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 推行&照護.全方位保肝系統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 推行&照護.全方位保肝系統

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每年因肝病(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等)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3,000人,死亡率約8%,甚至比糖尿病(6%)、高血壓(3%)的死亡率還高。因此近幾年來,國民健康署在邱淑媞署長的帶領下,不斷致力於開發和推行相關措施,期望未來能有效降低肝病對國人的危害。

對於《媽媽寶寶》雜誌、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與台北市明德扶輪社、復興廣播電台所共同規劃的「保肝問卷」結果,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其實有些驚訝」,因為這份問卷的題目並不容易回答,但整體的答題正確率比預期的還高些;不過她也認為,這代表在台灣的媽媽們會去主動關心相關議題,確實令人欣慰。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 推行&照護.全方位保肝系統

在第一線防治

站在國民健康署的立場,只要是與社會大眾健康密切相關之事,都會全力去做,不但要觀察、找出問題,更要深入了解,進而找出解決的方法。在台灣被稱為國病的「肝病」,至今仍讓許多人深受其苦;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多年來關注肝膽疾病,並積極整合相關資源,推行防治措施。

邱淑媞署長說明,肝膽疾病的防治族群,主要從三方面著手:孕婦、新生兒、帶原者;在國民健康署的規劃中,希望能蒐羅提供所有相關資源,並給予明確指引,引導上述有需求的國民透過正確管道,尋求合適的協助措施。而這樣的構想,需要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系統」來做整合,並搭配「第一線守門員(醫護人員)」的指引(觀察、轉介),方能讓患者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治療的機會,達到防治措施的真正落實。

孕婦:B肝篩檢時程提早

「為了降低下一代罹患B型肝炎的機率,建議從懷孕期間開始預防」,近幾年經過國民健康署的持續努力,終於在去年底(103年11月),將原先在第五次產檢(約32週)才進行的B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篩檢,提前到第一次產檢(約12週前)進行。邱淑媞署長說明,提早篩檢的目的主要有二:

1.有早產傾向的孕婦,部分可能來不及進行B肝篩檢就生產;不但無法得知母體是否為高傳染性B肝帶原者,更難以掌握B肝垂直感染給胎兒的可能性,進而可能影響B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種時程安排。

2.部分罹患B肝的孕婦看似無症狀,其實體內呈發炎狀態而需治療;若能提早被篩檢出B肝帶原,就能儘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控制症狀,減少感染機率。

邱淑媞署長強調,「第一次產檢需抽血篩檢B肝帶原」的提醒,早已羅列在《孕婦健康手冊》、納入國民健康署的保肝系統中;因此,任何孕婦只要在國內合格的醫療院所產檢,都能夠享受到這項福利,保障母胎健康。

照顧特殊族群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 推行&照護.全方位保肝系統

然而,縱使台灣的醫療系統相當普及,仍然有需要努力的空間。邱淑媞署長表示,如果部分懷孕女性沒有主動到台灣的醫療院所產檢,等於沒有在相關系統的保護下,自然就無法接受B肝篩檢。

*未成年:若未成年懷孕,往往不想讓親朋好友得知,因而選擇隱忍而不產檢。

*在國外:國外的產檢,不一定都會主動進行B肝篩檢。

*原住民:部分原住民孕婦的醫療認知比較不夠,若沒有狀況,就不會主動去產檢,進而也不會接受B肝篩檢。

*新移民:若還沒拿到健保卡、身分證,等於沒有被納入醫療系統中;一旦懷孕,卻沒有主動就醫,就不會被通知需要產檢、B肝篩檢等。

為了讓這些族群都能受到醫療系統的保護,國民健康署與其他單位進行「橫向連結」,如健保署、移民署等,並努力創造誘因、建立關懷措施、主動勸說與公告,期望能吸引所有孕婦主動產檢。

以新住民為例,國民健康署早就推動「新住民懷孕婦女未納健保前產前檢查補助」,也有藉由全面「家訪」說明並提醒新住民媽媽們,若已加入全民健保,可直接到各醫療院所產檢;若還沒有,則可備齊相關證明文件,向當地區衛生所申請「產前檢查個案紀錄聯」等資料,即可以此至醫療院所產檢,毋須煩惱經濟問題。

新生兒:預防3大措施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 推行&照護.全方位保肝系統

對於嬰幼兒的肝膽疾病防治,國民健康署和疾病管制署早已擬好對策,幫助寶寶從剛出生的那刻起,就開始進行一連串的預防與觀察措施,不但能降低患病機率,若真的有狀況,也能及早發現與治療,讓寶寶儘快恢復健康。

