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偏食挑食怎麼辦? 寶寶餵食困難解決方案

偏食挑食怎麼辦? 寶寶餵食困難解決方案

幾乎有將近一半的父母,都曾碰過孩子挑食的問題,且這個問題通常會持續到孩子上幼稚園之後,讓不少爸媽傷透腦筋。寶寶不愛吃東西,究竟是父母寵、胃口刁或是曾擁有過不愉快的進食回憶,皆因人而異,只要排除疾病因素,其實都能透過彼此的行為改變來改善此現象,避免種下讓寶寶營養不良的因子。

餵食困難的問題好發於1~4歲之間的幼兒,但多數兒童上幼兒園之後就能自然改善,專業醫師指出,可能是因為家長擔心某些食物容易使孩子過敏,或是父母親本來就不愛吃某些食物,自然會減少寶寶接觸各式各樣食材的機會,一旦寶寶習慣少數食物的味道,往後若要接觸其他的食物,恐怕會有難度,直到就學之後,不得不和同儕吃一樣的東西,才能逐漸獲得改善,但在入學以前,或許有不少家長怎麼想都想不透其原因及解決方案。

偏食挑食怎麼辦? 寶寶餵食困難解決方案

Part1觀念篇

四成孩子面臨餵食困難問題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寶寶餵食困難是全球父母都會面臨到的問題,以往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要多吃才會健康,殊不知必須均衡飲食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的定義。雖然隨著知識進步,父母餵食寶寶的觀念與技術也更上一層樓,但國內研究仍指出,約有四成孩子會碰到這樣的情形。「3歲之前,正值寶寶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這段時間未妥善給予營養,可能就會影響孩子一輩子。舉例來說,父母遺傳給孩子的基因可讓他成長至175公分,但若孩子沒有攝取足夠營養,可能最多只能長到172公分,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能從各種食物來獲得營養素,就可發揮當初基因給予他的優勢。」

偏挑食比例仍佔多數

幼兒餵食困難大概可分成兩大面向,一種是疾病因素,另一種則是單純的行為因素(即挑食)。劉明發醫師指出,如果寶寶罹患腸扭轉、胃食道逆流、吞嚥困難、感冒,甚至是腦性麻痺等疾病,以至於無法妥善進食,就是由疾病引起的餵食困難;但若孩子身體尚屬健康且身高正常,體重卻相對較輕,可能是單純因挑食而引起的進食量不足。劉明發醫師說明,在嬰幼兒餵食困難的案例中,偏挑食的比例佔了六至八成,代表有超過半數的孩子有機會經由行為衛教的方式獲得改善,有鑑於此,國內目前有6間醫院的研究中心(分別為新光醫院、臺大醫院、臺中榮總、馬偕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國泰醫院)便共同合作,收集了400多位餵食困難的個案,為這些寶寶的父母進行衛教,藉此希望能明顯改善孩子的偏挑食問題。

「我們通常會請父母為寶寶加強高熱量及高蛋白食品,尤其是肉類、豆腐和蛋類等,只要孩子多吃這些食物,就比較容易長高、變壯,若孩子還是不愛吃,就要改變烹調方式,例如把肉包在水餃或餛飩當中,或是在濃湯裡加入碎肉,讓肉的味道不這麼明顯。在這400多位的個案當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因父母遵從衛教建議而讓挑食狀況獲得改善,也有八成父母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很滿意。」

Part2原因及改善方式

父母喜好影響深遠

經常有人說:「爸媽的飲食習慣決定了孩子的飲食習慣」,這句話可不是空穴來風,臨床上就發現不少爸媽會因為自己的飲食喜好或信仰,而影響到出現在餐桌上的菜餚,舉例來說,如果家中掌廚的是媽咪,但媽咪不愛吃牛肉,煮牛肉的機會通常會比一般家庭來的少,甚至不購買牛肉相關食品。劉明發醫師表示,寶寶一旦從小不常接觸某些食物,待長大之後,對於該食材的接受度就會相對變低,但這種情況可能會隨著寶寶上幼兒園後逐漸改善,因為進入幼兒園後就必須和同儕吃同樣的菜色,且多數幼兒園老師也擅長利用各種方式鼓勵孩子不要挑食。

偏食挑食怎麼辦? 寶寶餵食困難解決方案

此外,不少寶寶在沒有玩具陪伴或是無法看電視的狀況下,都會不願進食,如果在寶寶進食的過程中,不讓他接觸3C產品以及給予孩子自由的進食方式,也能使寶寶比較不易分心挑食。「自由的進食方式」意指讓寶寶隨心所欲吃飯,不管用手抓或是用任何餐具,都如孩子所願,縱使吃得滿桌滿地都是飯菜,會讓父母清理時較費工夫,但這會讓孩子認為吃飯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且降低觸覺敏感的機會。

