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想像力無所不在.多看多玩多說 或許有的父母自認沒有什麼想像力,不知該如何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其實想像力無所不在。

郭恆祺表示,他很愛帶5歲的兒子看雲。「因為天空是大自然的畫布,而孩子的心是畢卡索。抬頭看世界的第一歩,就是看變幻莫測的雲朵,從雲的形狀、移動和變化,都可讓父母和孩子有觀察和言語上的互動,建議用相機或畫筆記錄你們看到的雲朵和感覺」,就在過程中,想像力已不知不覺隱身其中。

郭恆祺指出,兒子因為本來就熱愛研究世界各國國旗和地圖,在看雲時,就會特別找和這個主題相關的形狀,說出「今天的天空好澳大利亞哦!」原來他看到袋鼠國澳洲形狀的雲朵;或是「我今天要把雲吃到飽!」又自然將想像空間延伸到文學領域。

引導1‧讀繪本

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孩子愛聽父母編故事

大家都知道閱讀好處多,郭恆祺強調,「閱讀的習慣和底子一定要從小就建立,它千古不變,可說是發揮想像力的最佳源頭」。近幾年來,在各界推動親子共讀的努力下,不少父母會利用親子共處的時光,說故事、讀繪本給幼兒聽,而孩子也在懵懵懂懂中養成了閱讀習慣。有些父母本身就具有說故事的能力,光是將自身成長經驗編成一段段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就引起他聆聽的興趣與好奇。

在虛虛實實的情節中,醞釀了孩子的想像能力,耳濡目染下,他也要講故事給父母聽,即使只有三言兩語,但已可感覺到孩子的想像力正蓄勢待發,很快地,他將自在翱翔於想像的國度中。

繪本內容表現多元

當然,多數父母說的故事取材自繪本,卓志惠表示,「繪本以圖畫為主,配上言簡意賅的文字,甚至有的繪本完全沒有文字,僅有圖畫而已。由於繪本的題材廣泛,不論是故事內容或插畫表現,都可引發孩子無限的想像」。她進一步指出關於繪本的製作方式,可能是先以文字的故事發想來創作,或是先有圖像再行編寫故事,而這兩者構思方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想像力。

因此,當幼兒在翻閱以海闊天空的想像力交織而成的繪本時,除了有多元的感受外,無形中,也會啟動想像的開關。從小讓幼兒多看繪本,不只開啟他的視野,也在心田灑下一顆顆的想像種籽,在陽光、空氣和水分的孕育下,將會開出一朵朵匯聚想像力、創造力、鑑賞力的美麗花朵!

Point

讀繪本給孩子聽,剛開始,父母可能照本宣科,不過,隨著孩子反覆聽過幾次,對故事有一定的熟悉度,父母不妨改開放式的問法,如「奇奇說什麼了」、「怪怪會怎樣呢」、「妙妙要去哪裡」、「如果你是奇奇,會怎麼做?」孩子的回答不一定要與繪本相同,畢竟當他有想法時,改編故事是必然的結果,就跟孩子一起改編故事吧!

引導2‧多塗鴉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忘情畫畫是本能

幼兒愛塗鴉,總是聚精會神的畫個不停,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塗鴉看似是無意義的亂畫,卻是一種兒童與生來俱的本能,卓志惠表示,「當孩子有站立能力時,即已具備塗鴉的本領了」,她建議,相較彩色筆的出水量固定,讓孩子使用粉蠟筆塗鴉,可隨著孩子使用不同力道,畫出粗細不同、顏色濃淡有所變化的線條。

她指出,塗鴉最早期出現的圖像,多半是上下左右的線條,或圓形的重複線條,兒童繪畫與心理學家稱為「錯畫」或「塗鴉畫」,父母可配合他的語言能力,引導孩子對說出對這些線條的註解,經過他的說明,你會發現,這可是一幅很有意義的巨作唷!

在特定地點進行

面對幼兒的愛塗鴉,或許令有些家長擔心,孩子隨手拿起筆,就把家中的牆壁當畫紙,該怎麼辦?卓志惠表示,千萬不要因此而阻止孩子塗鴉,而是讓他了解,畫畫必須被限制在特定的範圍或定點,而不是隨意在任何地方想畫就畫,這樣既能養成規律,也能減少家長後續的清潔困擾。

她建議,可買一些全開大小的畫紙,貼在家中某一角落的牆壁上,讓孩子可自由的在紙上塗鴉,畫滿了,再換新的一張,不僅滿足了孩子愛畫牆壁的渴望,也省去父母後續清理的問題。卓志惠提醒,孩子塗鴉看似是沒有具象的表現,其實是幼兒的心理反應,請父母不要用「像不像」評斷,或一味讚美「你畫得好棒」,而是當個好聽眾,聽孩子用純真的語言解說畫的意義。

Point

卓志惠指出,幼兒剛開始拿筆畫畫,往往都是先由單色開始進行,但時間一久,他就會開始嘗試用其他顏色,漸漸地,他們會使用不同顏色,呈現內心不同的情緒,或許父母會看到孩子在畫家中不同成員時,會各自有一代表色,不妨問他,「為什麼媽媽是紅色的?」

