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前調養> 觀察體質‧適時健檢:從中西醫看孕前準備

觀察體質‧適時健檢:從中西醫看孕前準備

當女性開始計畫懷孕時,都希望能以最佳狀態,孕育出健健康康的寶寶;因此,「孕前準備」成為她們的重點規劃。然而,現代職業婦女比例高,晚婚、忙碌、飲食不穩定……等;中西醫方法如何並用,才能幫助自己,達到成功懷孕的目的呢?

中醫和西醫看「孕前準備」,可說是角度大不同。但無論如何,這兩大專業領域的共通點一致,都希望能幫助想要懷孕的夫妻,打好生理基礎,讓受精卵順利著床、成長,以孕育出健健康康的胎兒。 

Part 1:中醫觀點

孕前調理大原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專任主治醫師鄭婷宜表示,從中醫角度切入,計畫懷孕者,通常須調理腎、肝及脾臟的功能。這三臟功能運行正常,方能有好的卵子品質,才可以正常地排卵、順利地精卵結合與著床,且著床後胎元(胎兒)才能穩固成長。

鄭婷宜中醫師進一步說明,這是因為脾的功能為幫助營養物質消化及吸收,所以脾運化正常,可間接幫助強健其他的臟腑,且可使得身體的氣血充沛;而腎臟有貯藏精氣的功能,腎氣充沛,月經量方能正常;肝氣的運行須順暢,卵子才能順利排出、月經如期來潮。


掌握適合時間點

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甚多,生理狀態自然受到不少影響。因此,她建議想懷孕的婦女,可在準備懷孕前三個月開始進行調理身體,如果身體健康不理想,可以在前六個月至一年進行調養。若是夫妻皆調理身體,會對受孕更有幫助。

 

從了解不同體質開始

中醫學觀念中,會從觀察和了解一個人的體質,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向。鄭婷宜中醫師表示,一般會從女性的月經、白帶及平日其他體徵(如怕冷怕熱、口乾與否、大小便、筋骨是否強健、舌頭及脈象等),綜合判斷她的體質狀況:寒、熱、虛、實。

一般來說,寒性體質在中醫學被稱為「陽虛」,熱性體質為「陰虛」,虛的體質包含五臟(肝、心、脾、肺、腎)虛損或氣血虧虛;至於實的體質,則包含肝氣滯、血液凝滯、痰濕阻滯、或實火(火氣,如發炎)。


孕前須調理的體質

‧脾腎陽虛的體質:腰部、膝蓋易感到痠痛無力,月經時常晚來,且有白帶量多、質清稀等狀況。

‧氣血不足的體質:容易頭暈,面色白而無光澤或皮膚蠟黃,月經量偏少。

‧肝氣滯的體質:月經來之前乳房會脹痛,下腹也會有脹滿的感覺,有的人甚至容易有腸胃道脹氣的不適。

‧肝腎陰虛的體質:月經量偏少,有時候會提前來潮,且有口乾口渴的感覺,眼睛也會乾澀。

‧痰濕的體質:白帶的量多呈稠狀,身體容易浮腫,胃悶脹。

‧血瘀的體質:常有經痛,月經時的血塊多。


藥物搭配針灸‧補虛袪實

鄭婷宜中醫師表示,針對上述體質,中醫的治療和調理方法多採「虛者補之,實則瀉之(袪除之)」,以強健體內生殖功能,提升卵子的品質、增加受孕及孕後的穩定性。

治療方面,可單只服用中藥,有些情況會採中藥和針灸兩者搭配,以期達相輔相成的功效。針灸常使用穴位如足三里(健脾,強健身體)、關元或中極(補腎,有益生殖功能)、太谿(補腎)。 


食補+生活‧幫助增加受孕機會

鄭婷宜中醫師表示,有一些飲食也有補益的功效,可以增加受孕機會;而有些飲食,應少去食用,如寒涼的食物。另外,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攝取天然食材:飲食調理方面,如果是平日容易疲倦、體力不佳的女性,建議多食用「補益氣血、補腎氣」的天然食材,如胡蘿蔔、烏骨雞、排骨、紅棗、桂圓、牛肉、雞肉、紅豆、蓮子、鯽魚、鱔魚、蝦、海參、黑芝麻、櫻桃、紅薯、栗子、香菇、核桃等。

‧避免寒涼食物:寒涼食物會影響氣血循環,而且影響胃腸的功能,如筍、西瓜、橘子、綠豆等,會促使氣的運行功能變差;油膩及甜食,會影響脾的功能(腸胃的機能),使身體產生痰濕,會阻滯氣機的運作;兩類都應減量食用。另外,某些被認為服用有滑胎(流產)危險的食物,如螃蟹、鱉肉、薏仁、馬齒莧(豬母草),準備要懷孕時最好也不要食用。