寶寶經歷也是關鍵之一

有些早產兒在進食時會碰到困難,醫院便幫助他們插管餵食,但如果寶寶的喉嚨感觸過於敏感,這些灌食或灌藥的經驗,都可能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導致他對吃東西的印象不佳,等長大之後,媽咪叫他張嘴,要餵他吃東西的時候,寶寶就會有想吐的反應;若家長在餵食果凍或蒟蒻等食物時,沒有將這些東西切碎就直接拿來餵寶寶,寶寶很容易就會噎到,往後可能也都不敢再吃任何有彈性的食物及水果。烹調方式也是造成寶寶不愛吃某些料理的關鍵因素,假設寶寶不愛滷蛋的形狀,但媽咪只要改成蒸蛋的形式,就能順利讓他攝取到適量的蛋白質,所以適時改變食物的呈現方式,也能藉機讓寶寶接受更多食材。

偏食挑食怎麼辦? 寶寶餵食困難解決方案

此外,臨床上曾有案例顯示,有些孩子很愛吃有嚼勁的飯粒,但因為他的牙齒尚未長齊,媽咪就讓他吃煮到軟爛的麵條,導致寶寶食欲不佳,後來發現偶爾給寶寶吃飯,寶寶不只進食狀況變好,連帶也比較沒有挑食的情況發生,所以爸爸媽媽除了要按照寶寶的發育階段,僅遵從書本建議的料理方式,偶爾也可以依狀況先讓寶寶嘗試不同口感的食品,才能適度引起他對食物的興趣。

一定要吃蔬菜才能獲得膳食纖維嗎?

相信不少爸爸媽媽最常碰到的,就是寶寶不肯吃蔬果的情形,如果已經試過一些方法,成功讓他不再特別執著於甜食或肉類,但寶寶卻還是無法接受蔬菜,該怎麼辦呢?寶寶如果真的很不喜歡綠色系的蔬菜,甚至會產生頗劇烈的排斥反應,爸爸媽媽應先避免強迫他,畢竟其他顏色的蔬果也含有許多纖維,像是奇異果、柚子、木瓜及南瓜等,都是不錯的高纖蔬果選擇,爸爸媽媽可以搭配原味優酪乳、五穀雜糧餅乾及麵包,帶給寶寶更多樣化的飲食組合,讓他漸漸忽略討厭蔬果的感覺。不過,為了讓寶寶排便順暢,除了纖維質的攝取之外,爸爸媽媽也要讓他多喝水,才不會有便秘的情況發生。

營養不良應先增加蛋白質食材

劉明發醫師表示,雖然很多寶寶不愛吃蔬果,卻不至於使體重變輕,但如果因挑食而引起體重過輕等現象,通常都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建議父母可先考慮在寶寶的食物中增加優質蛋白質,舉凡牛奶、肉類、豆漿、蛋類等,尤其牛奶的成效最好,因此建議讓一歲以上的寶寶一天喝500c.c.的牛奶,大多數寶寶三個月左右的身高及體重比例都可獲得改善,但亞洲多數人患有乳糖不耐症,如果寶寶罹患此症,視情況一天大約喝200~300c.c.即可,且當飯後點心喝,比較不會有不良的反應;至於肉類方面,牛肉、羊肉等紅肉所含的蛋白質則優於雞肉及魚肉。

零食應於正餐後食用

雖然愛吃甜食是寶寶的天性,但爸爸媽媽應儘量少給寶寶吃糖分高的餅乾或糖果,如果真的要吃,就要在他吃完正餐之後才能給予,若寶寶在飯前就一直吵著要吃零食,也要在正餐開動前2小時,給他全麥餅乾這類的高營養價值點心,避免糖分及油脂攝取過多,否則一下就會有飽足感,導致三餐無法準時進食。此外,也可以將寶寶不太愛吃的蔬果加入甜點中,例如把胡蘿蔔加入果凍裡,讓寶寶從喜歡的食品中逐漸克服不愛的食材。

不妨從懷孕期間開始做起

其實,胎兒在媽咪的子宮內時,味蕾就會受到準媽媽影響。劉明發醫師指出,胎兒的味蕾約於懷孕初期就開始發育,此時孕婦如果從各種食物攝取營養,這些營養素就會透過羊水影響胚胎,等於提早讓寶寶在子宮內先接觸各種食物的味道與營養素;待胎兒出生後6個月到1歲之間,則為最關鍵的培養時期,建議爸爸媽媽使用各種適合該月齡層寶寶的食材做成副食品,且必須弄得夠碎、夠軟,直到寶寶3歲之後才可逐漸給予他較硬、較大塊的食物,如此一來,除了能增加寶寶的接受度之外,也能降低往後長大偏食的機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