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副食品> 「鈉」多不好.小心「鹽」重

「鈉」多不好.小心「鹽」重

大家都知道鈉攝取過量對身體有不良影響,卻不清楚嚴重程度為何,直到一名小女嬰因喝下親人摻入大量鹽巴的配方奶,引發高血鈉症致死,才知道原來一旦攝取過量的鈉對身體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其實,日常飲食中,「鈉」無處不在,應謹慎入口,不要過量攝取而傷了健康!

近日關於鈉的新聞還真是讓人聞之色變!一是有名三個月大的女嬰因為喝下親人摻入大量鹽巴的配方奶,引發高血鈉症而造成急性腎衰竭死亡;現代人的飲食面臨多項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每日鈉攝取超標,在生活中處處有「隱藏版高鈉食品,使人不知不覺吃進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的鈉,而且是「加倍」攝取,不禁擔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一時之間,「高鈉」似乎成了人人害怕的字眼…… 

觀察站.從鹽奶事件談起

一個才三個月大的女嬰,因發燒抽搐送醫,送醫診斷為「高血鈉症併發急性腎衰竭」,經救治仍不幸死亡。由於高血鈉症不常發生在嬰兒,因此,引起臨床醫師的警覺,一度懷疑是配方奶出了問題,於是將奶粉送驗,竟驗出高達6%的鈉含量,換言之,女嬰所喝的配方奶比海水還鹹……經過檢警調查,原來是「人為因素」──女嬰的伯母因妯娌失和懷恨在心,而在配方奶中摻入大量鹽巴,女嬰數度喝下鈉含量高出正常值50倍的配方奶。 

女嬰無法藉喝水排鈉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主任暨小兒腎臟科主任錢建文指出,一般人吃了太鹹的食物,會一直想喝水,但這名女嬰尚在以奶類為主食的階段,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且年紀小根本無力表達想喝水的需求,於是女嬰既無法藉由喝水稀釋體內的鈉含量,又一再被餵食鹽分極高的配方奶,導致體內的鈉排不出來而出現高血鈉症狀,引起了全身性問題,包括腸胃系統、腎臟或中樞神經系統。 

他進一步解釋,醫學上的「高血鈉症」,多半是先天有異常或合併其他病變,如腦部原本會分泌某一種荷爾蒙,腎臟接收到後會啟動機制,將小便內可利用的水分回收到體內;當腦部有異常或腎臟接受器出問題,腎臟即無法將正常的水分保留在體內,使得過多水分被排出。當腎臟無法保留正常的水分,沒有尿意卻一直排尿,但排出來的都是水,若發生在成人會覺得口渴而一直喝水;對嬰幼兒而言,則因無法一直喝水,才會出現高血鈉症。高血鈉症會引起急性腎衰竭,需要暫時洗腎,若合併全身器官衰竭,則往往已無力回天。

錢建文醫師指出,過去只了解孩子若從小吃太鹹,長大罹患高血壓的機會較常人為高;成人多吃則影響血壓的控制。但這次的案例讓我們了解,短時間吃進這麼高的鹽分,存在致死的危機,尤其是才三個月大的寶寶,腎臟根本無力負擔這麼高濃度的鈉」。 

讓嬰幼兒養成吃清淡習慣

鑑於國人普遍有吃重口味的習慣,錢建文醫師提醒,「父母要注意從小避免讓嬰幼兒吃太鹹的飲食,若不自小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等長大再改就難了」。因為高鹽分會增加腎臟、肝臟的代謝負擔,並影響血壓的控制,若長期如此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不少媽媽在製作副食品時,不知道是否該在副食品中加鹽,錢建文醫師表示,「寶寶剛吃副食品,食量不多,是否加鹽對身體的影響不大,即使完全不加也無所謂」。倒是一歲以後,主餐是跟著成人吃,就得注意不要讓孩子吃太鹹,「雖然鹹不鹹的標準不易界定,自己做的料理還好控制,但如果外買的食物,連大人都覺得鹹的話,就不要讓孩子吃了」。此外,他提醒,「適合嬰幼兒吃的是以純澱粉為主的食物,應避免常吃加工食物,這些食物的含鈉量很高,長期食用不利腎臟健康」。 

