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流產也要坐月子? 祛瘀生新‧迎接下一胎

流產也要坐月子? 祛瘀生新‧迎接下一胎

發生流產,是所有準媽媽最不願意面對的事情,但如果真的不幸碰到胎兒保不住的情形,媽咪除了調整心態之外,調養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題。不過,流產後該如何進補,可能會難倒不少媽咪,究竟是自行服用補氣補血的中藥,還是需要像一般生產過後的媽咪,按步驟坐月子呢?

有些女性懷孕之後,可能會因為遺傳或外在因素而導致流產,對媽咪來說,實在傷身又傷心,除了對子宮內膜產生傷害之外,往後可能還會發生沾黏等後遺症,甚至降低受孕機率,因此,流產後的女性應比照生產後的媽咪,遵循傳統的坐月子方式,藉此調理身心,如此一來,才能為下一次的懷孕做好萬全準備。 

流產的定義

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巧梅表示,胎兒在未發育完成前便脫離母體,且依靠醫療設備救援後,依舊無法繼續生存,便稱為流產。若未滿12週即稱為早期流產(中醫稱做胎墮),若胎兒在12~28週之間流產,則稱為晚期流產,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小產」;不過,國外對於流產的定義可能與我們有些差異,有些國家認為胎兒20週前脫離母體且無法生存,才稱做流產,這是因為以往曾有極少數的胎兒滿20週大後,脫離母體時還能繼續存活。 

認識習慣性流產和先兆性流產

林巧梅醫師表示,如果媽咪曾經有過3次以上自然流產的經驗,就是發生習慣性流產的現象(中醫稱滑胎),雖然習慣性流產的因素眾多,但平時可以靠藥物調理來嘗試獲得改善;除此之外,也務必至醫院進行基本檢查,醫師會先觀查父母的染色體是否有問題,也會利用照射超音波或子宮鏡的方式,確認子宮有沒有異常,基本上都會先由不侵入母體的方式進行檢測,但實際上有一部分的人很難快速找出流產原因,所以夫妻雙方都必須耐心等待,不要太早灰心。

先兆流產則是指懷孕滿28週以前,在子宮頸口未開及胎膜未破的情況下,陰道發生少量出血,且伴隨腰痠背痛等不適現象,面對這種胎動不安的情形時,只要透過醫師安胎,並在家臥床休息,就有頗大的機會能夠繼續妊娠。 



常見的流產因素

在3個月內流產的案例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胚胎異常所引起,造成胚胎異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胎兒的基因發生缺陷,而子宮為了要保護母體,便將不健康的生命予以自然淘汰,媽咪不用過度自責。不過,下列也有一些情形,會使胎兒健康受到威脅,進而提高流產機率: 

1、準媽媽遭受病菌感染、罹患糖尿病或是本身為高齡產婦。

2、懷孕初期,需要有足夠的黃體素來維持子宮內膜強度,若黃體素不足也會使子宮留不住胎兒。

3、抽菸、喝酒或是食用對胎兒健康會產生風險的藥物。

4、受到外力撞擊。 

林巧梅醫師表示,如果準媽媽未發生上述病症或經驗,從中醫師的角度來看,不排除是因為準媽媽本身就有氣血虛弱等問題;此外,若長期曝露在輻射線的環境下,也會使胎兒發生畸形、流產。 

 

流產時的處理方式

如果胎兒在子宮內已停止心跳,且無法自然排出,醫師會使用人工引產的方式,幫助媽咪清除胚胎。若胎兒週數小於7週,可經由服用RU486藥物,清出體內的胚胎;但若大於7週以上,就會進行刮除手術。雖然以往中醫曾用「脫花煎」或「滑胎煎」來協助婦女催生及引產,但礙於會造成大量出血等風險,有關引產方面的事宜,建議準媽媽還是應以西醫處理方式為優先,在進行手術時,能在較安全的環境下,讓媽咪平安度過引產過程。 

 

流產造成的後遺症

林巧梅醫師指出,不管是胚胎自然排出或是進行手術,一旦曾經發生過流產,子宮內可能都會殘留某些小組織,尤其手術過後更容易提高感染機會。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下一次的懷孕,且流產過的女性除了在生理層面會受到氣血耗損等影響之外,心理層面的壓力也會導致情緒緊繃,家人一定要多加給予關懷與支持,千萬不可以責備的態度來怪罪媽咪,畢竟因胚胎缺陷所引起的流產,不見得是女方的問題。 

流產後需要坐月子嗎?

