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全職媽咪的時間管理術

全職媽咪的時間管理術

2014年母親節前夕,美國有個廣告道出「媽媽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工作」,引起所有媽媽的共鳴。而全職媽咪的生活除了圍繞著寶寶轉,還有家務、三餐要打理,擁有個人時間的機會真是可遇不可求。在忙碌的全職媽咪生活中,該如何安排時間與調整心態,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媽咪開心呢?

全職媽咪VS職場媽咪

傳統印象中的全職媽咪,由於生活中心都是孩子跟家庭,除了照顧孩子,還必須承擔所有的家務,需要24小時待命,也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但媽咪除了照顧孩子起居,有時也會希望與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例如外出遊玩、說故事等,這些都會佔據媽咪許多的時間與精力。

而職場媽咪則會有三種困擾:第一是孩子的接送問題;第二是孩子生病時,自己無法親自照顧,此時媽咪有如「身在曹營心在漢」,內心充滿煎熬;第三則是教養方式的差異,例如與保母、公婆之間的溝通,兩方教養方式的差異,會需要媽咪從中調整,且不一定能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孩子。亞東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秉萱表示,不論是全職媽咪還是職場媽咪都有各自的辛苦,因此,做好時間管理有助於提升家庭生活品質,讓媽咪在育兒之路上更有信心。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以前的時間管理概念會強調製作備忘錄,將生活中的事情記錄下來,但這樣的模式會使得只專注於當下,並沒有達到「規劃」與「管理」。而最新的觀念認為,時間管理不只要提升處事效能,更要將重點放在值得我們關注的事。很多人認為,所謂的時間管理就是要擠出很多時間做更多事情,但周秉萱醫師表示,很多媽媽在選擇投入家庭,成為全職媽咪的時候,就是將孩子擺在第一位。但孩子不是機器人,不可能完全配合按表操課,媽媽必須釐清自己最想帶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體驗。

若媽咪投入家庭的理由是想與孩子有良好的親子互動,但生活中充滿大大小小的瑣事,媽咪可能會產生急迫性,例如:催促孩子趕快吃飯、洗澡等,如此一來,媽咪就無法在當下享受親子的互動。周秉萱醫師建議,媽咪可列出一些當天最重要的事情,例如:跟孩子享受一段用餐時光。由於這是當天最重要的行程,可以拉長這段時間,可能是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此時不要催促孩子,好好享受這段親子時光。而今天已經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了,其他瑣事就可以趕一點,安插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也請媽咪對自己寬容一些,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做到盡善盡美。

安排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

 

時間管理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品質,幫助媽咪的身心維持在最好的狀態,因此必須根據當下的狀況彈性調整和安排。當媽咪的身心狀況不佳時,寧可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活動,如與孩子一起聽音樂、讓孩子先自己玩等。假使媽咪希望一週固定唸六本故事書,精力好時就唸兩、三本,一週內有完成唸六本書的目標即可,不一定要鞭策自己每天都要做到。有些媽咪對自己要求高,有時已經很疲憊卻堅持完成唸故事的目標,但周秉萱醫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活動的品質不佳,也會影響到親子關係。

若媽咪希望每天最少有30分鐘能跟寶寶進行高品質的互動,當媽咪狀態良好時,就能將親子互動的部分放到最大,剩下的時間再完成瑣事。將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挪到體力最好時完成,其他部分就能視情況打些折扣。例如三餐碗盤可以累積一次洗;烹飪也有技巧,煮一鍋咖哩或一鍋肉可以解決兩、三天的餐點。媽咪必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其他部分就不要太苛責。「如果生命中填入的不是最重要的事,那麼做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周秉萱醫師說。

周秉萱醫師也提到,兄弟姊妹之間的互相扶持也非常重要。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因為成長學習和行動力一定有所差異,在這當中必須學會彼此分享、等待對方,媽咪必須引導他們互相陪伴、支持與等待。

可能遇到的難題與困擾

全職媽咪很常出現成就感降低,少了職場上的肯定,害怕跟社會脫節,也害怕人際關係變得窄縮,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要一直擔任全職媽咪。由於社會變遷迅速,媽咪也會擔心在工作領域及專業度會停滯,但周秉萱醫師認為,在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會累積不一樣的經驗,不等同於專業度會完全消失。而許多媽咪關心是否回歸職場的問題,與產業性質有很大的關聯。例如科技業,因為科技日新月異,離職期間不能太長,而從事教職的媽咪,除非課綱更改等狀況,否則影響可能不會太大。請育嬰假之前就要依職業類別考量到很多因素,必須預想請假年限,以及會有何影響。

很多媽咪申請育嬰假之後,又會思前想後,反而引發許多焦慮的情緒。周秉萱醫師建議,當媽咪做了這個決定,就應該要好好享受跟孩子相處的時光,這些無謂的憂慮並不會改變現在的狀態。假如媽咪已經申請育嬰假,卻仍會擔心與職場脫節,可以抽空上網搜尋相關知識,自我進修;也可以參與假日課程,當做喘息的時間,安排空檔進行短期進修,可以保持跟寶寶的互動品質,同時充實自己。

當孩子要進入正規教育時,有些媽咪會發現生活突然失去重心,是否要回到職場則端看個人意願。即便媽咪不願重回職場,身為全職媽咪也可以過得非常精采。坊間有非常多的課程可以充實自己,或是參加親子共讀會、共玩團體。只要將自己放到新的人際脈絡,就會有新的觀點、視野與經驗。周秉萱醫師鼓勵媽咪進入新的環境吸取不同經驗,生活會更豐富,也有更多體驗能與孩子分享。