5原則保護腎臟健康

錢建文醫師提醒,由於嬰幼兒的器官還在發展,相對於大人,嬰幼兒屬於「易受傷族群」,更需要好好照顧。以腎臟為例,是負責清除過多水分及代謝廢物的器官,我們每天吃入的食物會在體內分解而產生酸性及毒性物質,這些毒性物質及攝取的過多水分,皆需經由腎臟排出體外。萬一腎臟受到傷害,導致排毒或排水功能不足,毒性物質及水分將堆積在體內而產生問題,對健康將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千萬不可輕忽腎臟健康的重要。父母該如何照顧嬰幼兒的腎臟健康呢?錢建文醫師提出5項原則:

原則1 不吃過多的加工零食

平日飲食以正餐為主,少吃零食,「若要吃,儘量以天然食材為主。真要吃加工食品的零食,父母應注意食品標示,了解含鈉量多寡以控制食用分量」,然而,錢建文醫師強調,「面對各式各樣含鈉量高的加工食品,即使每樣只吃一點,也很容易超出容許值」,因此,仍以少吃為原則。

原則2 不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

錢建文醫師表示,「飲食均衡的狀況下,並不需要額外讓嬰幼兒吃保健食品,除非孩子有疾病,可透過醫囑服用適合保健食品」。他說,吃保健食品無非希望對孩子真有幫助,許多保健食品的標示看似沒有問題,但實際的效益如何不得而知,「即使無助但無害,是還能接受的狀況,就怕不僅無助還有害,就有問題了」。

原則3 不吃不必要的藥物

藥能治病,也能傷身,他提醒,「若孩子生病,應服用經醫師開立的藥物,尤其不要讓孩子吃來路不明的藥物」。錢建文醫師補充,嬰幼兒因發燒機會多,較常服用退燒藥,一般分為含有普拿疼成分的藥物與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普拿疼成分的藥物退燒效果雖然不好,可是不致造成身體的負擔;而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則有較多的副作用、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並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使用時不可不慎!

原則4 依需求喝水

補充水分雖然很重要,但如果攝入過多的水分,對腎臟功能不佳的人而言,也是一種負擔,錢建文醫師提醒,「根據所置身環境與個人體質的差異,每個人的需求量不同,因此,父母不需要求孩子每天必須喝入多少水,但應讓孩子懂得想喝水時,一定要喝水」。 

原則5 勤換尿布與不憋尿

因嬰幼兒的泌尿道發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細菌侵襲而導致感染,因此,泌尿道感染可說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所謂的「泌尿道感染」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的各種感染、發炎症狀。如果不是先天性的泌尿系統異常,就要依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降低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錢建文醫師提醒,包尿布的寶寶需要父母勤換尿布,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已不包尿布的幼兒,則要教導他不憋尿,有尿意就該去廁所,「很多孩子玩一玩,忘記要上廁所,想起來時,不是突然衝去廁所,就是已經來不及而尿在褲子上,父母若查覺孩子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時,建議定時提醒他要上廁所了,才不會因憋尿而憋出問題,進而影響了腎臟健康」。 

觀察站.超額攝取鈉該如何

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臺安醫院營養部營養師劉怡里補充,WHO建議鈉的每日攝取量下修為2,000毫克(即鹽5公克)。然而,國人攝取量普遍存在偏高的問題,她根據調查指出,「16〜64歲男女國人鹽分攝取量約8.9〜11.4克,接近實際建議攝取量的雙倍」。 

