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8招輕鬆做 簡單做好產後乳房保養

8招輕鬆做 簡單做好產後乳房保養

專業皮膚科與乳房外科醫師皆指出,許多媽咪不知道產後乳房保養的方法,所以乳頭裂傷、乳腺炎及乳房下垂的問題在門診中層出不窮,為了要維持乳房健康及美觀,有8招做法是不容媽咪錯過的獨門訣竅!

在學習保養乳房之前,媽咪應先摸清楚乳房的特性,以及產後可能會碰到的傷害,便能更重視其必要性。


Part1認識乳房

女性乳房由乳頭及柔軟的乳房肌膚所組成,兩者的特性與功能不同,乳房肌膚雖薄,但包覆了不少乳腺與脂肪,乳頭則分布較多的感覺神經,因此比起乳房肌膚相對敏感。

乳房特性

乳房肌膚

京硯聯合診所皮膚專科院長蔡逸姍表示,乳房是柔軟並具有彈性的組織,外層肌膚包覆了乳腺與脂肪,且乳房肌膚非常嬌嫩,其柔軟度更勝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膚,相對也較為容易受傷,門診中甚至有不少青少女因皮膚防禦力較差,碰到環境溫度與濕度變化劇烈時,或是內衣粗糙摩擦等,乳房就會容易出現濕疹或搔癢等現象;由此可知,平時在沖澡或按摩時,動作一定要輕柔,才不會傷害乳房肌膚。

乳頭

乳頭分布很多感覺神經,所以比起乳房肌膚,乳頭更為敏感;同理,當寶寶在喝奶時,乳頭的神經會刺激大腦中樞,便可形成促乳反應,才會有所謂的「乳陣」。每個人的乳頭外觀都不太一樣,有人為突出狀,有人的乳頭則會下陷,這些都是正常的表現,但如果內衣材質較差,可能會過度摩擦乳頭,使乳頭觸感變粗糙或受傷、色素沉澱等等情形。

不宜用過熱的水沖洗乳房

如前文所說,乳房肌膚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膚還要脆弱,如果用過熱的洗澡水與強力水柱沖洗、按摩,會沖洗掉肌膚表面的皮脂膜,使乳房肌膚更容易受傷,所以必須注意不可過度清潔。


Part2乳房常見傷害

生產過後,不管是親餵或瓶餵,媽咪的乳房必須大量工作,在這過程中若不妥善呵護,可能會引發某些乳房傷害,讓不少產後媽咪大喊吃不消,而這些常見的乳房傷害,妳都了解其原因及症狀了嗎?


乳頭裂傷

蔡逸姍醫師表示,乳頭裂傷的好發族群通常為「過度使用擠奶器的產後媽咪」,畢竟機器與寶寶吸吮的力道有所不同,有些吸乳器的吸力太強,加上媽咪又想認真把母奶擠乾淨,乳頭被過度拉扯的過程中,就會發生裂傷、流血的現象,進而使母奶成為帶些許粉色的「草莓奶」,且為了衛生安全考量,也不建議媽咪讓寶寶喝「草莓奶」,以免使寶寶喝母奶時,受到血液或乳頭傷口細菌的感染。一般來說,乳頭裂傷的疼痛都讓產後媽咪難以忍受,甚至有些媽咪會以「像被門突然快速夾到」來形容這種感覺,所以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吸乳器,在使用吸乳器時,也應調整為力道適中的強度。

乳腺炎

乳腺炎最常見的發生原因,就是媽咪沒有定時將母乳排出,通常好發於工作過度繁忙的職業婦女或半夜未定時擠乳的媽咪。一旦罹患乳腺炎,媽咪還會出現發燒、畏寒症狀,且乳房局部摸起來特別硬(也就是俗稱的「石頭奶」),並伴隨紅、腫、熱、痛等現象,這是因為乳汁淤積而導致乳腺阻塞所引發的發炎現象。

