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生活> 家庭吃喝玩樂> 一起探索動物園!認識動物篇

一起探索動物園!認識動物篇

來到動物園跟著我們的腳步走,踏遍所有園區,觀看各類動物的外觀特色及生態習性,讓bobo更加認識動物。

兒童動物區

種類:迷你馬、驢子、松鼠猴、家兔、羊駝、紅鶴、白手長臂猿。 

驢子

驢子有個大頭、長耳朵、像牛尾的尾巴,毛色則有白、黑、灰褐、斑點、條紋等變化,驢子個性小心謹慎,只要牠覺得危險就會拒絕去做,但馴化過的家驢則會非常順從地接受合理的命令,且驢子有極力護幼的天性,所以常會被訓練來保護綿羊、山羊等,即使威脅者是大型犬,甚至人類,也會毫不猶豫發動攻擊。

松鼠猴

松鼠猴源自於南美洲熱帶雨林,尾巴比身體還要長,屬於捲尾猴科中體型最小的,以雌性為核心成群活動,有固定繁殖季節,但交配對象不固定,由猴媽媽獨自哺育幼猴。白天會在樹上覓食,偶爾會到地面,通常喜歡選擇於水源附近活動。

 
羊駝

羊駝的外觀,頭看起來像駱駝,鼻樑隆起、兩耳豎立、脖頸細長且沒有駝峰,平常不會鳴叫,只能偶爾發出吭吭的聲音,最特別的是羊駝的毛纖維長而捲曲,並且具有光澤,可以形成很大的卷,在羊駝身體兩側呈現波浪形披覆,輕柔而富有彈性。羊駝為了適應高山稀薄空氣,血液裡具有特殊的紅血球可以幫助得到足夠的氧氣。

 

沙漠動物區

種類:弓角羚羊、單峰駱駝、雙峰駱駝。

 

弓角羚羊

弓角羚羊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地區;身體為米色到淡灰色,臀部、腹部及四肢的顏色較淡,眼睛下方及兩眼間有明顯的白色斑紋,前額有撮棕色的毛,雌雄均有螺旋形的角,角非常長,相較之下雌性的角略細。弓角羚羊是群居的動物,通常在晨昏及白天活動,偶爾也會在夜間活動。

 

單峰駱駝

單峰駱駝原產於阿拉伯地區,只有一個駝峰,毛比雙峰駱駝短而柔軟,腿也比較長,頭頸部長,尾巴短,眼睫毛濃密,耳朵小,上唇深裂,鼻孔扁平呈細縫狀,蹄寬大呈扇狀。屬於群居的動物,主要由雄駱駝擔任領導,約在4,000至6,000年前就被人類馴養,可用來載人及搬運貨物。

 

雙峰駱駝

雙峰駱駝地理分布於戈壁沙漠,有兩個駝峰,駱駝的小耳朵長有毛髮,眼睫毛濃密,再加上扁平呈細縫狀的鼻孔可自由閉合,有助防止飛揚的塵土跑進去。為了適應沙漠日夜極劇的溫差變化,駱駝在白天吸收熱度提升體溫,減少與環境的溫差和水分的散失,晚上溫度降低後才慢慢釋溫,黎明時體溫降至最低。駱駝可以耐旱、耐寒,還會游泳,視覺及嗅覺均很發達。駝峰裡都是脂肪,若長時間不喝水或營養不良,駝峰會變小、傾斜,不過可以忍受體內的水分減少40%以上而不死亡,耐力驚人。 

 

非洲動物區

斑馬、長頸鹿、蘇卡達象龜、伊蘭羚、獅子、白犀牛、斑哥條紋羚、紅猴、金剛猩猩、黑猩猩、北非髯羊、東非狒狒、鴕鳥、斑點鬣狗、紅猴、狐猴、河馬。


查普曼斑馬

查普曼斑馬全身都是黑白相間的條紋,但是變異較大,有些黑色條紋較粗,也有些白色條紋較粗,較粗的白色條紋中,會有淺色像陰影般的條紋,耳朵較短。查普曼斑馬屬於群居的動物,由一隻雄斑馬領導4至6隻雌性及牠們的子女,領導的雄斑馬負責保衛群體中其他的斑馬;當年邁時,領導地位會被其他年輕強壯的雄斑馬取代,年邁斑馬則加入「單身漢」群繼續生活。

 

網紋長頸鹿

長頸鹿是最高的陸生動物,牠們的脖子很長,但頸椎骨節數並沒有比其他哺乳動物多,一樣只有7塊頸椎,只是每一節都加長了。為了把充分的血液送到長脖子頂端,血管有許多瓣膜控制血液的流動。舌頭長達45公分,又長又靈活,方便取食樹葉。剛出生的長頸鹿頭上就有角,是由軟骨組織構成,之後逐漸硬化成形。食量很大,一天可以吃下34kg的樹葉。雌長頸鹿會與牠們的子女成群活動,小長頸鹿在母親們的共同保護之下,減少被捕食的機會,成年的雄性則會獨居。

