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7種孕期常見荷爾蒙的功能

7種孕期常見荷爾蒙的功能

孕育新生命著實是一大工程!為了胎兒能夠順利在子宮內成長,生理啟動了不少保護功能,其中之一就是「荷爾蒙」的改變,雖然荷爾蒙只是微量物質,卻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可輕忽!

懷孕,可說是對女性的一大挑戰!除了外形的明顯改變,生理上也充滿大變化!為了讓小小的受精卵能順利在體內發育、成長,直到出生,體內所有的器官都必須合作,共同營造一個適合胎兒生長的環境,其中,荷爾蒙堪稱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 

微量物質‧影響其他器官

說起「荷爾蒙」,可說是無人不知,但這究竟是何物?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兼產科病房主任黃建霈指出,「荷爾蒙是一種微量化學物質,由某器官所分泌,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質,經由血液循環系統影響到其他器官」。不同種類的荷爾蒙,其成分不同,其功能也各不相同,如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等。

懷孕過程中,有些荷爾蒙的分泌情況會改變,目的是為了保護胚胎能夠在子宮順利發育成長,直到出生。究竟孕期有哪些荷爾蒙改變分泌狀況呢? 

 

1.黃體素(Progesterone)

分泌來源:排卵後,濾泡會變成黃體並分泌;受孕約12週後,由胎盤大量分泌來接手。

黃體素,原本就是存在人體內的一種女性荷爾蒙。在女性開始排卵之後產生,排卵後,濾泡會變成黃體,黃體就會製造黃體素。黃建霈醫師指出,若想順利受孕,必須分泌足夠的黃體素;受孕約12週後,黃體素由胎盤大量分泌,濃度會比未懷孕女性增加很多。這是為了穩定子宮內膜,讓受精卵著床得更好、更穩定,並提供胎兒良好的生長環境,甚至降低母體的免疫反應,避免胎兒受到母體排斥。一直到將要生產時,當胎兒釋放訊息,促使黃體素的分泌量降低,子宮才會開始收縮。他補充,黃體素若不足,子宮內膜不穩定而容易早期流產;若曾有早產病史,目前又有症狀的話,會開立黃體素藥物以維持子宮的穩定性。

濃度提高的黃體素,會為孕媽咪帶來哪些影響呢?黃建霈醫師表示,為了提供胎兒穩定的居住空間,黃體素會降低子宮收縮的速度,因此,與子宮同為平滑肌的消化道亦同步受到影響,消化道肌肉因黃體素而鬆弛、並減緩了蠕動的速度,使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增加,容易有脹氣引起的不適。再者,食物因在消化道時間停留愈久,水分被吸收愈多,加上腸道受到日益變大的子宮壓迫,蠕動速度變慢,容易導致便祕問題;另外,黃體素增加使水分容易積存在下半身,進而出現水腫。 

不適的改善方式

黃體素增加引起的孕期不適,極為常見,黃建霈醫師提出改善不適的建議:

  • 脹氣:避免吃蛋白質含量高或容易發酵的食物,減少脹氣的發生。
  • 便祕:增加水分與纖維質的攝取,增進腸道蠕動;適度運動或走動,也可促進腸道蠕動。
  • 水腫:針對水腫部位可局部熱敷或按摩。

 

2.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分泌來源:腎上腺

懷孕後,不少孕婦覺得自己的膚質變得比較差,且膚色看起來似乎黑了點,甚至在懷孕中期時,從肚臍到恥骨間,還多了一條清晰可見的黑紋──妊娠腹中線,臉上的雀斑、痣也比孕前更多、更明顯,黃建霈醫師說,「這是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刺激皮膚組織,增加黑色素的分泌與沉澱」。 

不適的改善方式

不少孕媽咪在意皮膚的狀況,希望藉由塗抹保養品來改善,不過,這是荷爾蒙的威力,即使塗抹再多的保養品,改善效果並不大。黃建霈醫師建議,做好清潔、保濕的工作,並避免長時間日曬,等孕期結束,皮膚狀況自然就會好轉。  

 

3.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分泌來源:受孕後10~14天開始,由胎盤絨毛膜滋養層細胞所分泌。

這是確認是否懷孕的重要指標,黃建霈醫師說,在受孕後10~14天開始,由胎盤絨毛膜滋養層細胞所分泌,幫助胎盤形成;它也會抑制卵巢不要再排卵,並增加黃體素與雌激素,以刺激胎盤的順利發展,「是孕期特有的荷爾蒙」。

