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10大重點.自然產完全照護:生活照護篇

10大重點.自然產完全照護:生活照護篇

歷經十個月的孕程,孕媽咪準備迎接胎兒的誕生,對於自然產的孕媽咪來說,做足產前準備、認識產兆、了解生產過程、胎位問題及產後護理等,每個細節都相當重要,本期專題報導將介紹自然產所需具備的相關知識,幫助即將成為新手爸媽的你,正確掌握自然產的重點。

【日常起居】

歷經生產之後,媽咪的生心理還需要一點時間復原,必須以適當飲食、睡眠、清潔及日常生活來調整身心,為了讓媽咪儘快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必須從掌握產後日常起居的重點開始,在健康且規律的生活中,找到一個最好的生活模式。


產後飲食重點

生產會造成媽咪的體力損耗及營養流失,因此,產後坐月子期間的飲食相當重要。

產後飲食重點

1.均衡補充營養:為了補充足夠營養,加速恢復的時間,並且預防感染或疾病的發生,媽咪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若是哺乳媽咪,就要多吃蛋、豆、魚、肉及奶類等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也儘量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

2.攝取水分:有些媽咪會因為產後水腫還沒完全消除,就不敢攝取水分,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生產過程中,排掉許多水分,水分不足會造成便祕或泌尿系統異常。若要將體內滯留的水分排除,應該是要以少鹽飲食來改善,也可以多喝紅豆水或薏仁水,讓水腫的水分代謝掉。

3.適量飲食:傳統的月子餐通常是吃一些中藥來調理,但是,使用米酒、薑及麻油時,要注意攝取分量不可過多,尤其人蔘儘量不碰,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相同,錯誤飲食反而會抑制產後身體的恢復時間。


醫師提醒

媽咪在懷孕的時候,體內會保留許多熱量與脂肪,而水分也會留在體內,所以產後媽咪的汗腺會特別發達,生產完大約1到2週的時間,會開始將身上不需要的水分排出,所以容易流汗或排尿,此時,媽咪要注意少吹風,以防感冒。


睡眠與清潔

子宮會在懷孕時被撐大,所以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讓身體復原得快,但會因為寶寶需喝奶或換尿布,而常常無法好好入睡,導致影響睡眠品質,建議請先生從旁協助,幫忙分擔家務之外,也一起照顧寶寶,讓媽咪能好好地睡覺或休息,若媽咪本身因為壓力大而無法入眠,可以聽一些放鬆的音樂舒緩情緒以幫助睡眠。

為了避免傷口感染,生產後的前幾日可以用適宜的溫度洗澡,切勿使用冷水,以免著涼或造成身體不適。洗頭時,可用指腹以適當力道按摩頭皮,不要使用太涼或太刺激的洗髮精,洗完頭髮要立刻吹乾。另外,產後媽咪也不適合泡澡,洗澡以淋浴為主,每次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


夫妻性行為

一般來說,只要傷口痊癒且惡露已排乾淨之後,產後六週就可以從事性行為,但建議還是要先至醫院做產後檢查,確認陰道、子宮及傷口皆復原,再開始性生活。但有些媽咪因為哺乳的關係,泌乳激素增加,陰道變得乾燥,乳頭也可能皸裂,甚至心理尚未準備好,可能使得性慾大減。建議夫妻可以互相溝通,了解對方感受並彼此配合,消除引發焦慮的原因,若有問題也可詢問婦科醫師,有助於恢復夫妻間的正常性生活。


【運動與按摩】

寶寶平安出生後,就要開始進行母體復原工作,因為懷孕大大地改變了媽咪的生理,所以產後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症狀,為了避免產後尿失禁、陰道鬆弛及子宮恢復不全,可以適度地利用按摩與骨盆底肌運動來加速復原,讓身體逐漸恢復並調適。


避免尿失禁

【運動與按摩】

尿失禁是指無法自我控制地流出尿液,可能在打噴嚏、腹部用力、大笑時發生,產後出現尿失禁,是因為產後的子宮變得沉重,骨盆底肌肉及韌帶被拉得鬆弛,進而壓迫到泌尿道部位,導致膀胱承受更大的壓力,所以在孕期可能會有頻尿或漏尿的情形。如果生產時間較長,長時間壓迫骨盆腔,造成產後尿失禁的機率就更高。因此,媽咪在產後體內器官尚未復原前,仍然可能會有尿失禁的情況,而產後尿失禁通常會在2至3個月內獲得改善。陳菁徽醫師建議,避免尿失禁,可以利用凱格爾運動。小便時,練習中斷尿流動作,有意識地控制尿流的進行與停止,並且配合呼吸,可以感覺到陰部附近的肌肉與肛門口的收縮,每天至少要做3組,每一組20次以上,每次收縮5秒後再慢慢放鬆,抓到要領後,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此運動。


