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日本IFME機能童鞋,帶領孩子邁出健康人生第一步!

日本IFME機能童鞋,帶領孩子邁出健康人生第一步!

鞋子除了擁有保暖、防止腳底磨損的基本功用之外,為了達到時尚與禮儀目的,設計師甚至會根據場合、服飾來設計出專用的搭配鞋款;但你可知道,現在有越來越多小朋友有足部問題,但沒有健康的雙腳,該怎麼到處去外界探索呢?有鑑於此,IFME機能童鞋與日本奧運醫師鳥居俊博士產學研發,根據寶寶雙腳接觸地面所產生的形狀來設計專利鞋墊,能幫助寶寶學習正確走路施力,就像赤腳走路一樣健康,因此一直以來都深受日本媽媽們的喜愛,推薦為寶寶的第一雙鞋!

一到六歲期間的兒童足部變化

1歲——嬰兒期

寶寶足部骨骼均為軟骨並且被脂肪包住,因此顯的腳部較為肥胖及柔軟,是最可愛的時期。

3歲——學步期

足部發展期間足弓逐漸行成,此時就建議寶寶要穿著幫助足弓型成的鞋墊。

6歲——成熟期

足弓發展與成人接近,6歲後幾乎跟成人一樣,若發現有扁平足或拇指外翻則須尋求醫師求診,一般孩童約於6~9歲之間骨化完成。


挑鞋的六大知識

腳尖須留空隙

每個寶寶的生長速度不同,父母在挑選時也時常預留一點空間讓寶寶長大後能繼續穿。多數嬰幼兒是2~3個月長1個尺碼,若1指幅是1公分來看,差不多為1個美國尺碼,也就是寶寶試穿時,大1個尺碼可穿3~6個月。

腳跟的穩定度

孩子足部的骨頭尚未發育完全,用腳趾頭與腳跟來取得平衡,為了減緩腳趾頭的負擔,選鞋時需要挑選腳跟部分有彈性具有穩定性的鞋子。此外,太矮的鞋跟容易造成寶寶腳步鬆動而凸出踩到。

寬度很重要

挑選學步鞋除了長度,寬度經常被忽略。當寶寶試穿時,爸爸媽媽可用食指伸進腳背與鞋內,若太窄代表鞋的空間太小;用大姆指和食指在鞋子表面「㧮」起鞋面,若㧮不起來代表太窄,㧮得太多則代表太寛,也需注意寶寶的小趾頭是否有被擠壓。

確認鞋子彎曲的位置

赤腳走路時,腳趾頭跟部會彎曲,鞋子也是一樣。如果跟足部彎曲位置不同的話,每次走路都會變成足部的負擔。讓小朋友實際穿鞋確認最好!

兩腳都要試穿

足部兩隻腳都會有些微的差距,不能夠只是穿一隻腳,兩腳都要試穿走走看,確認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覺。

合適的鞋子比價格或是設計更重要

在挑選學步鞋時,許多父母常會以外觀來挑選,認為造型酷炫、可愛,寶寶才會喜歡,但其實是父母比孩子還喜歡。「酷炫」和「功能」很難兩全其美,寶寶的腳底肉墊層特別厚,腳跟部較窄,建議父母為孩子添購高筒型學步鞋。

孩子換鞋的關鍵條件?

寶寶3歲以前,每3個月成長0.5cm,3歲以後每6個月成長0.5cm,家長可每個月確認鞋墊與孩童的腳比較,好掌握更換尺碼的時機。若外觀有破損,或是變形、大底磨損嚴重、左右兩邊鞋底磨損速度差異太大,就是要馬上更換童鞋的警訊。

凹槽高機能鞋墊・讓孩子走起來更舒適

健康的足部需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讓足部健康發展,IFME鞋墊上的凹槽依據足部接觸地面產生的形狀研發設計,模擬裸足行走產生的形狀,不僅固定腳趾讓足部更服貼舒適,在行走間可讓腳趾緊抓地面,將接觸到的壓力分散開,降低衝擊力!並且刺激足底的肌肉,讓足弓健康自然形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