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幼兒照顧> 【即時新聞】在外不說一句話‧選擇性緘默症病童令人心疼

【即時新聞】在外不說一句話‧選擇性緘默症病童令人心疼

小莎在家活潑多話,在幼兒園卻幾乎不說話,在學校被欺負、咬傷,很痛但無法開口求救,媽媽幫她洗澡,發現身上瘀青咬痕,她才哭了出來,至身心科就診,確診為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年齡分布甚廣,從小到大,都可能因為這項情緒困擾,而影響人際關係、課業及工作表現。

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將於8月27日上午於台北NGO會館舉辦成立大會,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邱姵寧醫師表示,希望社會大眾能夠了解孩子說不出話的感受,即使因恐懼而保持緘默,卻也不表示放棄話語權。

邱姵寧醫師指出,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年齡分布甚廣,幼稚園、小學、高中、大學生,甚至出了社會,進入職場,都可能因為這項情緒困擾,而影響人際關係、課業及工作表現。

就讀小六的小貞,每都睡不好,因為她擔憂隔天上學時,老師和同學逼她說話,這該怎麼辦?體育課要跑步,她該怎麼辦?她天真地問媽媽「是不是死了,就不用上學了?」,媽媽深怕女兒想不開,憂慮成疾,自己罹患焦慮症。

即將大學畢業的阿豪也是典型個案,從小到大只能與同住的家人說話,求學期間,就因為不講話,無法認識朋友,不能融入群體生活,所以孤孤單單沒有朋友。

此外,選擇性緘默症不只讓他在外無法言語,甚至無法寫文章,考試時,在非選擇題這部分,一律交白卷,讓他每次大考都很吃虧,媽媽相當擔心他的未來,如何求職?能否結婚生子?

任教於國小的劉雅真老師也是病友協會發起人之一,她在3年多前成立不公開臉書社團「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老師的討論區」,現在會員超過1,700人。 

她表示,選擇性緘默的孩子在學校或社交場合幾乎無法用口語表達,連朗讀課文與回答問題都很困難。希望協會成立後,更多老師了解此症,提供協助,甚至導入輔導資源,幫助孩子走出緘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