鈉雖有用但不宜多

其實「鈉」本身並非不良物質,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鈉是礦物質的一種,也是人體中維持體液平衡的主要電解質,可調節細胞滲透液的平衡與血漿濃度,維持神經和肌肉的傳導和感應,促進肌肉收縮,並維持體內酸鹼平衡。如果體內的鈉含量低,會引起頭腦不清、低血糖、脫水、昏睡、心悸等症狀,但這情況並不常見。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令人擔心的問題反而是攝取過高,全球有六成以上的人吃太鹹,導致高血壓與腎臟疾病的控制不易,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鈣質流失,將導致學童長不高;吃太鹹要喝水,又會造成水腫。她提醒,「不只高血壓患者要控制鈉的攝取量,一般人也要注意,因為很多人沒有量血壓的習慣,不知道自身有血壓高的問題」。 

避開含鈉量高的食物

鈉的攝取來源主要是食物,有的天然食材本身即含鈉,約占一日攝取量的八分之一,部分來自烹調時所加入的食鹽,大部分則是製造加工過程中所添加的。一般而言,正常飲食即可滿足鈉的需要量。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很多人認為做菜時少放點鹽巴,應該可以降低鈉的攝取量,甚至改用低鈉鹽,不過,使用低鈉鹽調味時,覺得不夠鹹,於是加量灑鹽,無形中,又增加了鈉的攝取量」。

她說,高量攝取鈉的主要來源還是加工食品與調理食品,最好少吃。劉怡里營養師信手拈來的例子,包括:火鍋餃類、各式沾醬、貢丸、豆腐乳、麵線、油麵、羹類、糕點、便當中的配菜雪裡紅、鹹甜口味的餅乾、米果、果乾、蜜餞、高湯塊、柴魚粉、運動飲料等,伴手禮如牛肉乾、豬肉乾,鈉含量也很高。

她提醒,「不要以為口感不鹹的加工食物就代表沒有鹽分,這是錯誤觀念,就連有些吐司一片的鈉含量即高達300毫克左右」,建議在吃之前,一定要先看「營養標示」以了解鈉的存在! 

6原則.聰明控制鈉的攝取量

既然鈉無處不在,現代人該如何聰明吃呢?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可將一天攝取的建議量2,400毫克分為三等分,三餐各800毫克,每一餐都精算控管,一天下來,有助降低超標的量。同時,她提出6點建議:

建議1 減少一半的加工食品

檢視一日會吃到的加工食品內容,儘量減少一半的量,如早餐的漢堡肉、培根可換成荷包蛋。

建議2 湯品喝一半

一般而言,湯含鈉量不低,建議外食族喝湯時最好減量,以避免不知不覺吃下過多的鈉。而關東煮的湯、火鍋湯或速食湯包的鈉含量也不低,更要注意食用量。她建議,自行燉湯時,可用芹菜、枸杞、香菇或洋蔥來提味,以減少鹽巴的使用量。

建議3 增加蔬菜量攝取

鉀可以幫助身體把鈉排出,劉怡里營養師說,「可多吃含鉀量高的蔬菜、水果」,如莧菜、綠竹筍、芥菜、菠菜、紅鳳菜、空心菜、木耳、金針菇、香蕉、小番茄、哈密瓜等,但腎臟病患則要留意鉀的攝取不要過量。

建議4 不要多加醬料調味

一般料理已有一定的鹽量,不要再為了提味而多加各式的醬料,她表示,「這些蘸料所含的鹽分很高,額外吃下去很容易就讓鈉的攝取量破表」,為了健康,儘量讓自己改掉吃重鹹的習慣。

建議5 定期量血壓

她指出,成人最好養成量血壓的習慣,這樣較能有「血壓高,不要吃太鹹」的警覺。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血壓高的問題,要連續量兩個星期,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而每一次量都要量兩回,兩回需間隔15分鐘。

建議6 看過營養標示再吃

吃加工食品前最好先看營養標示,看看鈉含量有多少,「扣除當日已吃的量,算算自己還能吃多少」。但她提醒,依照現行法規,包裝上的標示都以100公克的食物量計算,如果產品包裝大於100公克的話,得要自己乘以倍數計算,才不會吃入過多的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