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MERS-CoV病毒防治重點

MERS-CoV病毒防治重點

隨著韓國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疫情不斷升溫,位處鄰近國家的台灣也開始關心相關消息,深怕MERS-CoV會成為下一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因此媽媽寶寶雜誌特別採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詹珮君來教導大家防治重點。

熱門話題 MERS-CoV病毒防治重點症狀併發症

MERS-CoV於2012年6月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從一名60歲男性身上發現全球第一例病例,截至2015年5月底已在中東地區、非洲、歐洲、亞洲(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韓、中國大陸)及美洲等國陸續發現確診病例,多數病人皆有中東旅遊史、居住史或工作史;而2015年5月則在南韓首爾發生院內感染群聚。

由於MERS-CoV為近年來新興傳染疾病,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及呼吸窘迫,而發燒比例比普通感冒高,此次南韓案例約90%有發燒症狀、中東地區則約有70%;咳嗽部分南韓佔40%、中東地區佔70%;呼吸窘迫及呼吸困難部分南韓佔20%、中東佔70%。

詹珮君醫師強調,每個人所報告的症狀有所差異,加上呼吸窘迫屬於後期症狀,中東發現病例多半已經7天左右,已從咳嗽、發燒演變成呼吸窘迫,但南韓部分個案先列為接觸者,確診罹患MERS-CoV速度較快,初期的報告顯示較少演變為嚴重情況;從目前臨床病例顯示,MERS-CoV為呼吸道病毒,會演變為呼吸道症狀的併發症,例如肺炎、急性呼吸發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部分病人則會影響到腎臟,出現腎衰竭、心包膜炎、血管內瀰漫性凝血(DIC)或死亡。

臨床條件.流行病學條件

MERS-CoV致病原是冠狀病毒,潛伏期長達2~14天,詹珮君醫師指出,針對台灣來說,由於MERS-CoV屬於境外新興傳染病,仍未有確診案例,因此除了臨床條件外,必須同時符合流行病學條件,才需要通報到疾管署;MERS-CoV臨床條件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兩項,分別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臨床症狀包括發燒(≧38℃)、咳嗽;以及臨床、放射線診斷或病理學上,顯示肺部實質疾病。流行病學條件在尚未境外移入時是相對重要的,包括:14天以內曾經與出現症狀的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有密切接觸,包括無適當防護下提供照護、相處、或有呼吸道分泌物、體液之直接接觸;抑或是,具有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疫情流行地區之旅遊或居住史。具有以上任一個流行病學條件,並符合上述臨床條件就必須要通報疾管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14天以內曾經與出現症狀的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有密切接觸,那麼只要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不需要嚴重到肺炎,就需要通報疾管署,以利診斷和後續防疫工作的進行。

以南韓為例,目前MERS-CoV確診病例都是侷限於醫療院所內,90%以上的病患都是到醫院看診、探病、病患家中親友或醫護人員,並沒有造成社區型傳播。因此,保持警覺但不須過度恐慌。在台灣,通報的個案會經過詳細的疫情調查,只要和疑似患者有效地接觸過,就會被公共衛生單位通知到,後續會依照疑似患者的確診與否,發給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或健康監視通知書。

傳染途徑

MERS-CoV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和一般感冒傳染方式雷同,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顆粒傳染,必須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感染者分泌物;MERS-CoV可經由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但距離2公尺以上所噴出的飛沫,是不會直接為對方吸入的。那是透過什麼方式傳播呢?

MERS-CoV病毒防治重點

主要還是透過碰觸到被病毒汙染過的表面,再透過手摸到自己的五官造成的間接傳染方式。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可存活12小時、潮濕環境則最多可存活2天,但透過漂白水及酒精擦拭乾淨即可殺菌,所以勤洗手、減少隨意接觸物品及戴口罩可降低感染機會。

詹珮君醫師說明,MERS-CoV並非像麻疹、水痘或肺結核等疾病,屬於空氣傳染,飄在空氣中隨時都有罹患機會;或是像腸病毒在平常環境中可存活數天,若是4℃甚至可以存活數週,用酒精仍無法殺死,必須使用漂白水才能清除;相對來說,MERS-CoV在環境中的存活率較低,只要有效掌握病患及接觸者,將他們所接觸、汙染過的環境做消毒,就能夠大幅降低罹病機率。另外,由於MERS-CoV病毒可在中東地區的單峰駱駝身上或駱駝生乳存活,因此旅遊時若接觸當地駱駝或飲用駱駝生乳也有感染機會。

