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從寶寶排便狀況,得知寶寶身體健康

從寶寶排便狀況,得知寶寶身體健康

一般而言,成人的便祕定義為1週次數少於3次,然而,寶寶便祕的定義並不是依據排便次數,而是糞便的性狀、顏色和氣味。

寶寶正常排便狀況

寶寶的胃功能約在孕期第5至7個月時開始運作,腸道內會堆積糞便,因此,新生兒在出生後1至2天,會排出墨綠色無味且黏稠的胎便。此外,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兒科部李雯玲衛教師表示,哺餵母乳的寶寶,正常排便狀況為黃綠色稀水便,而餵食配方奶的寶寶,因配方奶中含有較高的鐵質,會導致寶寶的糞便偏綠色且為糊狀。

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大便顏色可能隨著食物而改變,例如:食用甜菜根、紅色火龍果,就可能造成寶寶排出紅色的糞便,或者纖維量較高的深綠色蔬菜、胡蘿蔔,容易導致寶寶不好消化吸收,因此,糞便中會夾帶少許食物殘渣。但無論哺餵母乳、配方奶或者食用副食品的寶寶,排便次數1天1次至5到6天1次,且解便無哭鬧、性狀、顏色正常,或者大便沒有伴隨酸臭味,皆為正常的排便狀況。 

tips

李雯玲衛教師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布里斯托大便卡(Bristol Stool Scale),比對寶寶的糞便性狀,在布里斯托大便卡中圖1、2即算便祕狀況,可以從中簡單觀察寶寶的排便情形。 


導致便祕症狀

寶寶在5.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時,為較容易造成便祕的第一個時機點,李雯玲衛教師表示,一般而言,便祕可區分為先天性疾病的器質性便祕,以及後天因為水分、纖維攝取不足的功能性便祕。 

器質性便祕

此為先天器官缺陷,造成排便不順的狀況,例如:先天性巨結腸症、肛門發育不完全。先天性巨結腸症為某段腸道缺乏神經,導致腸子無法正常蠕動,引發排便困難且合併腹脹狀況,有些在新生兒時期就會顯現症狀,而有些則是排便狀況不良才進而診斷出,而肛門發育不完全則是在新生兒檢查時就可以得知。

功能性便祕

接觸副食品後的寶寶,家長須注意孩子的水分、纖維量攝取是否足夠,當寶寶有進食量下降、排便哭鬧、脹氣腹痛的狀況就可能為便祕,此外,李雯玲衛教師表示排便次數並沒有一定的依據,與平時比較即可,例如:家長觀察寶寶平時排便次數為每天1次,然而出現2至3天都沒排便,或者排便很用力、糞便性狀硬等狀況,就需要多加留意。便祕除了腸胃脹氣不舒服之外,因寶寶皮膚細嫩,所以若是解便困難可能造成肛裂,導致肛門容易反覆細菌感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