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做不做?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做不做?

產檢項目中,有一項需要自費的「高層次超音波」,由於具有操作資格的人員不多,想做檢查的孕婦不少,又必須在20〜24週內完成,因此,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但問題是:真的有那麼多人需要做此項檢查嗎?

拜龍年之賜,101年的生育數創下近10年來新高,達到23萬4,599人,可以想見各家醫院的待產室和產房有多麼熱鬧!然而,為了迎接龍寶寶的到來,不少媽媽計畫在20〜24週做高層次超音波時,卻遇到一些小麻煩:

「我產檢的醫院名額滿了,醫師要我去別家醫院……」

「已經提早打電話去預約了,卻只排到後補而已,怎麼辦?會不會等排到時,已經過了適合的檢查時間啊!」

「我產檢的醫院沒提供這項檢查,問別的醫院,對方說他們只幫在那產檢的孕婦做……」

基於想更了解胎兒是否健康的理由,不少人會認為,只要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就「萬無一失」了,因此,讓原本用於懷疑胎兒有先天異常時,對胎兒解剖構造所做的詳細超音波檢查,成為「只要我想做就做」的普遍檢查。當大家都把此項檢查當做孕期必做的項目時,就會發生「僧多粥少」的狀況──具有操作資格的人員不多,而無法滿足每位孕婦的需求;甚至不免有出現花了錢,所做的檢查卻只是一般的超音波檢查而已。

究竟孕婦該如何以理性看待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呢?

認清‧有異常的篩檢檢查

對於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幾乎成為孕婦必做的自費檢查,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鄭博仁指出,「這是高度產業化的發展結果,讓單一檢查成為一種專門的產業,也成為一種流行,因孕婦交換產檢心得時,不免分享做過哪些檢查,你做了,我也要做,逐漸成為一種孕婦間的『流行』」,同時,他認為,媒體報導相關議題時,往往過度渲染了效果,讓孕婦產生一種心理:如果沒做的話,彷彿對不起胎兒,萬一生下時發現有異常的話,更是後悔當初為何沒做高層次超音波。

鄭博仁醫師強調,「高層次超音波的定位是『針對有異常的篩檢檢查』,而非『補藥』,他表示,「當胎兒有異常時,不會因為你做了這個檢查,胎兒的異常就不存在;當胎兒無異常時,也不會因為沒有做這項檢查而有了異常」,一語點出孕婦對於此一檢查往往懷抱過高的期待──以為只要做了高層次超音波,一切就沒問題了。

跳級檢查反而容易忽視

在沒有必要做該項檢查卻做檢查時,是否能發揮其應有效益呢?鄭博仁醫師說,「根據公共衛生調查顯示,效益並不大」,他指出,「真正發現胎兒的異常,很少是從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往往致命性的胎兒異常是從一般超音波檢查中發現可疑之處,再透過高層次超音波進行確認」,因此,孕婦評估是否需要自費檢查時,「應該相信醫師的專業,評估需要做時再做」,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檢查效益,也能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鄭博仁醫師表示,理想狀況下,應該是先做一般性的篩檢,分出「大異常」與「沒有異常」,再針對可能有問題的部分進行詳細檢查,而這一項詳細的檢查就是「高層次超音波」,又稱為「第二級(Level II)超音波」。如果直接跳級檢查的話,「容易掉入毫無目標的檢查,有時異常反而會被忽視」,他請準媽咪不妨放鬆心情,「絕大多數的胎兒沒有結構異常的問題」。

需要考慮接受高層次超音波的狀況

鄭博仁醫師指出,此檢查主要針對高危險妊娠的族群,醫師會建議孕婦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包含以下狀況:

  • 有胎兒先天異常的既往史(如:上一胎中止妊娠)或家族史
  • 懷孕早期接觸致畸胎物質
  • 產前檢查篩檢異常(頸部透明帶增加或抽血檢查結果為高危險群) 
  • 標準超音波檢查有異常發現(羊水過多或過少、胎兒生長遲滯、畸形)
  • 懷孕期間合併內科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
  • 孕婦或家屬有疑慮時

