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4招預防乳頭混淆

4招預防乳頭混淆

根據國健局資料顯示,產後媽咪做完月子回到職場工作時,通常會減少親餵時間,因此造成約四成的嬰幼兒發生乳頭混淆的問題。

面對寶寶不肯接受親餵的狀況,不少媽咪會感到心慌,試圖想盡辦法補救,但乳頭混淆真的會造成嚴重後遺症嗎?媽咪到底又該如何改善乳頭混淆的現象?本單元請專業的小兒科醫師,為你帶來不同角度的見解。

對職業婦女來說,如果不曾碰到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現象,確實能省下不少休息時間,畢竟親餵可免去擠奶的步驟,又可建立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職業婦女無法親餵寶寶的期間,通常只能先靠奶瓶來充當救火員,但如果寶寶過度依賴瓶餵所帶來的便利性,就很有可能會發生乳頭混淆的問題。

何謂乳頭混淆?

政府之所以推行親餵政策,一方面是希望寶寶能夠獲得最天然的營養,再者,寶寶在吸吮乳房的過程中,能夠刺激媽咪的乳腺,維持乳汁分泌頻率,降低發生乳腺炎的機會。但是,乳頭和奶嘴、奶瓶的構造明顯不同,當寶寶從親餵轉成部分瓶餵時,可能會發現吸吮媽咪乳頭時比較費力,為了要輕鬆喝奶,寶寶會漸漸排斥乳房親餵,變得只接受瓶餵方式,若媽咪此時又沒有做到定時擠乳,最後甚至會導致乳汁分泌量下降。

職業婦女較易碰到此情況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表示,造成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過早接觸奶瓶或奶嘴,由此進一步推論,可能是因為媽咪在寶寶月齡太小時,重回職場,無法隨時親餵母乳,或是過早使用安撫奶嘴,才會有此情形。

在寶寶滿月以前,媽咪應於2~3個小時就讓寶寶喝奶一次,經由寶寶吸吮的動作,將能成功刺激乳腺,使乳腺分泌源源不斷的乳汁,建議等寶寶滿月後,慢慢延長餵乳時間(約3~4個小時一次),才可降低乳頭混淆發生的機會。

重回職場一定會發生乳頭混淆?

曾有媽咪詢問:「聽說重回職場後,寶寶會有很高的機率發生乳頭混淆,所以生產後不能馬上回公司工作嗎?」就國健局資料顯示,在重回職場的媽咪當中,約有四成會碰到寶寶乳頭混淆的問題,但沈仲敏醫師則提出特別的看法,她認為,「職業婦女並非有這麼高的機率會碰到寶寶乳頭混淆,媽咪只要在寶寶出生的兩周內,盡力給予乳房親餵,之後其實不太會造成此問題發生,就算寶寶真的出現乳頭混淆,基本上也不會過度依賴奶瓶」。

此外,太早讓寶寶吸奶嘴其實也是導致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因素之一,雖然有些媽咪會因此禁止寶寶吸奶嘴,但其實只要在寶寶出生兩周後才給予奶嘴,通常也不會有強烈的乳頭混淆反應。

不過,到底是瓶餵好,還是親餵好?如果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是不是就能避免乳頭混淆的困擾?其實,不論親餵或是瓶餵,只要寶寶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媽媽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方式,定時將母乳擠出來,讓爸爸負責餵奶,這種方式讓媽媽可以有時間休息,爸爸也可以參與育兒的照護工作。但是,由於瓶餵比較容易喝到奶水,一開始就用瓶餵的寶寶,日後要轉成親餵的困難度反而比較高。

預防乳頭混淆的方法

沈仲敏醫師強調,為預防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最好方式,就是「出生後兩週之內避免使用奶瓶及奶嘴」,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模仿乳頭實感的奶瓶與奶嘴,但不一定能百分之百避免發生乳頭混淆,畢竟這些產品和真實的乳房還是有極大不同之處。

其實,乳頭混淆並非症狀,往後也有恢復機會,但如果出門在外碰到寶寶想喝母乳的時候,媽咪必須先擠乳,再使用奶瓶餵食寶寶,如此繁瑣的步驟,加上寶寶還有其他的生理需求時,常常會使媽咪忙得一團亂,因此,以下提供幾個坊間常見預防乳頭混淆的小方法:



選購寬口徑奶瓶

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嘴巴會含住媽咪的乳暈,因此媽咪可以選擇口徑較寬的奶瓶(或是與自己乳暈大小接近的口徑尺寸),讓寶寶在瓶餵的過程中,感受到平常熟悉的乳房大小。

調整餵乳姿勢

沈仲敏醫師表示,寶寶不願吸吮乳房,不見得是乳頭混淆所引起,有可能是因為寶寶沒有將乳頭全含入嘴裡,吸不到母乳,所以才會發生排斥反應;且媽咪使用瓶餵與親餵時,抱著寶寶的姿勢可能會有所不同,不妨觀察一下,餵乳當下寶寶是否喝得順暢,有時候調整過餵乳姿勢,寶寶就會順利接受乳房親餵的方式了。