預防1:B肝免疫球蛋白

事實上,孕期的B肝篩檢不只是關心媽媽狀態,更進一步考量到胎兒未來出生後的狀況。若檢測結果顯示B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皆為陽性反應,則此位孕婦不但是B肝帶原者,其體內的B肝病毒具有高傳染性,也代表胎兒處於「垂直感染」的高度風險中。

因此,孕婦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檢查結果,如果均為陽性,其寶寶無論是足月出生、早產或體重偏低的新生兒,只要出生24小時內,都必須即刻施打「B肝免疫球蛋白(HBIG)」,才能有效降低被感染機率。

預防2:B肝疫苗(三劑)

無論孕婦是否為B肝帶原者,一般的嬰幼兒在出生後,皆需依時程接種三劑B肝疫苗(24小時內、滿1個月、滿6個月),方能在寶寶體內建立完整的保護效果。另外提醒,若是非高傳染性B肝帶原者的媽媽所生出的低體重新生兒(<2,000公克),則建議等體重超過2,000公克或出生滿1個月後,再接種第一劑B肝疫苗。

預防3:大便卡

除了B肝之外,膽道閉鎖等肝膽疾病,也深受許多父母關注。邱淑媞署長表示,透過「九色大便卡」,幫助家長更容易辨別糞便是否有異狀;若有狀況,就能儘快就醫診治。

後續追蹤:成人健檢+護肝者聯盟

檢視國民健康署的肝病防治計畫,多朝著「全面預防」方向進行:不但已將孕婦的B肝篩檢時程提前,更繼續強力推行嬰幼兒B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的接種,同時宣導大便卡的認識與使用。

然而,除了預防之外,還有一批已經是肝病帶原者的族群,也是需要被關注的,而國民健康署從來都沒有忽略這些人。邱淑媞署長表示,國民健康署於100年8月1日起,即在「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中提供「B、C型肝炎篩檢」,若是民國55年後(含55年)出生且滿45歲,終生可接受一次B、C型肝炎篩檢。

此外,國民健康署更於今年(104)7月28日的世界肝炎日,推動「護肝者聯盟」,此聯盟是由提供B、C型肝炎患者追蹤、治療的醫療院所肝膽腸胃科所組成,重點推動兩件事:第一,鼓勵B、C型肝炎患者主動就診,看肝膽腸胃科醫師,並依其醫囑接受追蹤、治療;第二,則是第一線醫師要協助必要的轉介。如此才能把護肝拼圖完成,降低未來併發肝癌或肝硬化的機率。

應儘快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

經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結果,發現B、C型肝炎的患者中,仍有3成沒有就診追蹤或治療。

事實上,雖然B、C型肝炎患者有罹患肝癌或肝硬化的風險,但無論風險高低,「只要定期追蹤或治療」,就能讓生理狀態持續穩定、健康,降低罹癌風險。目前肝病防治的問題在B、C型肝炎患者未定期接受肝膽胃腸專科醫師之追蹤或治療,邱淑媞署長更是呼籲第一線的醫師,不要再一味地開保肝片給病人,其實那只是心理上的安慰,真正能救患者性命的事情,是經過訓練且具資格提供抗病毒治療的醫師,或是有資格去幫B、C型肝炎病人做超音波檢查跟抽血追蹤的醫師要給病人正確的檢查或藥物。

目前在台灣,已有超過500家醫療院所及衛生所的肝膽腸胃科,配合政府提供B、C型肝炎患者的追蹤或治療照護;另點選國民健康署官網首頁大圖「肝病有藥醫‧肝緊看醫生‧肝緊治療」,就能連結至肝病專頁,內有相關資訊與網址,可即刻查詢到全台提供「追蹤服務與治療」的醫療院所。

全方位系統的推行

整體來看,國民健康署已經把一般成人、孕婦到新生兒囊括在「早期發現、治療與追蹤」的全方位保肝系統中,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讓民眾知道並接受相關資源」。邱淑媞署長表示,國民健康署持續會透過宣導活動(講座、海報等),增加政策的曝光率,期望提高民眾的認知度。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 推行&照護.全方位保肝系統

守門員的神聖使命

對邱淑媞署長而言,想要讓更多人受到保肝系統的照護,光憑著單純的教育宣導仍然不夠。「在未來,我期望基層醫師們能扮演守門員的角色,主動拉民眾一把,讓他們有機會進入系統中,接受相關資源的協助」。無論是成人、孕婦或嬰幼兒,若為B、C型肝炎患者,都能在家庭醫學科、婦產科或兒科醫師們的診察下,及時轉介至肝膽腸胃科看診,協助民眾獲得專業醫師的照顧,並依醫囑接受定期的追蹤、治療,保護肝的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