其他醫師觀點

對於孕婦是否要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其他產科醫師的意見如下:

  • 由於產檢只給付一次的超音波檢查,而檢查項目又無法滿足孕婦的需求,讓孕婦自費接受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也無不可。
  • 超音波檢查是能讓孕婦感受胎兒的存在,而透過高層次超音波,孕婦更可了解胎兒有無異常狀況,確認胎兒一切正常後,孕期的心情也會更好。
  • 因服務醫院地處偏遠,此地的孕婦就算想做檢查也很難,我期許自己讓技術更精進,即使是一般的超音波,我也努力讓她們擁有如「高層次超音波」的內涵。

一窩蜂搶做的隱憂

由於有能力做高層次超音波的專業人員不多,且做一次檢查需要耗時至少30分鐘,一個早上通常只能安排三至四位受檢,因此,當許多孕婦有此需求,以現有人力無法滿足需求時,市場上往往有濫竽充數的情形發生。

檢查內容與高層次超音波相去甚遠

任職醫學中心的鄭博仁醫師,看診時,碰過孕婦拿在外面做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報告給他看,一看報告內容根本與高層次超音波的相去甚遠;亦有經他用一般超音波檢查,胎兒存在明顯異常,但孕婦堅稱已在外面做過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醫師說「沒有問題」。他提醒,「做檢查一定要找對人」,避免花了錢與時間,卻沒能得到應有的品質。

【提醒】

由於超音波檢查是一項易學難精的技術,檢查結果的準確度往往與功力深淺、經驗多寡有極大的因果關係,若能找對人檢查,更能確保檢查品質。

有意受檢的孕媽咪,如果無法在原醫院做檢查的話,可主動請產檢醫師推薦人選;也可請檢查過的孕媽咪提供意見。另外,鄭博仁醫師表示,從醫院提供的檢查報告看出端倪,他說,「真正的高層次超音波是由上到下對胎兒的器官進行系統性的掃描,依序做全面性評估(如胎位、羊水量、胎盤……),再來是進行生物測量指標檢查(頭圍、最大橫徑……),然後,是器官內臟的檢查(包括腦部結構、臉、心臟、腹腔、性器官、四肢等重要器官,每一器官各有數項生物測量指標)。

儀器未進行維修與升級

不只操作者要有精湛的技術,功能強大的儀器也不可或缺。隨著儀器不斷推陳出新,藉由解像能力愈高、功能愈多的新穎機型,將可讓檢查具有更高的便利性。

提醒

鄭博仁醫師表示,「孕媽咪可詢問醫療院所使用的超音波是有固定維修或升級?」「維修一定要定期做,以維持儀器的準確度;至於更換機型,約五、六年就要汰舊換新」。

掌握胎兒健康‧重視基礎指標

當大多數孕婦認定「高層次超音波是必要的自費產檢項目」時,鄭博仁醫師希望孕婦可以破除此項迷思,他強調,「高層次超音波固然可以了解胎兒的『結構性』問題,但一般超音波測量的基礎指標,更能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況」。

現在有的醫師會在每次產檢時,為孕婦進行一般超音波檢查,除了以此取代用聽診器聽胎心音的檢查外,也是透過頭臀徑(CRL,胎兒頭頂到臀部的距離)、腹部圓周長(AC,腹圍)、胎頭橫徑(BPD,胎兒頭部兩側直徑)、大腿骨長(FL,大腿根部到膝部的長度)與體重等指標,了解胎兒生長發育的情況,另外,胎位則決定生產方式。他表示,「從這些指標的變化不只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況,甚至預防胎死腹中的憾事發生」。

經驗分享

鄭博仁醫師最近藉由一般超音波所量測的基礎指標,讓有狀況的胎兒順利出世。他說,孕婦在28〜29週時,即從超音波觀察到有生長遲緩的狀況,到30週時,相關指標顯現胎兒停止成長,之後持續觀察至34週,因這是決定安胎與否的關鍵,為了預防胎死腹中,必須「見好就收」,於是安排該名孕婦進產房裝上胎兒監視器,24小時接受監測,隨時做好讓孕婦生產的準備。經過一番折騰,胎兒總算順利誕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