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生活自理能力‧教bobo穿衣穿鞋-觀念篇

生活自理能力‧教bobo穿衣穿鞋-觀念篇

觀念篇 bobo動手自己做‧掌握學習時機

1歲半到2歲正是bobo活力充沛、好奇心旺盛的時期,什麼都想要自己動手做,家長可以趁著這個時期,教導bobo如何穿衣服和鞋子,開始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囉!

把握孩子好奇時機‧機會教育效果好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總是想要自己動手做,康寧醫護暨管理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表示,大約2歲左右的幼兒開始有自主意識,對於穿衣服產生興趣,會表示出這是「我的」衣服,想要嘗試自己穿,可藉此發展時機,訓練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
長庚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謝文慧表示,訓練孩子穿衣、穿鞋等生活自理能力,要抓緊他對這些事物產生好奇的時機。大部分的孩子在2至3歲時,會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小至吃飯喝水、大至洗衣開車,都想要嘗試動手做,雖然孩子們的肌肉發展和能力尚不成熟,但仍可以開始訓練他們自己來,假使父母都幫bobo做好,等到5至6歲,甚至要上小學之前,想要教導孩子自己穿衣穿鞋,但孩子卻已經習慣有人幫忙做好,學習的意願就很低,家長要花更多力氣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所以謝文慧助理教授提醒,引導孩子學做任何事情,都要「打鐵趁熱」,依照他們對事物的興趣做調整。

脫比穿容易‧循序指導正確姿勢

穿衣服和鞋子需要許多肌肉和精細動作的配合,但是脫除衣物則比較容易,大約1歲半之後的孩子,就會拉扯自己的衣服、襪子,當然,他們不會像成年人一樣有次序的脫下,這時爸媽不必急著教bobo如何把衣服脫好,可以先讓他們自己摸索,脫不下來時再介入幫忙即可。
穿的動作相較之下很困難,通常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協助,bobo才能做到。謝文慧助理教授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讓孩子熟悉穿衣穿鞋需要的動作,像是孩子會喜歡玩拉鍊、或是幫洋娃娃套衣服等,都是很好的練習。剛開始穿衣服時,不見得能用正確的姿勢,可以先讓孩子嘗試看看,遇到困難時再教導他什麼方法較容易穿上,如果孩子一直無法穿好,也不要太急著伸出援手,可能養成bobo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的習慣,試著給孩子多一點耐性和時間,以從旁協助的角度教導bobo。

跟著bobo一起做‧日積月累有成果

孩子必須從不會自己坐、站的小嬰兒,慢慢長成能跑跳的幼兒,也需要一段學習適應的時間,因此在教導bobo這些生活自理能力時,家長也不要操之過急。
首先要教孩子穿衣服時,不要挑在急著要出門的時刻,不僅家長會容易失去耐性,孩子也會倍感壓力。接下來讓孩子理解「穿衣服」這件事情如何進行,因此家長可以自己先穿衣服,再教bobo穿:「媽媽現在要穿衣服囉!先找到衣服的正面,再把頭套進去,最後把手手伸出來!那現在換bobo穿穿看好嗎?」
穿衣穿鞋對成年人來說是很容易的動作,但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學習,並非短時間能看得到成果,而是需要循序漸進來引導,讓bobo一次又一次重複練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進度,因此家長不需要和別的bobo比較,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有時某些動作對幼兒來說特別難達成,會有「卡關」的情形發生,可能是肌肉的發展還不夠成熟,所以做不到某些動作,家長可以先退回前一個學習歷程,再慢慢讓bobo有足夠的時間練習並完成。

bobo的肌肉發展和理解能力

2歲左右的孩子,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紀,有些bobo老是喜歡和媽咪唱反調,怪不得有些家長大嘆:「應付terrible two的寶貝需要很多耐性!」其實,1歲半到2歲正是bobo建立理解能力的時期,身體的大小肌肉也快速發展,學習能力正是旺盛!

訓練精細動作的遊戲
寶寶每天的工作除了喝奶和睡覺之外,就是「玩」!謝文慧助理教授表示,孩子從玩的過程中,不管是抓握物品、追逐小動物,甚至自己坐著翻書,都在練習控制身體上的大小肌肉,慢慢可以做到比較複雜的精細動作,像是扣鈕釦、黏魔鬼氈和拉衣服等。
因此在訓練bobo穿衣穿鞋之前,家長不妨陪著他玩一些需要精細動作的遊戲,比如:以線穿洞洞板、用手撿起小髮夾和拼圖等,觀察孩子的完成度如何,就能知道孩子的肌肉發展「準備好」學習了沒。
孩子的發展需要家長的觀察和陪伴,每個孩子可以做到的動作和成熟順序不同,如果家長發現拼圖對bobo還太困難,容易沒耐性且得不到成就感,就可以換一個較簡單的積木給他,給予難易度合適的玩具或遊戲,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
幫助。

