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安胎藥物使用狀況

安胎藥物使用狀況

〈2019.12.11更新〉同樣是安胎,有的孕婦只需要多加休息即可,有的則需要視狀況給予適合藥物,關於藥物的使用,又有哪些狀況呢?

安胎藥物抑制子宮收縮

同樣是安胎,有的孕婦只需要多加休息即可,有的則需要視狀況給予適合藥物,若是20週之前有早產跡象,給予黃體素;20週以後則給予可抑制子宮收縮的安胎藥物,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林啟康指出,「藥物使用分為口服與點滴注射等兩種方式,口服方式易因服用時間不固定而讓藥物在血液中濃度有所波動,住院以點滴注射則可保持血液中的濃度一致,對於控制子宮收縮的效果較為有效」。

當然,究竟是回家口服藥物或是住院打點滴,醫師會評估孕婦狀況,若是口服藥物的效果不佳,可能還是會請孕婦住院安胎;至於住院安胎倒也未必是一直住到生產,過程中會不斷確認子宮收縮的狀況,狀況有所穩定,會往下調整注射藥物的劑量,之後,再改以口服方式,並以胎兒監視器確認狀況無虞,才會讓孕婦出院。

他補充,目前所使用的安胎藥物有健保給付與自費之分,「健保藥物有心悸、肺水腫、低血壓等副作用,約有10%的人會出現相關副作用,若孕婦狀況嚴重的話,有時會併用兩、三種藥物,但也擔心因此會造成更多副作用;自費藥物為催產素拮抗劑Tractocile(Atosiban),可有效地抑制子宮收縮力,也少了健保藥物的副作用,可在緊急狀況時考慮使用」,例如:安胎不順利,胎兒隨時會出生,但肺部卻還未發育成熟,必須先注射類固醇,增加胎兒的肺部成熟度,但需要24小時才可發揮作用,這時,就可靠此一藥物多爭取一點時間,打一針可維持約19~20小時的穩定,一天打一針的費用約新台幣2萬元。

儘量避免20至28週的早產

雖然不滿37週出生的寶寶都是「早產兒」,然而,以目前國內的早產兒照護水準而言,妊娠28週以後出生的寶寶(體重超過1,000公克)多不需要過於擔心,林啟康醫師指出,「1960年,出生體重僅1,000公克的寶寶生下來多會死亡;到了2016年,已有95%的存活率」,當前最令人擔心的是妊娠20至28週生產的早產兒,屬於極度早產,體重小於1,000公克,被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所面臨的併發症較多,預後也較差,所以對於這段時間出現早產跡象的孕婦抱持原則為「能安儘量安」,就是希望寶寶不要太早出來。

他表示,「找出造成孕婦宮縮的原因,如感染或胎兒畸形等,以適合的方式減少宮縮頻率,並在過程中與新生兒科醫師密切配合,依胎兒狀況評估何時出生對寶寶最為有利,提醒父母,這時的胎兒已處於高危險狀況,不宜再挑時辰決定生產時間了」。


延伸閱讀

真的早產.無法安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