乳腺炎初期,可嘗試用高麗菜冰敷及手部輕柔按摩患部,或是請家人用嘴巴幫忙吸出乳汁,但切記不可使用疏乳棒等工具自行大力亂推,否則可能會從局部硬塊演變成整個乳房都變硬的狀況;若乳汁淤積的時間過長,出現發炎或潰瘍現象,必要時就須請乳房外科醫師協助引流,並搭配口服抗生素,避免細菌擴大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蔡逸姍醫師表示,為預防罹患乳腺炎,媽咪平常一定要擁有體力及充足睡眠,因身體太過勞累會使抵抗力下降,也會提高罹患乳腺炎的機率,所以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絕對是讓身體更加健康的不二法門。

乳房下垂

乳房下垂也是產後媽咪的惡夢之一,不只胸部「跑位」,肌膚觸感也會變皺,這兩點就足以讓很多媽咪頓失信心,不敢在老公面前展現身材。

蔡逸姍醫師解釋,懷孕期間分泌的荷爾蒙泌乳激素會使準媽媽的胸部變大,平均來看大約會增加一個到兩個罩杯;不過,許多媽咪在坐月子期間為了衝奶量,吃了不少發奶食品,加上乳腺旺盛會讓乳房體積更大,所以胸部可能會比懷孕之前增加三個罩杯以上,如果媽咪斷奶或瘦身速度太快,胸部肌膚就會突然失去支撐彈性,進而變得鬆弛,形成所謂的「布袋奶」,情況嚴重者,必須依靠手術才能恢復到懷孕之前的模樣。

蔡逸姍醫師形容,若以氣球做比喻,一旦把氣球吹得很大後再放掉,氣球就會變得很皺,與原來平滑的樣子有所不同,且隨著年紀漸大,乳房下垂的情形可能也會越明顯,「門診中曾經有產後媽咪的乳房垂到肚臍,這種情形一定要依賴手術才有辦法復原,且其實有多數想做隆乳手術的女性,都是因為產後乳房萎縮或變皺,才衍生出這個需求,並非一般大眾想像中的『單純希望自己胸部變大』;雖然不會特別禁止媽咪利用手術途徑讓自己恢復美麗,但在做手術之前,必須確認自己未來已無哺餵母乳的需求,醫師才會同意進行手術。」

色素沉澱及粗皮

因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會使女性身上許多部位出現黑色素沉澱的現象,乳頭也是其中一個好發部位,所以從懷孕開始,媽咪通常都會發現乳暈顏色變深。粗皮則好發於哺乳時期,因餵奶期間,媽咪的乳頭不斷歷經電動與人力擠壓,有時奶水怎麼擠就是不出來,還得再配合幾個按摩動作,且一天擠奶次數不只一、兩次,一個月下來,有些媽咪的乳房肌膚就會產生粗皮;欲減緩此現象,媽咪在擠奶時不可過度推擠肌膚,平常按摩乳房時,力道應適中,避免將疏乳棒當成「刮痧棒」使用,以免過猶不及。


Part3如何保養乳房

要拯救乳房健康,媽咪不可錯過這8招實用的保養技巧,只要從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累積,相信生完孩子的妳也依然能夠擁有美麗的傲人雙峰!

1、避免讓寶寶含著乳頭入睡

不少寶寶喝奶時,經常會喝到睡著,有些媽咪不忍心吵醒他,就讓寶寶含著乳頭繼續睡。不過,高濕度環境是細菌的溫床,如果乳頭長期被寶寶含在嘴中,可能會引發糜爛現象,所以媽咪再怎麼於心不忍,都不應讓寶寶含著乳頭陷入沉睡,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寶寶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次喝完母奶,到了4、5個月之後,再以副食品做為搭配,讓寶寶逐漸離開母奶,進而減少對乳頭的刺激。

2、穿戴合適的內衣

產後媽咪脹奶與沒脹奶的罩杯差距可能頗大,增加一、兩個罩杯是正常現象,有些媽咪懷孕前和產後脹奶甚至可相差四個罩杯,因此對產後媽咪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內衣,也是一大難題。蔡逸姍醫師表示,媽咪在選擇胸罩時,應以脹奶後的尺寸為準,且挑選透氣性佳、支撐性優良、包覆性佳、柔軟度適宜及純棉的內衣材質,並避免選購太多蕾絲、縫線及不符合胸型的鋼圈;此外,有些媽咪可能會有左右邊乳房不對稱的困擾,建議請可選擇為消費者量身訂做的商家製做專屬胸罩,或因應較大罩杯的乳房來購買內衣,才不會擠壓到另一側的乳頭。

