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領袖養成班:寶寶生活整理養成術!

領袖養成班:寶寶生活整理養成術!

很多媽媽們會到天才領袖的親子網留言問我一個問題,「該怎樣教會寶寶收拾自己的玩具?」因為每天都在上演你丟我撿的戲碼,媽媽看了很心煩,又擔心孩子不能養成好規矩,但寶寶卻玩得很開心。

收拾玩具這件事,仔細分析下來,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一定沒有丟玩具來的好玩,因為丟玩具對孩子來說會有幾種感覺「散落一地,數大便是美」;「鏗鏗鏘鏘,會產生很多意外的聲音」;「丟玩具,可以滿足自己想出力氣的本體動覺」;「聽到媽媽在吼,吸引媽媽的注意力!」這麼多感官的刺激,你說孩子會不愛嗎?

模仿學習轉成能力

雖然寶寶愛玩你丟我撿,卻不代表不能教會他們收拾這件事,研究發現,能養成從混亂中收拾的孩子,長大之後的學習能力及創造力會優於其他孩子,所以父母還是需要花點耐心,帶著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整理及分類。而且,對寶寶丟玩具,弄得家裡亂七八糟,不要有太多驚訝的反應,因為這是0至3歲必經的過程,孩子們需要去模仿、去學習,最後轉換成自己的能力。

養成整理好習慣

養成整理好習慣

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有三個關鍵做法,可以養成孩子喜歡上整理的態度。

遊戲動手做中學:

爸爸媽媽陪伴一起玩及一起收拾,刺激孩子的內在動機及興趣,千萬不要只有用想的、用看的、用聽的去親子互動而已。

逐漸找到生活規律:

吃、玩、睡這三件最重要的事,漸漸找到生活的步調,但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整理及收納高手,爸媽千萬不要凡事要求孩子井然有序,孩子其實自己會窮盡腦袋去思考,整理出一個新的方向。

培養觀察孩子做法:

讓孩子總是贏家的教養方式,都沒有錯誤及失敗的經驗,孩子就不會從嘗試錯誤中修正,更別提培養出預防錯誤的創造力孩子,所以當孩子越大,父母應該先別急著阻止孩子的下一步,當一個觀察者父母才對。

 

 

經驗學習提升成效

美國哲學家及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經提出「Learning by Doing」的學習方針,他認為直接、具體的實際經驗才是真正學習的過程。而教育學家大衛科博(David Kolb)後來也更提出了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他認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歷程,最後帶來最佳學習效果。

國內外更有些研究發現,動手讓孩子去參與,學習的效率及成就竟然提升12%至20%。另外,腦科學的觀點,動手學習可以增加大腦神經元的連結,增加孩子的智力與創造力,這些都是現代家庭及教育應該了解的科學育兒新觀點。

父母的角色是什麼?

創造內在動機及學習欲望,是孩子本身就存在的,我想這是現代幼兒教育最重要的觀念,大家一定在思考,「那父母的角色在哪裡?該做些什麼才能啟發天賦及內在動機」,有以下5點,大家可以共同思考:

父母的角色是什麼?

1.幫孩子解決問題前,家長先等一等,放手讓孩子去做,你就會很驚訝他會的比你想像中的多,而且你的想法,不見得是孩子的想法,陪伴就好。

2.提供孩子環境或材料就好,孩子不一定需要爸媽這本參考書,因為孩子有他的想法,孩子會變出自己的玩具,孩子也期待自我發揮。

3.透過遊戲的方式來進行,玩中學就是做中學,從小的時候來培養及提升孩子的興趣,讓他發自內心覺得好玩,比提升孩子的技巧還要更重要。

4.尊重孩子透過感官體驗到的東西,並參與孩子的夢想話題,讓孩子當當小老師來增加自信心與成就感。

5.父母帶著孩子,透過更多的生活、自然體驗,跳出教養的框架,讓你們有第二層、第三層的親子關係,而不僅是停在上對下的教養關係。

 

 

玩樂中自然學習

玩樂中自然學習0~1歲的寶寶教育,其實就是讓孩子去「玩」,而非「教」。怎樣讓孩子從玩樂中自然學習,才是教養的核心理念。而「玩遊戲」這件事,也可以融入到收拾及整理的行為訓練中,大家不需要刻板的只想到品格教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想要更自然健康,應該避免用教條式的關注,例如孩子何時學會數數字、認顏色、背ABC等、玩具有沒有收進哪一格,而是應該去看哪一種遊戲孩子玩得最好!

所以,讓0~2歲的寶寶玩得自信、玩得開心、玩得專注、玩出創意、玩出好情緒,才是父母對寶寶教養的正確方向,要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玩出孩子的專注力商數、玩出孩子的情緒商數、玩出孩子舉一反三的創意力,而不是以刺激智能為唯一的目標,在陪孩子玩及收拾時,千萬也不要演變為傷害親子關係的壓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