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生活> 品牌好康> B肝產婦表面抗原濃度高 新生兒需定期追蹤免疫記憶

B肝產婦表面抗原濃度高 新生兒需定期追蹤免疫記憶

嬰兒期打過B型肝炎疫苗,是不是可以終身免疫,跟B肝說拜拜?國內一項研究發現,若產婦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高濃度者,其新生兒則為「B型肝炎帶原高危險族群」,應於出生24小時內施打B肝免疫球蛋白。不過,即使分娩的寶寶掌握施打時間,還是可能失去免疫記憶,而使B型肝炎病毒再度活化而成為B肝帶原者。</p

嬰兒期打過B型肝炎疫苗,是不是可以終身免疫,跟B肝說拜拜?國內一項研究發現,若產婦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高濃度者,其新生兒則為「B型肝炎帶原高危險族群」,應於出生24小時內施打B肝免疫球蛋白。不過,即使分娩的寶寶掌握施打時間,還是可能失去免疫記憶,而使B型肝炎病毒再度活化而成為B肝帶原者。

專攻流行病學與肝炎研究的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王豊裕,經過長達10年高達8900人參與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在全面性嬰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下,親生母親為B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或表面抗原(HBsAg)高濃度,其子女之表面抗原陽性率達15%,是一般陽性率的12.5倍。

這類型孕婦分娩出的新生兒,若未能在出生24小時內即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則表面抗原陽性率將飆升至19%;而產婦為e抗原陽性者,則新生兒的表面抗原陽性率更高達29%。

由王豊裕教授為首率領的研究團隊已將此結果發表於著名「肝臟學」(Hepatology)雜誌。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資深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施壽全表示,自民國75年起政府推廣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免疫球蛋白及疫苗以來,新生兒因垂直感染成為B肝帶原者的比例已由90%大幅降為10%。而這十分之一無法獲得保護者,推斷可能是母親病毒量較高所致;此外,若母親為e抗原陰性者,其子女因而未於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也可能發展成B肝帶原者,則推論為母親表面抗原濃度較高之關係。

臨床亦發現,B肝表面抗原濃度的高低,與肝臟疾病有正相關,若濃度高於1000 IU/mL,將來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比例相對偏高,而這些人在治療時,也會比原本濃度低者的治療癒後效果較差。

由於過去對B肝帶原者多採取抽血檢查,了解表面抗原是否為陽性,研究團隊建議,未來亦應重視表面抗原濃度,增加因應措施以期進一步降低高危險族群帶原率。該研究同時建議做法包括,提高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劑量、針對高病毒量的孕婦給予抗病毒藥物以減低病毒量及無菌的接生過程等。然而,提高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劑量及孕婦之抗病毒藥物處置,仍需人體研究證實其安全性及效果後,才能大規模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