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是「惡露」?還是「月經」?

是「惡露」?還是「月經」?

一次弄懂媽咪的7個疑問 「明明前幾天才在想說惡露差不多要排完了,可以不用使用產褥墊了,怎麼這幾天量就突然變多?」以上是許多產後媽咪共同的疑問。究竟惡露和月經有何不同?為何哺乳會造成月經延後?本文就媽咪最感疑惑的七個疑問,一一提供解答。

Q1.何謂惡露?多久會排完?

A:懷孕週期的子宮內膜與一般月經的子宮內膜並不相同,懷孕時的子宮內膜稱為「蛻膜」,此變化是為了胎盤與子宮之間的微血管交通,讓胎兒和媽媽之間的血液、氧氣、養分在此交換,此為懷孕後子宮內膜的變化。當生產完之後,蛻膜又會轉變成原來未懷孕時的子宮內膜,在此過程中,這些蛻膜會慢慢脫落,因為剛生產完,子宮內胎盤著床處會有一些出血,這些剝落的蛻膜和血液混合一起,即是惡露。

一般來說,惡露會在產後3~4天內快速的排出,此時的排出量較多,並呈現血色,等過幾天後,蛻膜掉落的差不多了,接著出血的情況便會減少,顏色會變得比較淡一些,若子宮收縮情況佳,則惡露量會減少,顏色也會淡下來。

一般剛生產完,因為懷孕時子宮肥大,內部血管充血,子宮重量約有1公斤左右,經過一週,重量約剩500g,由此可知,子宮重量如此快速縮小,惡露量佔的分量相當驚人,當蛻膜慢慢剝落,新的子宮內膜也會隨之增生,一般來說,這整個剝落和新生的過程,約4~6週完成。

換言之,子宮多已恢復未受孕前的大小,約100g左右,由此可知子宮內膜的面積也很快地縮小;到了4~6週產婦回診檢查時,若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此時惡露量降到最低,頂多兩三天會再排出一點點惡露,很類似月經快結束時的狀態。

一般來說,惡露到十天左右會轉為淡紅色,14天後則變為褐色與黃色,4~6個星期左右漸趨於白色;當子宮收縮得越好,惡露的停止也越迅速。而哺餵母乳有助於子宮較快恢復正常,惡露也較快排淨。


Q2.現在排的是惡露還是月經?應該如何辨識?

A:很多媽咪回診時會問,究竟排的是惡露或月經?吳嘉訓醫師表示,月經的情況和惡露不同,月經最快也要產後4~6週才會來,這也與媽咪是否餵母乳相關,若是餵母奶的話,月經來的時間點則會往後延,兩者基本的分辨指標有三:

一、媽咪有無餵母乳?

一般產婦若有餵母乳的話,月經來的時間點會往後延。


二、出血的顏色是鮮紅色或較淡的顏色?

假設出血的顏色是由鮮紅轉淡,即是惡露慢慢變少的正常情況;倘若是突然有鮮紅色的血排出,則應該是月經來了。


三、量的變化

當血量慢慢變少,表示惡露量逐漸減少,如果突然是很大量的出血,則應該是月經。


Q3.何謂「延遲性產後出血」?和月經有何不同?

A:吳嘉訓醫師表示,除了惡露和月經較容易造成混淆外,「延遲型的產後出血」也是媽咪深感困惑的出血問題,惡露的顏色應從生產時的鮮紅色、轉為深紅色、粉紅色、米黃色,而持續的紅色惡露,其顏色從變淡卻又突然轉紅,可能是子宮復舊不全或延遲性產後出血的症狀,媽咪此時應立即求診。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產後出血是指生產後的幾天,而「延遲型的產後出血」與子宮收縮不良或胎盤殘留有關,一般很難從出血的情況或顏色做判斷,因為其出血量甚至可能像月經那樣的量多、鮮紅,因此較不易判斷究竟是延遲性出血或是月經。


Q4.產後多久月經會恢復正常?第一次MC的量多嗎?其規則性如何?

A:吳嘉訓醫師指出,產後第一次月經來的時間,會依媽媽是否哺育母乳而有所分別:未哺乳的媽媽,平均在產後的6~10週,也就是在產後的兩個月內會來月經並且排卵;有哺餵母乳的媽媽,排卵期則可延長至24~27週左右,或是更晚才來。

因此,第一次月經來的量及時間,會依個人體質而定。而坊間常說:「有哺乳的媽媽,就不會來月經。」嚴格來說並不正確,產後的前幾次月經,不論在月經的量或規則性上,確實可能會出現與以往不同的狀況,當出血量過大,或出血過久或太久沒來時,媽咪應該回診檢查。


Q5.為何哺乳會造成月經延後?

A:在一般的觀念裡,哺乳中的媽媽產後初經會延後,甚至也有人超過一年才來,吳嘉訓醫師解釋,其原因在於哺育使媽媽血中的泌乳激素昇高,使腦下視丘的性腺荷爾蒙分泌素分泌減低或停止,而造成沒有性腺週期就沒有排卵;或由於體內催乳素增高,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較差,卵泡停止發育因而不排卵,排卵延後多久,月經就跟著延後多久。


Q6.哺乳期為何會出現暗紅色分泌物?

A:哺乳媽媽常出現一個現象:「明明惡露已排乾淨了,但一段時間後,卻又開始出現一些暗褐、粉紅或是暗紅色的分泌物。」對此,吳嘉訓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寶寶吸吮母乳,使泌乳素升高,而排卵情形受到抑制。因此,在真正的月經來臨之前,卵巢在產後恢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荷爾蒙使子宮內膜增生,加上因吸吮乳頭造成的子宮收縮,使子宮內膜剝落所導致的微量出血,最後又因血量及流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在此建議媽咪,記得產後至醫院進行抹片檢查即可,不需要過度憂慮。


Q7.惡露的質地是如何?而正常惡露與異常惡露的差別何在?

A:吳嘉訓醫師表示,惡露是由於產後子宮內所殘留的血、白血球、黏液和組織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經陰道脫落排出所致。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顏色從一開始的暗紅色到之後的淺紅色,之後再變成黃色,內容也會從一開始的黏稠狀到之後慢慢減少,通常會維持1星期左右。


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會呈現以下三種狀態:

1.血腥惡露:

又稱作「紅色惡露」,約產後1~4天內排出的分泌物,因為含有較多的血液,所以顏色呈紅色或暗紅色,量也比較多,大概與平時月經量一般,或稍多於月經量,有時還帶有血塊及血腥味。當產婦第一次起床或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後,而猛然下床時,陰道可能會突然湧出較多的血液,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過度擔心。


2.漿液性惡露:

約產後5~10天左右排出,呈淡紅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粘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這時由於細菌生長,味道會比較重。


3.白色惡露:

約產後10天以後排出,呈白色或淡黃色的惡露,其中含有白血球、蛻膜細胞、表皮細胞和細菌等成分,形狀如白帶,但是較平時的白帶多些。

吳嘉訓醫師進一步補充說道,若發現惡露量多且呈水樣流出,多到大約1小時就必須更換產褥墊,且產褥墊全濕的情況,或忽然有大量或大塊血塊出現,就得立即送醫。另外,惡露持續的時間,會依每個產婦體質而定,但得直到出現正常的白帶顏色為止,才算真正排乾淨。


吳嘉訓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醫學會會員

學歷/中山醫學院畢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