林巧梅醫師表示,流產後的女性,確實也和一般產後媽咪一樣,需要坐月子來恢復體力,但流產後的調理方式不必像生產後坐月子一樣嚴格,基本上以流產週數及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進補方式即可。不過,不管是自然還是人工方式引產,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在這段期間,都應先以「祛瘀生新」的原則,幫助流產媽咪排除子宮內的惡露,清除淤積的血液,才能防止這些組織阻擋新的細胞生成,緊接著再補氣、補腎,進而使子宮恢復到未懷孕前的狀態,大致上共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祛瘀生新

主要目的是調解子宮收縮,並排出淤血、惡露,使細胞能重新生長。 

第二階段:補氣補血

不管是正常生產或是流產的媽咪,身體元氣都會大傷,容易虧損氣血,因此待惡露完全排出後,媽咪可食用一些補氣血的食品或藥物,來幫助子宮內膜修復。隨著個人用藥習慣差異,若媽咪尋求中醫協助,每個人的藥方可能會不太一樣。 

第三階段:健脾健胃

若是經由手術方式人工刮除胚胎,腸胃功能可能會受到部分影響,因此,到了第三階段,補氣健脾可以幫助媽咪調整腸胃、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及改善便祕問題,此時也可以服用藥物使子宮韌帶慢慢復原,並搭配調節經血的藥物。林巧梅醫師指出,經醫師診斷過後認為沒有大礙,也可以將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交換順序。 

第四階段:補腎強筋

卵巢恢復的速度較慢,此時應注重補腎強筋的原則,幫助卵巢恢復功能;有腰痠背痛困擾的媽咪,也要請教醫師如何使骨盆腔結構有效恢復。 

 

「復舊」與「坐月子」的不同之處?

曾有報導指出,女性在流產過後,使用藥物及食物進補的過程,稱為坐月子或復舊;不過,林巧梅醫師表示,流產後的婦女,的確和普通產婦一樣需要坐月子,期間必須依靠食物、藥物等補品來調理身體機能,但並不能以「復舊」稱之。「復舊」單純是指身體自行恢復的過程,指的是胎盤由子宮產出後,到子宮開始收縮的這段期間,為期約四週左右,與坐月子的意義大相逕庭。 

 

調養時間會有所不同

如果懷孕未滿12週即發生流產,媽咪調養時間不需太久,因為胚胎過小的因素,所以媽咪流失的氣血也相對較少,大約調理1~2週即可,但若媽咪本身恢復較慢,才會建議延長調養時間。懷孕滿12週以上發生流產的婦女,建議比照一般產婦的坐月子時間,調養時間應歷時4~6週為佳。 

 

流產後多久才能再度懷孕?

林巧梅醫師表示,一般流產後,大約經過2~3週,女性就可恢復排卵功能,若恢復狀況良好,可以隨時準備再次懷孕;但如果媽咪仍感到全身無力,尚未完全恢復體力,建議再多調養1~2個月之後再重新考慮做人計畫。不過,若有習慣性流產的問題,應等3~6個月後,經醫師診斷確定沒有其他生理問題,才能準備懷孕,否則在身體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比起一般婦女,會有較高機率再度流產。

流產後不可擅自服用藥物

林巧梅醫師指出,在習慣性流產的女性當中,有頗高比例都是因為母體本身屬於腎虛體質,因此平常可經由中醫做好調理,中醫師若知道媽咪的體質較容易流產,在計畫懷孕前的2~3個月也會給予補腎安胎藥,並於懷孕後適時添加藥物以達安胎作用,讓準媽媽儘可能度過懷孕第一階段。 

此外,有些媽咪不知道用藥禁忌,流產後會自行至藥房購買生化湯飲用,但生化湯和子宮收縮劑千萬不能一起食用,以免子宮收縮太強烈,導致大量出血;在調理的過程中,如果不小心罹患感冒,也要停止食用某些中藥與食材,遵循醫師的指示,以免這些中藥及食材使感冒症狀加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