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孕期注意5類感染性疾病!垂直感染可能導致胎兒發展遲緩

孕期注意5類感染性疾病!垂直感染可能導致胎兒發展遲緩

孕媽咪總是小心翼翼保護腹中的孩子,但有時可能因為免疫力不佳,或是一些因素而受到感染,這些感染性疾病可能造成胎兒發展遲緩,或影響出生後的發育。

什麼是發展遲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關注其身高、體重、頭圍等是否有按照孩子正常的生長曲線成長,另一方面,孩子的能力發展也很重要,而所謂的能力發展可分為:粗動作、細動作、語言、社會性等4大項目。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邱南昌醫師表示,隨著孩子成長,每個階段需具備不同的能力,若在過程中發現孩子的成長與原來的生長曲線差距出現百分位下降,或是能力未達該年齡層該有的水準,就要考量到是否有生長發展遲緩的狀況。

會導致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例如:母體攝取養分不夠導致胎兒營養不足,也可能在孕期受到感染,或是某些因素導致收縮、血流不足而影響胎兒等;甚至帶有特殊基因或遺傳疾病造成發展遲緩。而生產過程也可能造成發展遲緩,但目前醫療技術先進,因生產而導致發展遲緩的比例已非常少。邱南昌醫師說明,在出生後也有許多原因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甚至能力發展。

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所謂的「感染」就是有病原體進入人體內,造成身體的不良反應,從發展遲緩與感染性疾病的關係而言,可分為在產前即受到母體影響的先天性感染,與產後發生的後天感染。

先天感染

意指胎兒在出生前因母體受到感染,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下列為幾項常見可能影響胎兒的感染性疾病:

茲卡病毒

近年國外影響最大的即為茲卡病毒,目前台灣並沒有孕婦感染茲卡病毒的案例,但有返台民眾的血液中檢驗出帶有茲卡病毒。邱南昌醫師表示,若成人或嬰幼兒感染此病毒可能會引起不舒服、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多加休息、配合治療即可痊癒。但若是孕媽咪受到感染,對於腹中胎兒的後續影響甚鉅,且目前數據顯示,胎兒在孕期各個階段都有可能因茲卡病毒而受到感染。由於茲卡病毒是經由帶病毒的蚊蟲叮咬,再傳染給胎兒,進而攻擊胎兒正在成長的神經系統,包括腦部和眼睛,已出生的孩子以及一般成人反而不會有太大影響。

理論上,孕媽咪只要避免前往可能有病毒帶原蚊蟲的區域就能避免受感染,但現在人口遷移便利,疾病擴散也很快速。最早的病例在巴西,再擴散到非洲、南美洲、東南亞,甚至是新加坡,目前台灣政府也很謹慎防範,但經由蚊蟲散播的疾病很難完全杜絕。而邱南昌醫師也表示,雖然茲卡病毒主要經由蚊蟲感染,但最新研究發現,可從受感染男性的精液中發現此病毒,並可經由性行為傳染。

德國麻疹

過去最有影響力、具有茲卡病毒類似狀況的則是德國麻疹,若孕婦本身沒有抗體,並在懷孕期間感染德國麻疹,胎兒可能產生嚴重的先天異常,即使沒有看出先天異常,也可能在出生後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基本上,只要孕婦過去曾施打過預防針,還具有抗體,不會在孕期得到感染,胎兒就不會受到感染。但邱南昌醫師強調,並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會影響到胎兒,只有其中幾項需特別注意。可是有些母體感染症狀並不明顯,目前以醫療的角度而言,能夠提早預防、施打預防針是最好的做法。

水痘

台灣是民國92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幼兒才開始施打水痘預防針,很多目前二、三十歲的育齡婦女若沒有感染過水痘,也沒施打過疫苗,體內就沒有抗體,萬一懷孕期間感染水痘,胎兒將來發展遲緩的機率就很大,建議儘早施打水痘疫苗。

巨細胞病毒

一般成人都曾感染過巨細胞病毒,受感染時沒有很明顯症狀,跟一般感冒很像,若媽咪在懷孕期間才第一次受到感染,可能影響胎兒腦部發展,將來可能就有發育遲緩的問題。慶幸的是,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在孩童時期就感染過巨細胞病毒,育齡婦女可能已有抗體,不需太過擔心。