產後陰道鬆弛

由於陰道是自然產的重要通道,所以分娩時會撐開陰道,產後則有陰道鬆弛的可能。陰道鬆弛會導致外陰部有下墜感,嚴重時,甚至是子宮、膀胱、直腸脫垂所造成,併有頻尿或排尿困難的症狀,此時,必須至醫院確診原因,以藥物或手術治療脫垂的情況。為減少產道鬆弛或損傷,自然產媽咪在懷孕期間應控制體重,以免胎兒過大,增加產後復原的困難。

因為陰道本來就有自行修復的能力,大約產後3個月就可以復原,但也要視生產狀況而定,要多加注意防止便祕、減少腹部壓力(如咳嗽)、不要過勞及提重物等,多進行凱格爾運動(排尿時)、提肛運動(排便時)及陰道收縮運動,應可加速恢復陰道彈性。

子宮收縮按摩


醫師提醒

預防陰道鬆弛的收縮運動,首先仰臥在舒適的床鋪或沙發上,先放鬆身體,將手指放入陰道內,用力夾緊放入陰道內的手指,持續3至5秒後再放鬆,反覆做5至6次,夾緊的時間可以慢慢加長,藉此運動陰道內的肌群。


子宮收縮按摩

生產完後,子宮就會開始收縮,能幫助排出惡露並預防產後出血。自然產媽咪可以在產後24小時內隨時按摩子宮,應先在肚臍周圍找尋子宮的位置,從體外觸摸時,子宮的型態是一個球狀體,按摩時,以一隻手撐住恥骨上的子宮處,另一隻手進行規律的環形按摩,目的是將子宮按摩至變硬為止。正常來說,自然產滿10天後,媽咪的子宮位置會回降至恥骨(骨盆)內,此時應該已經無法觸碰到子宮了,如果子宮位置未恢復或依然柔軟,就須告知護理人員。


心理狀況】

由於懷孕會使身體產生很大的變化,體內的荷爾蒙也劇烈改變,加上照顧寶寶的重責大任,都可能在無形中增加媽咪的心理壓力,而產後憂鬱的心理狀況依照輕重程度又可分為輕度的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症,若憂鬱情況已經影響生活,必須就醫諮詢。

產後情緒低落
產後情緒低落

媽咪在產後發生情緒低落的情形很常見,通常會在產後3至4天發生,因為寶寶出生後,每3至4小時就要喝奶,媽咪必須配合寶寶的作息,很容易睡眠不足。如果媽咪本身身體虛弱、乳汁分泌量不足或無法適應新的家庭角色,就很容易出現焦慮、疲倦、失眠、脾氣暴躁、缺乏耐心等情緒,甚至有時會想哭,但這些症狀不會一直持續出現。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的發生率很高,但通常會在2週左右的時間自行恢復。

因為對生產過程陌生,新手媽咪更容易情緒低落,若在生產前了解即將迎接的新生活模式,將有助於降低情緒低落的程度。建議媽咪可以在寶寶睡覺時,把握休息的時間,儘量不要做其他耗費太多力氣的事情,若有親友可以從旁協助,也可以請旁人幫忙,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與體力。


醫師提醒

多數的大醫院或坐月子中心,除了觀察媽咪生理恢復的狀況外,還會幫忙注意心理狀態,若出現異常或情緒不穩,都會提供適當的輔導,如果媽咪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很大,或不斷出現負面念頭,可以尋求心理支持的相關協助。


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大約在產後3天出現,可能持續數週到數月,其與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類似,但症狀會更嚴重且持續較長的時間,還會出現易怒、身負罪惡感、飲食障礙、容易哭泣、對任何事物都沒興趣、無法集中注意力、反應較遲鈍、沒有應付自己生活起居的能力,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若媽咪本身就有憂鬱症、家族史或曾經有產後憂鬱症者,發生產後憂鬱症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對於產後憂鬱症的治療,通常是以親友的扶持為主,建議丈夫及家人從旁協助媽咪處理育兒雜事,讓媽咪多與有生產經驗的朋友聊天聚會,分散關於負面情緒的注意力,避免出現傷害自己或寶寶的行為。


產後精神病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出現在產後2週左右,可能持續數週到數月的時間,是產後最嚴重的精神病,會出現失眠、不停哭泣、情緒激動、個性改變、行為舉止異常、有幻覺或妄想的症狀,情緒失控時,有可能做出傷害寶寶或自身的事情。

如果就醫後確認有產後精神病,除了家人的陪伴外,可能還需要藥物及醫療的介入,若已出現較激烈的傷害舉動,就需要住院評估並治療,幫助媽咪儘快恢復心理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