他指出,懷孕初期,此濃度會一直上升,每隔兩天就會增加1.5倍,但並非持續增加,約在第12~16週達到高峰,此後便慢慢下降,一直到懷孕末期。「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並未對孕婦的身體有任何改變,不過,在濃度不斷上升的階段,不免有些孕媽咪容易有孕吐的困擾」。過去,曾有一種說法,「如果孕吐嚴重的話,表示胎兒健康」,但黃建霈醫師表示,「這也只能說是胎盤功能不錯,分泌量較高,並不能以此斷定胎兒是否較為健康,未受孕吐困擾的媽媽一樣能生下健康寶寶」。

黃建霈醫師補充,濃度上升太快時,除了容易引起妊娠孕吐,可能是懷有多胞胎,因需要更高的濃度維持胚胎的穩定性,因此,害喜現象比懷單胞胎者來得更嚴重;或與疾病有關,如懷了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細胞癌等;濃度上升慢的話,則要懷疑是否有子宮外孕的問題。 

不適的改善方式

懷孕初期,媽咪因孕吐而感到不適,可能是hCG的濃度持續上升,而身體尚未適應,或是懷孕造成心理的壓力而影響生理,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此外,黃建霈醫師提醒,「如果孕媽咪原來即腸胃功能不佳,如胃酸多、易有腸胃炎的問題,這時會更容易想吐」。黃建霈醫師在臨床上,曾碰過一位孕婦想吐,抽絲剝繭後,是因為盲腸炎所致,因此,需要鑑別嘔吐是單純的孕吐,或是腸胃功能不佳,甚至是疾病所導致。

  • 症狀輕微:
    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並選擇易消化且味道清淡的食物。
  • 因腸胃疾病所致:
    應找醫師診治,並考慮用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來改善不適。
  • 單純的孕吐:
    可補充維生素B6改善。
  • 嚴重的妊娠孕吐:
    需要就醫治療,避免出現脫水症狀。若有需要,偶爾會用到抑制嘔吐的藥物,緩解不適。他表示,「如果一天吐上5、6次,持續3天以上,且體重明顯下降,請務必就醫」。 

4.泌乳激素(Prolactin)

分泌來源:由腦下垂體分泌

泌乳激素是腦下垂體所產生的內分泌荷爾蒙,主要功能在增進乳腺分泌乳汁,黃建霈醫師指出,「雖有泌乳激素增進乳腺分泌乳汁,但產後仍需藉由寶寶吸吮乳頭來刺激乳汁分泌」。在孕期,泌乳激素會受到黃體素的抑制,功能還未開始運轉;產後,則是黃體素與雌激素的量減少,泌乳激素則取而代之。當泌乳激素增加到一定濃度,會抑制卵巢排卵功能,造成不排卵及不孕,這也是為何哺餵母乳的媽媽可自然避孕的原因。

若孕前泌乳激素過高,他說,「只要沒症狀,問題不大;若原來需要長期服藥,則在懷孕期也大多可暫停服藥」。
 

不適的改善方式

由於產後的泌乳激素分泌量激增,導致較多血液流入乳房,而使乳房脹大,並易有脹痛感,他建議,隨著乳房的改變,選擇合適的寬鬆內衣,以減輕乳房外部的壓迫。如有不適,則隨時請教醫師。 

5.雌激素(Oestrogen)

分泌來源:主要由卵巢、胎盤分泌,少量來自腎上腺。

雌激素即為動情素,是大家熟悉的女性荷爾蒙,女性在青春期開始會大量分泌,促使第二性徵發育成熟。孕期,黃體素和雌激素會維持高濃度,讓子宮成為一個適合胎兒生長的安全環境,並促進子宮頸腺體的分泌。

黃建霈醫師指出,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體內雌激素分泌逐漸增多,加上骨盆腔與子宮頸充血,使陰道黏膜增生、子宮頸腺體分泌黏液而造成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分泌物增加,是一種正常生理變化,讓細菌不易逆流而上造成感染」,雌激素分泌量的多寡,主要由卵巢及腎上腺分泌,也與周邊的脂肪組織有關,換言之,因每個人體重不同而稍有差異,胖者分泌量較多、瘦者則較少。懷孕後期,此現象更明顯,這是為了讓陰道能夠提早做好生產的準備。他表示,只要陰道分泌物呈白色透明狀、無特殊味道,都是正常現象。反之,若觀察到分泌物異常增加,且有味道、特別的顏色(如黃綠、咖啡或紅色)及呈黏稠的塊狀,可能是因感染或其他疾病而引起,應儘速就醫。