‧良好生活習慣:除了健康的飲食內容,良好的生活習慣同等重要。她建議,無論男女,在懷孕準備階段都應避免劇烈運動,戒煙、酒和咖啡,不宜勞累過度,儘可能減輕壓力(避免影響肝氣的運作)、睡眠充足(以免耗掉精氣神);且下半身穿著應透氣,減少泌尿生殖道受感染的機率。 


拿捏補充藥膳的時機

‧適合時間:常見有補益氣血的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在月經結束後至排卵期前來使用較好;月經期間不要隨便進補。進補仍須視個人體質,最好能諮詢中醫師再進補。

‧注意事項:不宜熱補過頭,以免上火(如長痘痘、口乾舌燥)。如果是肝不好者,體質容易產生虛熱的人,並不適合熱補。 

 

Part 2:西醫觀點

順其自然‧毋須刻意孕前調理

現代人的營養普遍足夠,鮮少有缺乏的問題,因此從西醫的婦產科觀點來看,認為毋須刻意強調「孕前調理」部分。萬芳醫院不孕症&生殖醫學科主任楊鵬生表示,在健康的狀態下,只要夫妻雙方放鬆心情、規律行房,通常懷孕並不是難事。

然而,隨著整體環境的改變(如晚婚),數十年以來,初次懷孕的年齡愈來愈高,連帶影響是否成功受孕的比例。根據楊鵬生主任多年來的不孕症門診經驗,十年前就診者年齡層落在30~35歲之間,十年後的今日卻平均落在35~40歲上下。

醫學上,「34歲」是一個重要的關卡,代表的是最佳生育年齡的底限。往後,仍然有懷孕的機會,但可說已超過顛峰期,等於生理狀態已逐漸趨於劣勢,這也是近年來不孕比例提高的最大因素與問題。

  

卵子&精子‧老少配組合

楊鵬生主任認為,「不孕並非是疾病,而是一種狀況」。或許有時候適度的調養身體,能夠給予較良好的胎兒發育環境;但如果超過合適生育年齡(如30歲以上),調理不見得能發揮很大的效用。

現實的是,「受精卵就像是老少配」,因為卵子從女性一出生起就有,等於實際年齡多大,卵子年齡就多大(品質和機能也會愈來愈不好);但精子卻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製造一批新的,幾乎持續保持在顛峰狀態。 


計畫懷孕前的
自我檢視

「懷孕」是人類生理本能,通常只要「夠積極」,大都會有懷孕的機會。不過,楊鵬生主任表示,積極也要有「方法」,他建議有志計畫懷孕的夫妻(多數的年齡可能超過30歲),不妨藉由以下方法先做自我檢視。

1.關注生育年齡

相關研究顯示,隨著女性年齡愈高,自然懷孕的機率會逐漸降低;因此,雙方身體健康,在正常性生活且沒有避孕之下,結婚一年後卻沒懷孕,不排除有不孕的可能,建議儘早就診諮詢。


2.
婚後孕前檢查

透過檢查,可幫助了解某些狀況:卵巢功能健全否、生殖系統狀況(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精蟲活動力檢測、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是否有內科疾病(如甲狀腺異常)等等,以確知可能影響懷孕的要素,讓醫師能夠對症安排治療。


3.
規律的性生活

「性」促使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可說是掌握著懷孕的關鍵。楊鵬生主任表示,規律的性生活能提高受孕機率,以正常規律的月經頻率每28~30天來潮而言,夫妻至少在第12、14、16天時,進行性行為,成功懷孕的機會比較大;以1/1是月經來的第一天為例,建議的性行為日子即1/12、1/14和1/16。 


35
歲以上的建議:不孕症治療

楊鵬生主任建議,35歲以上女性,因為早已超過最佳生育年齡,如果努力了三個月之後,都沒有懷孕的消息,就一定要及早進行「不孕症專科醫師」諮詢和檢查。他表示,擔心不孕而就診,應該正向看待,並不是丟臉的事,因為專業的醫師,能夠運用合適的醫療方法,幫助夫妻「提高懷孕的機率」。

‧不孕症門診大致診療內容

1.問診,了解病史。

2.內診。

3.抽血,得知荷爾蒙等相關數值。

4.超音波檢查。

5.確認子宮、輸卵管等狀況。

6.檢測先生的精蟲活動力等狀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