3、不可快速斷奶

如果快速斷奶,就會讓乳房迅速「消風」,使乳房肌膚變皺。為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媽咪應學會漸進式斷奶,假設原本習慣每5個小時擠奶一次或親餵寶寶,可轉為每6個小時執行一次,持續一週後,再拉長至7個小時;如此一來,就可技巧性延長斷奶的時間,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對乳房肌膚造成太大的傷害。

4、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

除了媽咪抵抗力弱、沒有定時排出母奶之外,如果只讓寶寶固定吸吮某一側的乳房,也會造成乳腺炎的發生。建議媽咪可以輪流使用多種哺乳姿勢,不管是普通的抱法、橄欖球抱法、躺著餵或搭配抱枕,其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吸到不同區域的母奶,藉此讓媽咪乳汁都可順利排空,且利用不同姿勢餵奶也能避免肌肉痠痛。

5、挑對食材吃

欲維持胸部肌膚的彈性與大小,除了均衡飲食之外,媽咪還可多加攝取兩大類食物,分別為含有雌激素及膠原蛋白的食材,雌激素代表食物為大豆、黃豆相關製品及山藥,但要注意的是,媽咪需確認有無乳房和子宮相關的家族病史,若有家族病史,就不建議食用;膠原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則為黑木耳、白木耳、魚皮、豬腳,在食用豬腳時,應小心用油量,避免增加多餘脂肪。

6、平時可練健胸操

為預防胸部外擴及下垂,媽咪平時可利用下班或照顧寶寶的空閒時間鍛鍊胸大肌及手臂肌肉,以下為三種簡單的健胸操,供媽咪做為參考:

1.雙腳張開(可比髖關節稍寬),將雙手推牆,保持與胸部同寬的姿勢,再來回利用手肘推動身體,有點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

2.將一隻手臂往前畫圈,另一隻手臂則往後畫圈,來回重複數次。

3.雙手合十並互相推擠,兩隻手臂需與地面平行,維持數秒至數分鐘。

7、按摩搭配潤膚產品

過度推擠乳房肌膚,會使肌膚發生粗皮現象,蔡逸姍醫師建議,媽咪在按摩或擠奶時,最好搭配使用天然且保濕性佳的乳液、乳霜、杏仁油、乳木果油或橄欖油,才能維持肌膚潤滑度、彈性及水分,預防膚質變粗。按摩時,媽咪可用護膚產品在乳房塗一個「米」字,由乳房外側推至乳頭,重複10~20下即可。

8、選擇適合的吸乳器

吸乳器如果力道太強,一定會使乳頭受傷,媽咪不應強迫自己一定要將母奶徹底吸出,以免過猶不及。蔡逸姍醫師說明:「每個女性的乳頭及乳房都不太一樣,業者只能以平均值來研發產品,並不代表適合每個媽咪,所以媽咪一定要慎選適合自己的吸乳器,且最好手動與電動交替,如此一來,既能預防粗皮,也可避免使乳頭裂傷。」


***醫師貼心叮嚀***

如果餵奶習慣不正確,或是未妥善照護乳房肌膚,產後媽咪的確很容易出現乳房一大一小、罩杯萎縮、乳房下垂、乳頭變形、乳暈色素沉澱等問題,有些媽咪不敢在老公面前展現身材,縱使在外面與其他女性泡湯,也會覺得格外自卑,所以有必要時,可適時求助合法之整形外科醫師,進行乳頭整形術,不可誤信偏方,以免衍生出其他安全問題。

蔡逸姍醫師指出,乳暈色素沉澱會隨著時間逐漸變淡,但如果覺得恢復時間較慢,可經醫師確認是否為濕疹或其他病變,一旦排除疾病因素,就可使用醫師開立的美白藥膏或進行乳暈雷射,切記不可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乳暈漂白霜,以免使用到含有重金屬成分的商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