其他

目前包括梅毒、愛滋病毒、B族鏈球菌(新生兒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懷孕後期會檢驗,萬一孕婦身上帶有此病菌,會給予抗生素治療,孩子就比較不容易受感染)等,都會在懷孕期間進行相關篩檢,建議孕媽咪配合醫師指示,雖然不能完全阻擋所有先天性感染的侵襲,但可以儘量避免,減少胎兒神經系統損傷與發育遲緩的機率。

後天感染

孩子出生後可能因為感染疾病造成損傷,端看在哪個部位受損,若在腦部就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造成發育遲緩的機會較大。若病原體進入腦部引起腦炎,而因不同病原體攻擊腦部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傷害與後遺症也會不同,一旦孩子有感染跡象,建議就醫檢查。

嬰幼兒常出現燒燒退退的情況,但也不必杯弓蛇影,邱南昌醫師指出,一般5歲以下孩子最常見的是呼吸道與腸胃道感染,也有很多孩子屬於全身性的感染,會用高燒來表現,並沒有特別攻擊哪個部位。例如:玫瑰疹,可能高燒好幾天也查不出病因,但起疹子、燒退了就痊癒。甚至有些病毒感染並不會起疹子,高燒幾天就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將病毒壓下去,這是人體對抗病毒的反應。如何判斷病毒會不會攻擊神經系統?邱南昌醫師表示,發燒時孩子的精神狀況不佳,若退燒後仍有活力就不需太緊張,但如果發燒的間隔中,孩子的精神依舊萎靡不振,即可能為神經系統受到攻擊,建議儘速就醫,以免影響到生長發育。

寶寶出生後發展遲緩 該怎麼辦?

大部分感染疾病是一時性的,但若產生後遺症就必須進行早期療育。假使神經系統受損導致功能缺陷,若一般人是100分,受損後只剩下70分,當孩子受到適當的刺激與訓練,將剩下70分的潛力儘量發揮,可縮短與一般孩子的差距,以達到早期療育的目的。邱南昌醫師提醒,若已經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家長應勇敢面對,越早治療成效越好。

然而,這些訓練也不可能一蹴可幾,學習都需要長時間重複緩慢地進行。雖然家長會比較辛苦,但只要持續教導就有進步的機會,一般而言,這些孩子會呈現階梯式成長,即使進行很多訓練,但平時卻看不出成果,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就發現孩子已能完成階段性的成長。邱南昌醫師解釋,神經系統就像網絡要連通建立關聯,某天突然連接上就可以看到明顯進步。再加上孩子的神經纖維再生能力、聯繫能力又比成人更好,家長不要心急、喪氣,只要按時治療就有改善的機會。

發展遲緩的表現

發展能力分為粗動作、細動作、語言、社會性四大項,有些人是全面性受到影響,有些人則是某些部分。粗、細動作較容易合併發生,若大腦的運動區受到影響,就可能影響到坐臥、爬行、站立與抓握等。若語言方面受損,可能開口說話的時間比較慢,而社交性則可能表現在比較不喜歡跟人說話。兒童健康手冊上都有每個階段的發展進程,以及簡易的篩檢表,若自我篩檢的結果有疑慮就可以和醫師諮詢,安排進一步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 按照時序施打疫苗

為了避免孩子受到病菌感染產生嚴重的後遺症,建議按照時序施打預防針,有些家長會擔心疫苗是否有負面影響,但邱南昌醫師認為,每個上市的疫苗都已大量使用並且經過檢測。疫苗會產生不良反應的機率很低,有時所謂的不良事件並不見得與疫苗有因果關係,追溯原因常發現大部分都與施打疫苗無關。

疾病的傳染途徑很多是人傳人,若周遭的人都常保健康,也能降低孩子生病的機會,例如:施打流感疫苗。但邱南昌醫師提及,疫苗無法囊括所有的傳染病,如果發現自己身體不舒服,就儘量不要靠近孩子,在流行病盛行的時候也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很多孩子剛進入幼稚園時,都會交互傳染,但每次都會產生新的抗體,之後抵抗能力範圍變大,感染疾病就變少。不過,家長在孩子生病時也應儘量居家隔離,讓孩子有充足休息也避免傳染給其他孩子。若孩子真的有發展遲緩的情況,可以利用兒童健康手冊進行自我評估,若有疑慮可儘早帶去評估、治療。邱南昌醫師表示,目前早療的成效都不錯,提醒家長不要太心急,與專業人員配合治療,孩子就會有進步的空間。

更多幼兒發展資訊,請上:更多幼兒發展資訊,請上:明怡基金會X親子天下 陪伴孩子成長,掌握兒童發展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