奶瓶洞越小越好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奶水的流動速度趨於緩慢,每吸吮一次,僅有數滴的分量,所以寶寶會需要使用較多力量才能喝到足夠的母乳,但如果選購的奶瓶洞口較大,將導致寶寶不必出太多力就能獲得許多母乳,使寶寶過度依賴奶瓶;洞口大的奶瓶容易讓母乳流得太快,會增加寶寶嗆到的風險,因此建議媽咪應選購洞口小的奶瓶或奶嘴。

隨時抽空擠乳

沈仲敏醫師指出,職場媽咪如果擔心寶寶不接受親餵,進而降低乳汁分泌量,應每隔3~4小時就進入哺乳室(如果母乳量豐沛,只要覺得乳房腫脹時,隨時都可以擠乳),使用擠奶器將乳汁保存下來,維持刺激乳頭的頻率,就算寶寶不願吸吮乳頭,但媽咪只要能繼續保持足夠的奶量,往後也不用怕寶寶餓肚子。

別強迫寶寶轉成親餵

其實,不管寶寶喜歡哪種喝奶方式,只要媽咪能定時分泌乳汁、寶寶有準時喝奶,都可算是皆大歡喜,並非親餵才是正確的餵奶方法。沈仲敏醫師也表示,如果媽咪發現寶寶有乳頭混淆的傾向,通常不建議直接強迫寶寶調整成親餵方式,這時媽咪應自己做好定時擠乳這件事,把握泌乳節奏,別因此造成泌乳量降低,導致寶寶長大後無法順利喝到母乳。如果強迫寶寶吸吮乳房,反而會讓寶寶因壓力感到害怕,甚至會使媽咪心生挫折,往後若有意矯正,也會加深難度。

若寶寶發生乳頭混淆,還有可能重新接受乳房親餵嗎?

相信不少媽咪都會擔心,寶寶一旦發生乳頭混淆,還有辦法回得去乳房親餵的光景嗎?沈仲敏醫師指出,臨床上的確有寶寶在發生乳頭混淆之後,還願意重新接受乳房親餵的案例,但通常都是在不強迫寶寶、且讓他感到身心放鬆的狀況下,慢慢增加親餵次數,才有辦法成功。她表示,有不少對親餵很有意願的媽咪,或是較為忙碌的職場婦女,碰到孩子不願接受自己的乳房時,會很容易感到焦躁不安,但比起乳腺炎或乳汁分泌不足等情形,乳頭混淆其實算是輕微問題,「如果媽媽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節省時間而需要寶寶調整成親餵的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給予瓶餵,若寶寶真的餓了,也不會每次都拒絕媽媽的乳房,久而久之,就有機會較快回到親餵方式,但最終還是會建議媽媽應依照寶寶的喜好選擇餵乳方式,並不建議強迫與矯正」。

讓寶寶習慣吸乳也可避免乳腺炎

罹患乳腺炎其實比寶寶發生乳頭混淆還要嚴重,因此,讓奶水被寶寶有效吸出,是避免乳腺炎的最佳方法。媽咪們在產後要及早讓寶寶吸乳,並在建立寶寶喝母乳的習慣前,不要使用人工奶嘴,避免乳頭混淆,因而對吸吮母親乳頭興趣缺缺。由於新生兒一天哺乳次數約10~14次,若選擇母嬰同室,對媽媽來說會比較輕鬆,除了不用嬰兒室和病房兩地奔波外,母嬰同室可以更熟悉寶寶飢餓的早期訊號,當寶寶可以有效吸吮後,產後乳房腫脹的情形會紓緩許多。

以下為預防乳腺炎的方法:

1.注意寶寶含乳方式是否正確:吸吮姿勢不正確,奶水不易排空。 
2.餵奶時手指不要壓到乳暈:手指壓住乳暈會阻塞奶流。 
3.協助下方乳腺出乳順暢:如果乳房大而下垂,且阻塞的部分是在乳房下面部分,可試著在餵奶時,提高乳房,或是在乳房下方墊一塊毛巾,協助下方乳腺出乳順暢。
4.有硬塊或阻塞就處理:當乳房腫脹到一個程度時,乳頭會變得扁平,寶寶不容易含住,因為寶寶吸吮少,當母乳沒有被順利排出時,媽媽的乳腺累積了太多母乳,就會造成病理性腫脹(乳腺炎等)。這時除了哺乳外,還需要抗生素等額外協助。 

醫師貼心叮嚀

沈仲敏醫師表示,某些尚未回到職場的產後媽咪,也會碰到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的狀況,原因不外乎是太早給予孩子奶瓶或奶嘴。她叮嚀,雖然媽咪生產之後會感到非常疲憊,但還是要儘可能維持正常作息,使睡眠充足,如此一來才有足夠體力能定時親餵,讓寶寶不必這麼快就使用奶瓶喝母乳;此外,產後要記得常常保持心情愉快,這也是有助於乳汁分泌順暢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果真的發生乳頭混淆的情況,也不要一味地認定是自己與寶寶之間的關係不夠緊密,畢竟寶寶往後也有需要斷奶的一日,當務之急,應是提供寶寶足夠的母乳即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