他補充,孕期雌激素大量增加還會造成以下狀況:使孕媽咪的頭髮維持較長的生命週期,產後則出現密集掉髮的狀況;皮膚上出現紅斑,則是微血管受到雌激素的刺激增生所造成。 

不適的改善方式

黃建霈醫師指出,雌激素分泌量增加引起的問題,可藉由以下方式改善:

  • 陰道分泌物增加:
    若覺得陰道分泌物增加令人不舒服,不妨以勤擦拭或換內褲來改善,避免長時間使用衛生護墊,以免增加感染機會。
  • 皮膚問題:
    雖然孕期易讓黑色素沉澱,而讓斑點顏色變得更深,不過,產後會逐漸消退,孕期不忘做好防曬,避免紫外線加速黑色素的製造,而讓狀況更糟。 

6.人類胎盤乳糖激素(HPL)

分泌來源:由胎盤分泌

黃建霈醫師指出,「在妊娠20幾週時,胎盤會快速分泌人類胎盤乳糖激素,使得血糖升高,大多數孕婦能夠適時調節,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但有少數媽咪體內胰島素製造量不夠,而處於高血糖狀態,因此產生妊娠糖尿病,這也是孕媽咪為何在24到28週時,在產檢時接受糖尿病篩檢的原因」。他解釋,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變化是會隨著懷孕期的增加、人類胎盤乳糖激素、動情素及黃體素等荷爾蒙分泌濃度的升高而改變,一旦身體對胰島素的阻力增加,胰島素的需求量便會更加大,而妊娠糖尿病也就這樣悄悄的發生。

當血糖利用率低時,孕媽咪會產生飢餓感;利用率好的話,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給胎兒,使得胎兒體重過重,而可能面臨巨嬰症、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低血糖症、新生兒黃疸症或低血鈣等多種麻煩的狀況,同時,也讓孕婦置身生產風險中,不可不慎。 

不適的改善方式

通常,孕期血糖異常的孕媽咪,可透過良好的生活作息、飲食控制與運動以達到血糖的理想範圍;若是嚴重的話,則需經醫師及照顧小組教導後,自行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

7.鬆弛素(relaxin

分泌來源:由胎盤分泌

孕程可說是體驗人體奧妙的最佳時機,想一想,原本約一個拳頭大小的子宮,如何能讓日益長大的胎兒居住其中?胎兒又如何順利從幽暗通道娩出?原來是由胎盤所分泌的鬆弛素與黃體素,共同讓懸吊子宮的韌帶放鬆、變軟,以增加骨盆的伸縮性,使骨盆空間變大,容納愈來愈大的子宮;並使骨盆出口變寬,好讓胎兒可順利娩出。黃建霈醫師表示,「通常在臨盆前的分泌量達到高峰期,生產後逐漸下降,約在產後三個月時可恢復正常。

然而,鬆弛素不只放鬆了骨盆韌帶,往往使骼關節、恥骨韌帶也過分鬆弛,進而造成關節痠痛、恥骨聯合分離。這時,身體各部位關節將不如以往來得有彈性,尤其是骨盆關節、下背關節及膝關節,黃建霈醫師說,「偶有孕婦抱怨甚至走一走都會聽到骨盆骨頭有『ㄎㄚ、ㄎㄚ』的聲音」。

一般準媽媽常見的疼痛部位為「腹股溝」和「恥骨聯合」,腹股溝的疼痛與子宮擴大有關,因子宮兩側的圓韌帶受到拉扯,若是久站或走路時間過長,腹股溝會特別痠痛;恥骨聯合處也因為兩片恥骨的距離增加,而易讓孕婦感到行動會痛,「最厲害的時候常是在剛生產完,因兩片恥骨處於最大的距離」。 

不適的改善方式

由於鬆弛素連帶影響身體其他關節韌帶變得鬆弛,支撐力減弱,而產生腰痠背痛的症狀,加上體重增加,更加重了腰背負擔,超出肌肉強度所能負荷的能力,黃建霈醫師建議,平日養成適當運動的習慣,以保持肌肉良好的彈性;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每隔一段時間可起身慢慢活動筋骨,同時應減少讓身體有過大的伸展與彎曲動作;也可使用托腹帶分擔承重量。

他表示,當胎兒過大使母體難以承受時,可考慮是否讓媽媽提早生產?但必須在週數夠大、子宮頸是否成熟的狀況下,以「介入是好處大於壞處」考量進行催生與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