死亡率治療方式

MERS-CoV曾經於2012年在中東引起大型爆發,現今MERS-CoV患者分布在25國,全球病例數截至2015年6月12日為止,已有1,289名患者,其中有455人死亡,死亡率高達35%。

韓國首爾2015年5月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病例,截至2015年6月18日為止,南韓保健福祉部中央MERS管理對策本部通報,MERS-CoV確診患者新增3人達165人,死者又增3人達23人,痊癒出院增5人達24人,而在接受治療的118人中,101人(86%)處於穩定狀態,17人(14%)病情不穩定,死亡率接近14%;詹珮君醫師表示,由此可見疫情監視系統的完整性、照顧和治療方式及醫療水準,對於MERS-CoV的治癒率,有不同差別。

目前針對MERS-CoV沒有特殊治療方式,但可採取「支持療法」,不直接對付病毒體,而是經由輸液的補充和症狀治療,讓病患更有體力去自行消滅病毒體。

預防措施

MERS-CoV病毒防治重點

雖然台灣迄今尚未有MERS-CoV病毒境外移入病例,但是仍然必須提高警覺,遵守以下方式,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苦主。

.避免前往流行病傳染區域,若非不得已必須前往,請勿接觸駱駝或生飲駱駝等動物奶,以降低受感染可能性。

‧非必要時,避免進出醫療院所,並且儘量減少到人群聚集,或是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活動,若非不得已前往,請戴上口罩。

.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時常使用肥皂、清水來洗手,或是隨身攜帶酒精性乾洗手液,以此來保持手部衛生。

.避免與有呼吸道症狀者密切接觸;若自己有呼吸道症狀期間,請戴上口罩,並儘可能與別人距離保持1公尺以上。

.咳嗽、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住口鼻,然後將紙丟進垃圾桶,若來不及遮掩時,請以衣袖代替。

孕婦是否為MERS-CoV高危險群?

詹珮君醫師提及,目前MERS-CoV病毒孕婦是否為高危險群,仍然是未知數,因為病例太少,沒有足夠有效的科學證據能證明,但若是以SARS或H1N1新型流感為例,兩者皆觀察出孕婦具有高風險,容易導致流產、早產或死產;因為孕婦在正常情況下,已經容易出現胸悶、呼吸不順,甚至喘不過氣的狀況,若得到一個專門攻擊呼吸道的病毒,更加劇呼吸困難的情況,所以孕婦本身應多加注意,避免至高風險國家旅遊,除了產檢,避免非必要的醫療院所拜訪,戴口罩並勤洗手,保護自己。

我國因應作為

政府各單位為加強各項MERS-CoV防疫作為,以強化疫情監視與風險評估、邊境檢疫、病原檢驗、醫療體系整備、風險溝通及國際合作等6大因應措施,嚴密監控疫情發展,適時公布最新防疫資訊,讓國人充分瞭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1.加強疫情監測及隨時進行疫情風險評估,修正MERS-CoV「防治工作手冊」、「疫調單」、「個案處置指引」及「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等內容,公共衛生部門及醫療院所,依此進行演練及整備訓練。

2.加強邊境檢疫措施,提供出境旅客最新疫情及衛教資料,並通知民航業及旅行業者,針對前往南韓旅客,提供預防資訊;針對入境發燒的旅客,於檢疫站加強檢疫措施。

3.完備檢驗量能,針對病原檢驗的能力已經於2012年即建置。

4.加強風險溝通及民眾衛教,積極宣導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民眾若從疫情流行地區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先撥打專線,確實掌握先機,減少不必要暴露風險。

5.醫療體系及防疫物資整備,將所有預計會用到的醫療器材及口罩等準備完善。

6.透過國際衛生條例聯繫窗口(IHR),掌握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其他國家疫病防治第一手資訊,與國際同步調整國內防疫作為。

 

MERS-CoV 與 SARS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