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口語表達力‧讓孩子侃侃而談:育兒Q&A

口語表達力‧讓孩子侃侃而談:育兒Q&A

媽咪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教養bobo的問題,我們整理了幾個家長常見的問題,解答媽咪教養上的疑惑!

Q:我的孩子已經快三歲,但講話還是有點結結巴巴,有時他說「我想……喝……」雖然我知道要有耐心,但有時在趕時間,就忍不住接話「喝水嗎?媽媽幫你倒。」這樣對他的說話有影響嗎?

才華幼兒園園長陳玉淑:

口語表達力育兒Q&A

學齡前的孩子,都還在口語表達的學習階段;大多數成人理所當然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巨大的每一步所累積起來;而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學會表達的。

因此,請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如果在學習口語表達的過程中,總是被打斷,是否容易有挫折感?而這樣的感覺並不好,程度嚴重時,的確也可能影響未來的溝通流暢度。我建議,務必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催促」是大忌。相反地,如果是由大人說話給孩子聽,記得要「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且蹲下來與孩子視線同高,如此才是真正的成功表達,孩子也有被尊重的感覺。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王珮怡:

當孩子二、三歲左右,正值語言字詞大量增加的時期;然而,他們從腦中提取的速度並不快,所以容易有說話不流暢的情形,有的甚至類似口吃。

但我發現,不少家長可能是希望孩子能放輕鬆,總是會說「你不要急、慢慢說……」等話;事實上,這些話對孩子而言,反而是更大的壓力,表面上不急,但心裡急得要命。我建議最好連這些話都不要說,只要很單純地、耐心地,聽孩子說完想說的話就好,家長再視情況給予適當的反應即可。

 

Q:有天,我跟女性友人有約,帶著兩歲半的孩子一起出門。就在餐廳裡,我和朋友談論正熱絡之際,突然孩子大喊:「媽─媽─我要尿尿!」我感覺彷彿所有正在餐廳用餐的人,都轉過頭來望了我們一眼……。

 

長庚技術學院幼保系暨康寧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

兩歲左右的孩子,仍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因此,當孩子有任何需求、或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並不會想得太多,而常會以誇大的行為或高分貝的聲音來表現。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家長切勿劈頭就罵,而是即刻向孩子說明「有事情的話,要好好地講出來,不要用大叫大喊的方式」,且事後更要提醒和教導孩子「在公共場所及面對大人在講話時,應注意的禮節」。

此外,也有部分孩子可能因為個性容易害羞、不好意思,而小小聲地說話,如此非但大人聽不清楚,也不能協助孩子。建議除了家長適時觀察孩子行為並主動關心外,也要教導和訓練孩子學會以適當的音量,陳述出自己的需求,如此才是一次真正良好的口語表達行為。

Q:家中滿兩歲的小寶,最近很喜歡穿爸爸的鞋子。有一天他試著穿鞋,我在一旁看到說:「那是大人的鞋子,你穿太大了!」他卻立刻回答:「那小人的鞋子呢?」讓我啼笑皆非。

長庚技術學院幼保系暨康寧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口語表達力育兒Q&A

兩歲以上的孩子,正值語言發展的「文法期」(又被稱為造句期),能夠注意文法和語氣,並組織而說出簡單的句子,且能使用代名詞「你、我、他」。

然而,在對一般名詞的概念上,尚在學習與練習;語詞的使用,也較傾向對比性的用法,如黑與白、好與壞、大與小等。因此,這就是為什麼當孩子聽到「大人」,且他知道自己不是大人、不能穿這雙鞋,而直接聯想到「小人」。

建議家長,在碰到情況,不妨直接向孩子說明:「你是小孩,不是小人。」除了建立孩子正確的語詞使用概念,也能讓他在練習中累積生活經驗與詞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