 

媽咪的心理調適

全職媽咪的心理調適非常重要,由於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流逝得很快,媽咪不僅每天記錄孩子的成長,也要記錄媽咪的收穫。每天以一、兩句話,記錄自己表現好的部分,避免將情緒一直停留在過去不好的事。翻閱以前的記錄時,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優點與成就,是一個正向的自我支持。周秉萱醫師表示,媽咪要學會用支持的眼光看待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每天一、兩句話即可,不要讓記錄成長變成負擔。

提醒媽咪,不要單單記錄孩子,也可以寫下自己跟孩子的互動,在照顧寶寶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才不會在孩子進入教育階段時突然失去重心。很多職場媽咪變成全職媽咪後,才發現原來家事雜務這麼多。有時候要試著降低標準,只要三餐均衡,不一定餐餐都要非常豐盛,健康營養即可,快速料理、電鍋料理也是很好的選擇。

周秉萱醫師認為,時間管理不是為了有更多時間完成想做的事,心中真正想做的必須要當下就行動。媽咪在起床後就可以訂定一個目標,思考全職媽咪最重要的是跟孩子的互動,還有哪個部分很重要?即使這些重要的事稍微影響到吃飯、洗澡等既定事項也無妨,延遲半小時吃飯、睡覺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將該任務圓滿結束較重要。例如說故事,正進行到興頭上,卻遇到用餐時間,建議媽咪將故事說完再用餐,讓快樂的感受延續下去,用餐的氣氛也會很好。如果為了完成目標而強硬地按照規則,媽咪與孩子都會很辛苦。

不論全職媽咪還是職場媽咪,每天都留一點時間補充自我能量。由於母親的角色很微妙,必須不斷扮演付出,因此很容易忘記關照自己。周秉萱醫師強調,媽咪在時間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後,第二重要的就是留時間給自己。不需要很久,每天約20至30分鐘,可以在孩子起床前或在孩子睡了之後進行,達到放鬆與補充能量的目的。

全職媽咪的時間管理術

把握初衷與原則

現在是一個性別平權的時代,要適時讓爸爸了解全職媽咪的辛苦,夫妻之間有任何想法、需求,也必須清楚具體的提出來。儘量避免以自己為中心,如果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會帶給身邊的人很強的距離感;若是適度以別人為中心,距離感會少很多。良好的溝通不能只有單方面敘述,可以彼此討論分享,媽咪可以談論孩子的成長與瑣事,爸爸可以分享在外面的所見所聞,打開耳朵聆聽,才能真正達到溝通與交流。

周秉萱醫師建議,新手媽咪儘量將寶寶的作息調整規律。一般而言,寶寶在早上和下午會有一段較長的睡眠時間,可以的話,媽咪可在這段時間進行令自己放鬆的活動。不一定要急著做完家務,先把重要的事情完成,剩下時間再處理家務。新手媽咪較常遇到孩子哭鬧不休,需要花時間與他磨合,互相調整生活作息。

而坊間流傳各式各樣的育兒法,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必須先了解孩子的習性,歸納出孩子的生活作息,才能妥善安排時間。周秉萱醫師強調,最重要的事情並非洗衣、洗碗、拖地等雜務,而是與親子之間的互動,這也是選擇做為全職媽媽的目的,必須要把握初衷與原則。

常見問題Q&A

 

我該不該成為全職媽咪?

是否成為全職媽咪必須考量個人需求與生涯規劃,有些媽咪很清楚自己不會為了孩子而退居家中,她們會希望能有自己的事業與成就;但有些媽咪卻覺得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對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在下決定前要想清楚,並且時常回想自己的初衷,想想當初的決定,這會支持媽咪繼續往前走。全職媽咪一定會面臨孩子逐漸長大,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很重要。

全職媽咪如何重回職場?

若要重回職場,前三、四個月就要開始準備了,包含涉獵相關領域的產業脈動,以及提前告知同事即將回到工作岡位。媽咪剛回到職場時,可將自己的標準降低一些,以一至兩個月為期,找回工作的手感與熟悉度,也不要有太多壓力。預先告知同事是要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狀態跟之前不太一樣,請他們給予一些協助,讓大家知道媽咪需要一點時間適應。有些人回到工作崗位後,發現自己生疏了,但周秉萱醫師表示,其實這是正常的,不代表媽咪失去專業性或沒有能力,只是需要時間熟悉。

如何照顧兩個以上的孩子?

有些媽咪會擔心疏忽大寶,此時可與大寶結為聯盟,指派任務給大寶,例如拿奶瓶、拿尿布,並且給予稱讚。如果寶寶哭鬧,可以與大寶一起唱歌、跳舞或畫圖逗寶寶開心,有助於增進手足感情。在大寶幫忙的過程中,與媽咪也有互動,不會認為被忽略,親子間的感情反而會更緊密。

周秉萱醫師也建議,媽咪要跟大寶有獨處的時間,例如二寶睡著後,詢問孩子想做什麼,建立大寶的專屬時間。也儘可能將兩個孩子的作息調整一致,若是經濟能力許可,可聘請鐘點清潔人員,將不重要的事外包出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