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生活> 品牌好康> 【專欄】孩子,你為什麼不快樂?

【專欄】孩子,你為什麼不快樂?

身為一個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我的工作中,見過很多「不快樂的孩子」。在心理學上,我們將所謂的「快樂」,定義成一種主觀的指標與感受。所以,這些所謂「不快樂的孩子」,指的就是那些主觀上覺得自己幸福滿足指數「爆低」的孩子...

在這些幸福感低落的孩子中,有個十多歲的女孩令我印象深刻。我認識這個女孩時,她將從中學畢業,她的畢業成績是全班第一名,而且身兼班長與學校的模範生。但我認識這個孩子的原因,卻是因為她偷了班上同學的東西—但是她不承認。直到我和這孩子交談的那一刻,她仍然抵死不認自己拿了別人的東西,即使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她了,她仍然只有一句話:「等你們有拍到再說。」我靜默了許久,拿出學校的地圖來,和她分析校園裡所有監視錄影機的位置,最後我告訴她:我沒有把握有沒有拍到,但是依照我們分析的結果,我覺得只要調哪一台攝影機的帶子出來看,結果就會水落石出。
「但是,如果真的拍到了,也許我們就必須把這個東西送到警察局去,並且請父母來學校一趟。」我看著她的眼睛,很堅定地說。

你知道嗎?在這孩子為自己辯駁的那段時間裡,我所看到的她的眼神裡充滿倔強、不服,但我才說完「請父母來學校一趟」這句話,她的眼尾馬上垂了下來,說:「我承認,求求你們不要告訴我爸媽。」

接著她告訴我,自己是怎麼樣偷東西的,而她之所以偷別人的東西,並不是因為自己想要,反而是偷了這東西之後,就自己偷偷跑到山上去,把那東西給丟掉了。我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我不快樂,我只想做些什麼來讓自己好過一點。」她說。

去年,我擔任台中市少輔會一系列親職教育講座的主談者,其中一個主題「為了贏在起跑點,爸媽我好累」,正是在談孩子們在這種「樣樣要比人強」環境氛圍下的壓力。那天在場的有家長代表、有孩子代表,還有輔導專業人員們…有趣的是,即使大部分的父母親都覺得自己並沒有給孩子課業壓力,大部分當過孩子的人,仍然都感覺到自己是被賦予期待的。有些家長就當場喊冤啦:「我可沒有給孩子壓力,是他自己這樣的。」有些比較敢直言的孩子就在嘴裡咕噥地說:「明明就有。」這一來、一回,兩代之間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怎麼會製造出這麼多「不快樂的好學生」呢?

心理學裡頭,有許多概念討論了人類是如何在「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想成為誰」之間的掙扎,這裡頭夾雜著許多善與惡、生與死、光明與黑暗的矛盾。很多時候,我們那麼渴望成為那個美好的自己,卻又很難一輩子管住內心深處蠢蠢欲動的叛逆心。這個隱藏在心底,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感受和行動,在心理學中,我們稱為「陰影」。

正因為相信陰影的存在,我很清楚地知道,一個人不可能只存在著正向、也不可能永遠美好,隨著成長的歷程,人的心裡會逐漸浮現許多醜惡與不美好¬—而終其一生所盼,則是這內在的醜惡與不美好,能夠被週遭親近的人所看見與接納。這對人的內在所代表的意義,是讓那美好與不美好的自己,從分裂與互斥—到合而為一。這個過程,就是人們找回自己的歷程。這個歷程,其實從年紀很小的孩子就開始了;從他們會哭鬧、會耍脾氣的年歲就開始了。

所以,我看到這些不快樂的好學生,最辛苦的地方就在於:別人都在花力氣整合與尋找自己,他們卻得要花力氣來隱藏某部分不美好的自己。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很會看父母的臉色,對別人的一舉一動也特別敏感。

就像這個偷東西的女孩子,從小和一個優秀的哥哥一起長大。哥哥考第一名,爸媽就歡欣鼓舞,因此她似乎也不能考第二名;哥哥拉小提琴,爸媽聽得如癡如醉,因此她似乎也只能拉小提琴、不能去彈鋼琴…她縱然在校優秀,對她來說,卻只是跟著哥哥的影子—因為,在父母閃爍的眼神中,她沒有看到過自己。

那天,在我的堅持下,偷東西的女孩自己打電話請父母來學校。因為我告訴她,這個「不敢讓父母知道」的心情沒有解決,現在偷東西,難保以後不會出更大的事。找父母來,不是為了數落她做了什麼壞事,是要陪著她讓父母知道—她,為什麼感到不快樂。

這女孩的爸爸到學校來時,果然是大發雷霆的,但最令他震驚的,是聽到女兒「不快樂」的這件事。只見那鬢角有點斑白的爸爸,在聽到這句話後潸然淚下,那父、母、女三人,就這樣邊罵彼此、邊抱著彼此痛哭。

「孩子啊!你怎麼不懂,爸媽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未來能走得順一點。」
「爸媽啊!你怎麼不懂,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們能肯定我多一點。」

爸媽和孩子呀,站在一旁的我其實聽得懂,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彼此快樂多一點。

-----------------------------------------------------

延伸閱讀: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 

書名:聽孩子說 我們忘了的事 (聲活工坊出版)
規格:4CDs

許皓宜

資深心理諮商師,以柔軟而敏銳的心,帶著人們尋找心裡自以為遺忘的那一面,細膩地挖掘出每個人心底最動人的真實,活出真正的自己。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
經歷:現任大學教師,曾任醫院的婚姻家庭治療師、專科學校輔導主任,在電視、廣播節目擔任婚姻與家庭系列主講人。

(更多訊息請參考粉絲專頁─心理學博士的私房筆記www.facebook.com/Dr.Hsu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