引導3‧聽音樂

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喜歡音樂是天性

隨著音樂擺動身體可說是人類天性,即使是小小嬰兒也不例外,只要掛在嬰兒床上的音樂鈴發出聲音,就會看到寶寶轉頭尋找聲源,嘴巴跟著咿咿呀呀,手腳也不自覺得跟著旋律擺動,更不要說行動自如的bobo,聽到音樂,跟著哼唱、拍手,甚至手舞足蹈,陶醉的模樣,就像是站在舞台上表演的大明星。卓志惠表示,「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感情的一門藝術,雖然看不見、摸不到,卻能藉由聽覺直達人們的心靈深處」。藏不住情緒變化的幼兒,還無法用語言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時,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感情,不著痕跡抒發了幼兒的內心感受,所以,幼兒無不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她說,音樂可引起情感上的衝動,對於幼兒的智能發展頗有助益,「藉由音樂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提高幼兒的聽覺辨別能力和敏感性」。

律動中展現想像力

孩子隨著音樂會自然的搖擺身體,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喔,卓志惠指出,根據音樂的情緒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稱為「律動」,幼兒以身體各部位的動態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不只是運動身體,更是讓思想、靈魂、肢體及感官全面參與的綜合表現。放一段音樂同時給幾個孩子聽,請他們即興想像「自己是哪一種動物」,你會看到,每個孩子所呈現的樣貌大不相同,有人是蠕動的毛毛蟲,有人則是活潑的小白兔或慵懶的獅子,問他們「為什麼」,每個孩子各有獨特想法,但共同點就是他們都發揮了想像力,各自賦予音樂不一樣的詮釋。

Point

對幼兒而言,音樂的意義是聲音的發現與探索,在大自然聲音與人聲之外,樂器也是聲源之一,幼兒階段的樂器經驗,宛如一場探索聲音之旅,透過敲打了解音樂的元素,如音色、節奏、音量變化、曲調等,就讓孩子自由探索樂器的奧祕吧!

引導4‧玩黏土

幼兒愛玩塑形遊戲

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可塑性高的黏土,不論是揉、抓、戳、壓、捏、擠、拍、打,都是提供孩子觸覺刺激、學習控制動作力量及控制的好素材,更是他發揮想像力的好玩具,因為不論他捏出什麼東西,都有他的理由。卓志惠指出,「遊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全部生活」,在遊戲過程中,孩子的心自由自在,充滿快樂和滿足,並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建立各種概念及增進動作和肌肉的協調發展,從中學習表達情緒、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讓大人看到與眾不同的創意展現。

她說,「大部分的幼兒都喜歡從事塑形的遊戲,其中的黏土創作遊戲,正是一種需要手腦並用且富含無限創意的遊戲」,幼兒透過黏土捏塑探索形體,也將對具體之物的想像能力展露無遺。

黏土沙子都好玩

卓志惠提醒,對於4歲以前的孩子玩黏土,父母不需要求他做出美麗或完整的造型,畢竟親自動手做的過程,才是幼兒發展學習所應重視的。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遠比模擬實物塑形要重要得多。事實上,經過不斷練習和捏塑經驗的累積,在造型的組合和拆解表現上,孩子會逐漸展現想像力並培養出創造力。

與黏土有異曲同功之妙的是玩沙,沙子與很多物品的觸感不同,抓起一把沙,讓它慢慢從指間滑落,提供觸覺豐富的感受;若加上不同比例的水,更是充滿不可知的變化性,因為充滿變化,提供更多想像的空間,對孩子而言,是極富吸引力的「玩具」,如果有機會看孩子玩沙,你會發現他是多麼樂此不疲!

Point

黏土的材質有許多種,且適合使用年齡各不相同,父母選購時應看清產品標示,並注意材質應為無毒性。孩子捏塑時,務必禁止一邊吃食物,一邊玩黏土,遊戲結束後,儘快洗淨雙手,再讓孩子拿東西吃。千萬不要為了「怕髒」,而剝奪孩子玩的機會。

引導5‧玩積木發揮想像力‧創造獨特超能力:引導篇

成長必備玩具

根據英國「教師與講師協會」警告,愈來愈多學童因為習慣使用3C產品,變得不愛動腦拼積木,也無法專注在一件事物上,並在社交能力上出現困難。卓志惠指出,比起一般的聲光、機械類玩具,積木能陪伴孩子的年限更久,因為積木可依不同階段的能力發展,而有不同的玩法,從最初的認識形狀、顏色和數量,學習分類與配對的概念,並在堆疊中,練習大小肌肉的控制力與手眼協調的能力;也可隨個人想法變換出各式的造型,透過想像力及創造力的發揮,積木可被賦予成不一樣的意義,如各式建築物、軌道;而在反覆的堆疊、倒塌、再堆疊的經驗中,可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甚至在與其他人一起玩時,可養成合作精神,並學習分享,好處多多,堪稱是幼兒成長的必備玩具! 

玩積木各自展現不同能力

積木起源於建築的模型,以最基本的立方體圖型,創造出特別的模型。如今,積木的形式有很多種,無論哪一種,都可讓孩子利用不同形狀的積木,隨著認識周遭的生活物品愈多,愈能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藉由堆疊、重組等方式,拼出他所要的造型。加上變化多端的積木可吸引幼兒目光的時間較長,無形中,也訓練了孩子的專注力。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能力雖各不相同,卻都同時能以積木展現長處所在,有人堆疊出漂亮或創意無限的作品,有人則是從中習得空間概念或機械原理,不得不說,積木在孩子玩具堆中的地位不僅歷久不衰,更有歷久彌新的價值。

Point

當前積木的種類不少,依各種顔色、材質和形狀而有不同的產品,究竟哪一種才最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並激發潛能?父母不妨依據孩子年齡挑選,讓他覺得好玩最重要,否則容易有挫折感。年紀小可選簡單的,年紀大一點就得選能夠讓他自由創意的積木。另外,注意材質,避免讓孩子受到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