,就有很大的機率是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也與過敏、感冒、感染有關,但約八成以上的患者找不到明確病因。

  一般而言,非感染的治療會使用類固醇消炎藥膏,例如異位性皮膚炎,如果是感染造成,就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多休息、視情況施打點滴,並預防脫水。

  異位性皮膚炎如果症狀太嚴重,會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很多家長對於類固醇藥膏有疑慮,黃俊斌醫師解釋,類固醇藥物是為了消除紅疹,短期使用並不會造成損傷,不需要特別抗拒。

寶寶出疹肌膚護理

  人體發燒時即為身體的免疫反應,此時體內會分泌荷爾蒙,讓身體有抵抗力去對抗病毒,因此,身體外觀的表現可能是啟動免疫系統所致,疹子不一定都是因病毒而起,有時是身體免疫力所形成的反應。

  目前只有水痘、麻疹會傳染,家長看到寶寶出疹子時不必太過恐慌。當寶寶出疹子時該如何護理保養呢?黃俊斌醫師建議,只要保持皮膚乾燥,並使用溫和產品或清水清潔即可,但如果寶寶出現脫皮、化膿、嚴重搔癢的情況,可能必須就醫。

  黃俊斌醫師表示,大部分疾病所造成的紅疹都會自行痊癒,家長不需憂慮這些疹子會造成寶寶不適,但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等過敏性的疹子,較會出現不適症狀,家長需多留意寶寶的反應,並與醫師充分溝通。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兒科良醫問問題】寶寶身上莫名出現紅疹?如何判斷是不是玫瑰疹?嚴重性?長疹子後該如何照護?
腸病毒、流感、玫瑰疹、腺病毒、諾羅病毒.5種常中特殊病毒懶人包.爸媽也可以是病毒專家!
寶寶疹子分辨,腸病毒、玫瑰疹、水痘⋯照護全攻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