左邊還是右邊?5至6歲始能正確分辨

除了動作的發展之外,bobo也慢慢建立自己的邏輯,能夠分辨形狀、顏色的不同。楊琳老師表示,孩子要學會穿衣穿鞋時,要能辨識衣褲和鞋子的「裡、外」與組成部分(袖子、領子等),還有配件(釦子、拉鍊等),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分辨,比如在摺衣服時,可以讓bobo在一旁幫忙,拿衣服讓他隨意折也無妨,在過程中教孩子熟悉衣服的組成。
孩子的認知發展不會一蹴可幾,尤其是抽象的概念更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建立,一般而言,幼兒大約3歲能分辨上下、4歲可知道前後的不同,至於左右的差別比較困難,莫約5至6歲的幼兒才能清楚的指出不同,但這只是大部分孩子的情形,每個幼兒都會有個別差異。
如果想訓練孩子的抽象認知能力,可以引導他玩配對的遊戲,除了坊間很多相關的玩具之外,謝文慧助理教授表示,只要把家裡不要的塑膠瓶罐洗乾淨,讓孩子試著把相對應的蓋子轉回去或壓回去,不但能訓練小手的肌肉,也能練習配對的能力,家長只要在生活中運用一點巧思,就能讓bobo學得開心。

以鼓勵代替責備

有時看到家長教導bobo時,容易以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孩子為什麼總是學不會,不經意露出不耐煩或責備的口吻,都會讓bobo下次更不願意嘗試。因此謝文慧助理教授提醒家長,不管是引導或陪伴bobo時,應該要以愉悅且正面的觀念面對,並且多鼓勵幼兒,才能養成bobo願意主動學習的態度。

生活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

在bobo的小小腦袋裡,正在想著什麼呢?其實,孩子們能感受的比成年人猜想得更多,在教導寶貝們穿衣穿鞋的過程中,他們也在建立對「自我」的價值觀,包含面對環境的抗壓性及自信心。

肢體動作和腦部發展有關連

謝文慧助理教授表示,手腳動作的靈活程度,和孩子的腦部發展有關,可以透過不斷的刺激和練習,訓練bobo的肢體協調程度,不只是讓孩子的動作變得俐落,能自己完成更多事情,同時也促進了腦部神經的發展,和成年人養成運動習慣的道理相同喔!
因此,在孩子有興趣的時候,循序漸進教導他生活自理的能力,在訓練的過程中,促進孩子的肢體動作變得更成熟,雖然引導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有些家長會想:「教起來這麼累!不如我現在幫他穿衣服,他以後長大自然會穿!」楊琳講師認為,雖然年紀大一些的bobo要學會這些動作比較容易,但可能已經過了有興趣的時期,肢體能力足夠但意願不高,在心理層面的價值觀已經建立,認為自然有媽咪會幫忙做,教起來可能更費力。
另外,在3歲以前是幼兒神經細胞成熟的黃金時期,在此時教導bobo生活自理能力,藉由肢體動作練習來刺激神經傳導,對於活躍大腦發展是很棒的訓練,還是建議家長多讓bobo「自己動手做」!

獨立自主的心態養成

寶寶從新生兒開始,不管是喝奶、洗澡或上廁所都必須假手他人,因為肢體能力和語言無法表達,只能用「哭」來表達需要協助的請求;等到孩子慢慢長大,開始能自己做一些事情,包含拿湯匙吃飯、用杯子喝水等,才漸漸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謝文慧助理教授表示,當bobo能夠自己完成愈多的事情,表示他處於「不滿足」狀態的時間就愈短,在養成孩子的安全感及獨立性來說,是很重要的過程。假使孩子到了3至4歲,每天起床只能坐在床邊大喊:「媽咪,我要喝水!我要換衣服!」家長有時不能馬上滿足他的需求,在這個等待的過程當中,孩子便一直處於「不安、不滿足」的狀態,久而久之,幼兒面對陌生環境時,就只會等待救援,不認為自己具備獨立操作的能力,一般來說,這樣的孩子到了團體生活中,不適應和分離焦慮的情況會比較嚴重。因此,訓練孩子擁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心理層面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建立bobo的自信心

嬰幼兒在1歲半到2歲左右,逐漸有自尊心、害羞和自信心等較複雜的情緒,對於他人的誇讚或責備、語氣中的包容或嚴厲,已經有所感應,有些較為敏感的孩子,可能會有模糊地「自我」概念出現,了解「我」和「別人」的不同。
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時,可以觀察bobo本身的氣質,尤其是較為內向害羞的孩子,更需要旁人的鼓勵和關注。而在教導孩子自己穿衣穿鞋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得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對於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幫助,而且在動作重複的訓練過程中,也能讓孩子了解該如何克服困難,去完成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能讓寶貝面對挫折時更有抗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