 

金剛猩猩

金剛猩猩雙手非常靈巧,能夠用來收集及處理食物。主要在白天活動、覓食;晚上時,雌性及小金剛猩猩會用樹葉及樹枝在樹上築窩睡覺;而體重較重的雄性多於地面築窩,一個窩通常只用一個晚上就不再使用。金剛猩猩是群居的動物,由成年的銀背雄猩猩擔任領導者,通常在持續幾年之後由牠的兒子繼承領導地位。金剛猩猩在遇到威脅的時候,會大聲咆哮,站起來用力捶打胸部,並且四處奔跑、折斷樹枝來威嚇敵人。

 

澳洲動物區

種類:食火雞、沼林袋鼠、大灰袋鼠。

 

灰袋鼠

灰袋鼠主要呈淺灰色或褐灰色,腹部呈銀色、奶白色或白色。灰袋鼠全年都會繁殖,雌性是胚胎滯育的,意即可以延後下一胎的出生,直至前一胎的幼袋鼠離開育幼袋。不同於有胎盤的哺乳動物,袋鼠胎兒沒發育多久就會被生下來。剛出生的袋鼠寶寶尚未發育完全,身上無毛,四肢短小,非常無助,必須沿著雌袋鼠的腹部爬到袋子裡,在那繼續發育。等大點了,牠不能直接鑽進袋裡的時候,它會先把頭鑽進去,在裡面翻個身,腿部進去,然後從裡面探出頭來。


沼林袋鼠

沼林袋鼠是小型的袋鼠,身體矮胖、尾巴短,約為身體的三分之二,全身有著濃密的短毛,背部為一致的深灰褐色,耳朵、眼圈、腹部為紅褐色,胸前毛色較淡。沼林袋鼠有細長的前腳和強而有力的後腿,跳動時,前腳會抱在胸前,尾巴具有平衡穩定的功用,通常是夜行性動物,喜歡單獨活動,不過可能會聚集在適合覓食的區域,食物以嫩芽、嫩草和花朵為主。


南方食火雞

食火雞擁有強有力的腿,結合的利爪可以飛踢,撕破動物和人類的皮膚,牠們能夠將人類內臟勾出,而對付狗和馬只需一擊即可致命。這些通常看起來很膽怯的動物,還以主動出擊而聞名,即使受害者不再對牠造成威脅,牠仍會窮追不捨。2007年,牠被金氏世界紀錄收錄進「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亞洲熱帶雨林區

種類:馬來長吻鱷、侏儒河馬、大長臂猿、食蟹獴、人猿、馬來貘、花豹、馬來熊、亞洲象、孟加拉虎、大犀鳥。

 

馬來長吻鱷

馬來長吻鱷地理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西部等地的低海拔沼澤、河流和湖泊。屬於大型鱷魚,身體長度長達2.5至5.5公尺,外型像恆河鱷,

但頭部會逐漸往吻部(鼻口部)縮窄;沒有雄性恆河鱷吻端的球狀突起。背上有模糊的黑色橫條紋;眼睛虹膜為黃或棕色。 

 

侏儒河馬

侏儒河馬有個大嘴巴,身體呈短筒狀,腿短而粗,鼻孔在吻部上端,且可以關閉,除了嘴唇及尾巴有少許的剛毛之外,全身無毛,體色為灰黑色,略帶綠色。侏儒河馬白天睡覺,晚上在森林裡覓食,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躲進水中,或是藏在河邊的樹洞或洞穴裡。侏儒河馬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也會成小群活動。侏儒河馬通常於陸地上生產,一胎產一隻,初生的小河馬體重約5至7kg。

 

亞洲象

亞洲象與非洲象不同之處包括耳朵較小,背凸起呈圓形,鼻端只有一指,後腳有四趾,頭頂中間有點下凹,像m的形狀,這是與非洲象區分的重要特徵。活動時間為清晨、黃昏、夜行性,屬於樹林中的動物,白天儘量留在濃密森林裏陰涼的地方,不似非洲象般耐熱。喜愛洗泥濘、塵土浴,可以防曬、防蟲。通常會生活在水源充足之處,每天2/3以上的時間用於吃,雄象一天吃170公斤的食物,雌象180公斤;每天喝70至200公升的水。雄象有週期性的交尾期狂暴狀態,眼睛和耳朵間的洞口會分泌油性腺液,期間性情非常不穩定,很危險。

 

 

溫帶動物區

蒙古野馬、浣熊、水獺、河狸、小貓熊、美洲野牛、灰狼、林猥、亞洲黑熊、美洲山獅、小貓熊、棕熊。

 

