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教養魔法棒‧社交技巧的學習

教養魔法棒‧社交技巧的學習

人與人之間互動是一來一往的過程,遊戲,就是能激發孩子互動的最好媒介,不同的遊戲也能帶來不同的互動方式。

社交技巧的學習自從科技愈來愈發達,許多人都透過3C產品互動,就連孩子也不例外,人與人真實的接觸反而變少,加上家庭裡的孩子愈生愈少,多數獨生子女們如果很少機會與同齡孩子相處,也不常接收其他孩子的刺激,就可能較缺乏與他人相處的技巧。我常在不同環境都遇過這樣的孩子,他們害怕陌生人,通常獨自遊戲,不會主動邀約其他孩子玩,甚至對他人沒什麼興趣或反應,在社交技巧上有困難的孩子,在往後人際關係學習的道路上也會走得較辛苦。

該如何建立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實有幾個方法很簡單,首要之務是願意在每週安排一些時間,製造孩子和其他孩子相處的機會,讓他們練習社交技巧,最好是家人以外的人,可以是親朋好友或鄰居的孩子,有意願投資時間後,接下來爸爸媽媽就可以嘗試看看以下的小技巧喔! 

讓孩子多接觸人群

上個月我報名一門關於兒童攝影的課,Aidan擔任小模特兒,老師在課堂上教導攝影時和孩子互動的技巧,其中包括讓孩子熱身,在互動中與孩子建立關係的訣竅,接著老師就帶著班上同學和Aidan一起去公園直接示範教學。

雖然個性外向的Aidan和陌生人接觸不會怕生,但同時要面對十幾個拿著相機對他猛拍的阿姨和叔叔倒是第一次,本來我有點擔心他會排斥,結果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兩個小時的拍攝過程裡,Aidan捧場了許多攝影老師的笑話,跟年紀相仿的小孩馬上玩在一起,也大方地和其他成年人對話,這趟實務操作的拍攝過程完美結束後,攝影老師(小朱爸)誇讚Aidan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和人群熱絡起來,配合度也是「極品」等級喔!

回家路上我開始思考,Aidan對人有興趣,喜歡和別人互動不完全是天生的特質,也是後天環境塑造出來的。怎麼說呢?一直以來我都堅持要自己帶孩子,加上必須工作,Aidan從小就跟著我去教育中心上班,坐在娃娃椅上看老師和小朋友上課,每天都接觸到不同老師、家長和小朋友,加上我是個一有機會就帶他往外跑的媽媽,久而久之讓Aidan養成不害怕接觸人群,反而會對他人產生好奇心。

由此可知,雖然天生氣質會主宰孩子的學習方向,但其實在很多的心理和教育界的研究都證實,後天的環境影響才是塑造孩子的關鍵,想要孩子不怕生,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走入人群,多製造孩子與他人相處的機會! 

社交技巧的學習

找到適合的玩伴,火花才會開始!

社交技巧對許多孩子而言,都是個相當困難的課題,為了讓孩子在與其他孩子互動過程中,能有多一些的成功經驗,選擇合適玩伴是關鍵的一步!如果孩子的個性溫和,一開始和霸氣十足或是愛主導一切的孩子相處,可能讓個性溫和的孩子更退縮,無法產生正向互動,甚至不好的經驗可能會留下負面印象,造成孩子在社交上缺乏自信以及減少互動的動機。

父母如何判斷哪一類型的小朋友適合當孩子的玩伴?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就是平時多留意孩子會注意哪類型的小朋友,父母可以在觀察後問自己幾個問題:當孩子接觸同儕時,他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為何?是開心的還是焦慮的?孩子會主動想要接近同儕嗎?就算他正在玩自己的玩具,眼神會不會偶爾注視某一個小朋友?綜合以上的觀察,若孩子對同儕出現一些正向的反應,這類型的小朋友也許就是合適的玩伴喔! 

設計情境與玩伴互動

找到適合的玩伴後,接下來就是要醞釀氣氛,有些孩子需要時間暖身,才會願意和別人開始互動,家長可運用幾個小技巧讓孩子在同伴面前放鬆:

1.先準備好一個特別的活動、玩具或遊戲

這個活動、玩具或遊戲,最好是兩個孩子都有興趣但是平常不常接觸的,每當他們玩在一起時,這個活動、玩具或遊戲就會出現,可以成為他們互動的媒介,也能為彼此帶來好感。

2.大人先跳進來玩

孩子如果害羞或還不想參與,先別心急,有時過於勉強反而會減低孩子想要參與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做的,就是假裝不在意孩子想不想玩,自己先與另一個孩子玩起來,當家長愈能營造好玩的氣氛時,孩子就會愈渴望加入,一旦孩子表現出有興趣的樣子,就可以技巧性地讓孩子加入,爸爸媽媽再慢慢退出遊戲。 

透過遊戲激發互動

人與人之間互動是一來一往的過程,遊戲,就是能激發孩子互動的最好媒介。當然,不同的遊戲能帶來不同的互動方式,選擇遊戲類別也是讓孩子產生互動的重點之一!當孩子年紀還小,心智能力還未成熟時,要求孩子玩遊戲時學會輪流,是超出他們能力以外的事,可以先藉由一些遊戲方法讓孩子建立基礎概念。像是兩人一起搭建積木,一人放一個積木,做成高高的鐵塔,或是讓孩子面對面坐在地上滑動車子,一個人推動小車、另一個人接,再互換角色,就能達到一來一往的目的。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理解力後,遊戲的複雜度就可以繼續增加,從我以往教導孩子的經驗中,發現桌遊是個不錯的選擇。桌遊有一定的遊戲規則,孩子在重複性的遊玩中,可以心領神會輪流的概念,還能同時觀察對方的喜好及反應,再學習做出適當的回應,互動的火花就此開始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