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想讓大腦更好用,就讓孩子從小學音樂,將是父母一生最好的投資!

想讓大腦更好用,就讓孩子從小學音樂,將是父母一生最好的投資!

可能大家多少有聽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廣告詞,事實上,根據這些年來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如果能讓孩子在年紀很小時開始接觸音樂,不只是不會變壞,對他們大腦的發育還會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事實上,學音樂可以說是全腦的運動,當我們在接受音樂訓練時,無論是唱歌或者是學習演奏樂器,都牽涉到多感官統合的行為,因為一邊要專心聽自己發出來的聲音(仰賴大腦的聽覺系統),一邊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體(手指、手臂、手腕、或者是呼吸及聲帶的控制等等,仰賴大腦的運動跟本體感覺系統),還要一邊看譜、看手、看指揮、看旁邊的人(靠的是視覺系統)。

 

演奏音樂需要多工處理

所以當我們在演奏音樂時,大腦同時間要處理很多訊息,需要靠不同的腦區互相配合才能夠完成這個任務。1995年來自Dr. Gottfried Schlaug的研究就發現,胼脂體(Corpus Callosum),這個連結左半腦跟右半腦的構造,在音樂家的大腦中比較厚。胼脂體是一束神經纖維所構成,主要的功能負責將訊息傳遞到左右不同的腦區,可以視為是左半腦與右半腦之間的資訊高速公路。

這個現象可在音樂家身上觀察到,可能是因為音樂家長期接受音樂的訓練,不同的腦區時常需要一起工作,造成大腦產生結構性的改變,讓不同腦區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有趣的是,這樣結構性的改變反應了大腦的可塑性,因為研究發現,越早開始接受音樂訓練所產生的結構性改變也越明顯。

 

學習音樂有助語言學習

除了有生理結構性上的影響,目前科學家也發現了學音樂對於幼兒的行為,也有一些正面的幫助。科學家已肯定學音樂對於語言的學習的幫助:2009年來自法國團隊Sylvain Moreno的研究,把8歲從來沒學過音樂的小朋友分成兩組,一組接受音樂的訓練,一組接受繪畫的訓練。在接受訓練前先進行閱讀、語言跟語音分辨的測驗,同時也記錄下他們的腦波。經過6個月的音樂訓練之後,再進行同樣的測驗一次,發現受過6個月音樂訓練的小朋友,他們的閱讀能力明顯提升,而且更能夠分辨語音上面細微的差異。生理上在腦波如何反應聲波的部分也看到兩組孩童的差異。2011年另一個來自德國的研究,把學齡前的44個孩童分成三組:音樂、語言及運動組。學生們在訓練前所接受的語言測驗沒有差異,但在20週的訓練後,對三組學生再做一次語言的測驗,如預期的發現接受運動訓練的學生表現不如其他兩組,但是接受音樂訓練竟然跟接受語言訓練的學生在語音的聲韻辨識上有類似的進展!可見音樂訓練對於語言學習真的有正面的影響。

綜合目前的研究發現,音樂訓練除了可能讓大腦不同腦區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之外,也幫助了小朋友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更能掌握語音的細節變化,並增進他們的閱讀能力,而這些正面影響似乎可以伴隨他們一生。

可以這麼說,讓小朋友從小學音樂,是父母對孩子一生所做的最佳投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