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音樂幫助寶寶成長發育與親子互動

音樂幫助寶寶成長發育與親子互動

音樂對寶寶的成長發育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不但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若讓寶寶提早接觸音樂,除了提升右腦的音樂能力之外,還能同時刺激左腦的語言發展,好處多多。

文章目錄

胎教音樂怎麼選?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一句琅琅上口的廣告台詞,也讓許多爸爸媽媽戰戰兢兢,深怕擔誤了孩子未來發展,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生氣質,順其天性教養也是許多專家所鼓勵的。

寶寶音樂課蝦蝦老師謝音琪表示,坊間胎教音樂多以輕音樂為主,但是在她自己懷孕的過程中,大多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她說:「媽媽的心情是影響胎兒主要的關鍵,不一定要刻意選擇輕音樂。非常有趣的是,胎兒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

若選擇太激昂的音樂或聲音太大,而造成胎動過於頻繁,可能是寶寶在跟妳抗議,此時不妨試著改變曲子。」

依循聽覺發展軌跡.選擇適合的音樂

新生兒階段,寶寶容易被突如其來的聲響嚇到;大約3~6個月大開始,逐漸認得媽媽的聲音,或是容易被不同聲音吸引,並隨著音樂節拍搖擺、扭動,甚至開始發展出牙牙學語,試著和大人說話。

謝音琪老師表示,剛出生的寶寶對外界聲響較敏感,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聲音,對寶寶來說都是新的刺激,所以在選擇「音樂類型」方面,建議先從單一器樂曲開始聆聽,例如:鋼琴獨奏、小提琴獨奏、獨唱等。「曲風」則可從和聲較單純的巴洛克或古典樂派開始。

待寶寶穩定度提高後,再進入浪漫樂派或現代音樂;流行歌曲則建議從抒情慢歌開始,再慢慢進入快歌或是搖滾樂。

唱歌永遠是最好的音樂刺激

謝音琪老師表示,對胎兒或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唱歌永遠是最好的音樂刺激。一般而言,0~3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對外界刺激較敏感,建議爸爸媽媽除了播放音樂給寶寶聽之外,還可以經常對寶寶輕聲哼唱,並搭配聲音較柔和的沙鈴、手搖鈴等樂器。

4個月大寶寶穩定度大大提升,能接受更多元的音樂與聲音之後,可以選擇會發出聲音的玩具,讓寶寶透過抓握、揮動手部,刺激他主動探索聲音的欲望。

學會坐之後,就可以讓寶寶試著敲敲打打,探索不同物品材質發出的不同聲音,這個動作同時也能練習手眼協調。

寶寶音樂課多以親子互動為主

相信許多家長對於不到1歲大的寶寶,能上什麼音樂課充滿好奇,謝音琪老師指出,此階段的寶寶需要家長協助,因此課程安排多以親子互動為主,讓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跟著老師一起唱唱跳跳、體驗音樂活動、增進親子感情,而不是單看老師授課、表演。

另一方面,因為1歲大以內的寶寶偏向「反芻式」學習,也就是說,雖然寶寶上課時沒有太明顯的反應,但是回家常常會給爸爸媽媽驚喜,突然做出上課學過的內容或動作,因此她提醒,如果寶寶上課時沒什麼反應,爸爸媽媽不需要洩氣。 

音樂對寶寶成長發育有好處

許多研究指出,音樂對寶寶成長發育的影響層面很廣,也因此讓寶寶提早接觸音樂這件事,逐漸受到重視。

謝音琪老師表示,提早接觸音樂除了提升右腦的音樂能力之外,還能同時刺激左腦的語言發展,而當寶寶對音高、音色的聽辨能力增加後,同時也能提升語言的聽辨能力,提高對聲調、子音母音的敏銳度,對未來語言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在敲敲打打的過程中,更刺激了手眼協調、刺激大小肌肉的發展;音樂還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讓哭鬧中的寶寶聽到熟悉的曲子而馬上安靜下來。

聽覺發展始於出生前,對嬰兒情感、智慧、社交能力以及日後語言及溝通發展有廣泛且深遠的影響,因此讓寶寶倘佯在音樂薰陶中,對聽覺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需注意避免讓寶寶處於分貝較大且吵雜的環境喔。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烏烏醫師專欄】胎教和你想的不一樣,聽古典樂、還是和寶寶說話?
胎教音樂,除了莫札特,妳還有更多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