小爪水獺

小爪水獺是所有水獺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完全長大也僅有3.5公斤重。不同於獨居性的歐亞水獺,小爪水獺通常以包括父母和子女的4至12隻家族成員為群體一起生活。小爪水獺是食肉目的動物,會用感覺敏銳的前腳在水裡找尋蝦蟹、魚和軟體動物來吃,和其他用嘴巴來獵食的水獺不同,小爪水獺在陸地上活動的時間比其他水獺長,也會發出12種以上的聲音來溝通。

 

山獅

山獅擁有粗短毛,顏色從黃棕色至灰棕色,喉頭至胸部為白色。粉紅色的鼻頭邊緣有黑色延續至唇部。尾巴長達身體的1/3,腳掌寬大,前腳四趾,後腳五趾,腳爪彎曲銳利。白天夜裡都很活躍,常利用樹木和岩石做為隱蔽,然後伏擊獵物,主要捕食鹿類和其它小型獸類,家畜也是攻擊的物件,在美洲,它是僅次於美洲虎的猛獸。

 

小貓熊

外觀既像熊又像貓,因此被稱為小貓熊。身上大部分為深棕色,四肢為黑色,蹠底(前足底部)顏色較淡,且有毛可防滑,眼睛邊緣為黑色,尾部則為環狀黑白相間。睡覺的姿態似犬貓般捲曲,將尾部繞過頭頂,或是以一肢支撐身體,將頭部縮在兩腿間的胸下休息。生性溫馴、好奇,善於攀爬,但也常在地面覓食,會發出短哨音或吱吱聲,激怒時則會以後肢站立,並發出尖銳的嘶嘶聲。當牠們興奮時會從肛門腺釋放出麝香的氣味。

 

台灣動物區

種類:山羌、梅花鹿、食蟹獴、雲豹、歐亞水瀨、台灣獼猴、穿山甲、台灣長鬃山羊、台灣黑熊。

 
山羌

台灣山羌為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一種,雌性無角,雄性有一對簡單叉角,角基前方有小隆起。其眼腺發達,遠看之下猶如四隻眼睛,故又有人稱之為「四目鹿」。台灣山羌為草食性動物,生活於闊葉林、灌叢等地,以細葉幼芽及嫩草為主食。常於清晨、傍晚,以及夜晚時出來活動、覓食,行動十分靈活、敏捷。多數獨居,全日活動,但日間活動較晚間活動多,淩晨時為活動高峰。早晨與黃昏常至水邊飲水,以眼前腺分泌物抹在樹上,建立領域。

 

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為亞洲黑熊的特有亞種,也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中體型最小的一種,牠們活躍在海拔1,200到1,800公尺的原始闊葉林或以闊葉林為主的針闊葉混合林。全身披黑色粗毛,身軀壯碩,四肢粗短,前後肢都具有五趾,掌全部裸出,齒短,圓耳,短尾,鼻骨長,下顎前端有撮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的V字型白斑。

 

穿山甲

穿山甲善於挖掘,白天蟄居於洞穴,夜晚外出活動覓食;蟲食性,食物以白蟻、螞蟻類為主,進食時以長舌黏取吞食;行動緩慢,遇危險時頭向腹部彎曲成球狀,背部朝外以避敵害。穿山甲善於爬樹,有時以前爪鉤住樹幹,以螺旋方式攀樹。若在洞口抓住其尾部,牠會張開身上的鱗片,撐於洞內,故拖出時非常困難。牠的嗅覺甚為敏銳,而視覺與聽覺則較為遲鈍。

 

熱門場館區

種類:無尾熊館、貓熊館、企鵝館

 

無尾熊

無尾熊性情溫馴,體態憨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呆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尤加利樹葉和嫩枝為食,從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由於尤加利樹葉十分粗糙,纖維相當堅硬,營養少之又少,因此,無尾熊每天都必須不停食用並咀嚼上萬次才能攝取到足夠的養分。成年無尾熊平均每天要吃400g樹葉,其體脂很低,需要不斷進食。

 

大貓熊

大貓熊身體顏色主要為黑白兩色,耳朵、眼斑、鼻頭、肩背部和四肢為黑色,其餘部位為白色。身體呈圓圓胖胖的桶型,通常雄性體型比雌性大。牠的前腳掌除具有五指外,拇指旁還長出一隻由腕骨演化成的偽拇指,可以抓握東西、取食和爬樹,因而可以用手捉拿竹子啃食,是貓科或其他熊科動物所沒有的特徵。豐滿的體態有利於牠們適應以竹為主食的生活方式和涼寒潮濕的氣候。由於生長在涼寒的地區,大貓熊小小的黑色耳朵不但逗趣,還有減少熱量散失的作用。

 

國王企鵝

國王企鵝是屬於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企鵝,僅次於「皇帝企鵝」。身高約有94至95公分,體重9至16公斤。國王企鵝寶寶顏色偏褐色,和一般企鵝最大不同在於:牠的耳部和頸部有橙黃色的斑紋、嘴形則屬於比較銳利型。國王企鵝喜歡吃的食物是魚、烏賊、鱗蝦,一天平均吃二餐、每一次要吃掉500至600公克重量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