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為什麼產前需要內診?原來是怕生產時的「乙型鏈球菌」感染

為什麼產前需要內診?原來是怕生產時的「乙型鏈球菌」感染

乙型鏈球菌(GBS),是人體腸道中常見的菌種,一般來說,B型鏈球菌的存在因為對成人的健康沒有威脅,因此即便是帶菌者也無須進行治療,但對少數免疫力不佳的新生兒而言(約0.5%~2%),卻有可能因為感染乙型鏈球菌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若確定孕媽咪為帶菌者,則須於入院待產時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的預防性治療,以降低新生兒因感染而發病的可能性。

文章目錄

  在懷孕過程時,孕媽咪都要經過層層的檢查,孕後期35~37週時醫生更會安排一次內診,說是要檢查「乙型鏈球菌」。產科醫師以專用棉棒,在孕婦的陰道口及肛門口採取檢體,做細菌培養,約5天左右看報告。不過媽咪知道什麼是「乙型鏈球菌」嗎?這種菌對生產又帶來什麼樣的風險跟影響呢?

推薦文章:怕內診?小心延誤病情

產前內診|乙型鏈球菌
(產前會進行內診,檢查乙型鏈球菌。圖/Shutterstock)

什麼是乙型鏈球菌?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表示,乙型鏈球菌常見於人類皮膚表面,屬於常態會出現的菌落,也可能在生殖泌尿道、直腸中被發現。約有20%~30%的孕婦在陰道中可以發現乙型鏈球菌的蹤跡,這些人被稱為「帶原者」,多數的帶原女性是沒有症狀的。

  但有少數免疫力低下的女性,在陰道感染了乙型鏈球菌後,會發生菌血症、腎盂腎炎、子宮內膜發炎等症狀,因此私密處的清潔還是很重要。 

為何會感染乙型鏈球菌

  潘恆新醫師指出,當乙型鏈球菌在我們皮膚表面存在時,屬於正常的菌落,所以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乙型鏈球菌!只是當這細菌跑到陰道並且在該處繁殖時,為維護胎兒健康,才會在待產時為孩子進行更周全的預防措施。

  當準媽媽被檢測出來陰道帶有乙型鏈球菌時,可能會有的疑惑是:為什麼我會得到「這種病」?潘恆新醫師表示,其實乙型鏈球菌並不屬於嚴重感染,無須過於恐慌,陰道帶菌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幾點有關:

*體質

  體質跟免疫力有關,有些女性較容易有陰道方面的感染。

衛生習慣

  女性如廁後、MC來時要注意擦拭的方向,由前往後擦,不要讓沾有肛門髒汙的衛生紙或衛生棉、護墊,觸碰到陰道口,可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另外,性交也有可能會造成感染。 

推薦文章:公費VS.自費.打造個人化產檢(下)

乙型鏈球菌對新生兒的影響

  孕婦若沒有在產前進行篩檢,並給予陽性者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會導致免疫力低落的新生兒暴露在受感染的風險中。根據統計,母親為乙型鏈球菌陽性的患者中,所產下的新生兒約有1%至2%會發病。這些遭感染並發病的新生兒當中,依其發病時間可區分如下:

早發型

  在7天內(72小時內屬之),會引發呼吸急促、發紺等症狀,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敗血症的死亡率約為25%。

晚發型

  7天後~3個月才發病的寶寶屬之,由於這屬於漸次性的感染,因此死亡率較低,較嚴重的可能會引發腦膜炎,死亡率約2%~6%。 

  感染乙型鏈球菌的新生兒,可能會罹患敗血症、腦膜炎、新生兒肺炎,嚴重可能致死,或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因此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孕產婦,雖然不用太緊張,遵醫囑就可以獲得良好控制,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較需要擔心的情況

  潘恆新醫師表示,若是足月生產的產婦,都有時間投藥因應,比較需要擔心的是有早產傾向的孕婦,尤其是早期破水的情況最危險,因為寶寶失去了羊水膜的保護,導致被感染的機率大增。

  因此,若孕婦有早期宮縮的症狀,去醫院安胎時,醫師會先做陰道與肛門的採樣,做細菌培養;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孕媽咪會做預防性的投藥,以免一旦早產發生時措手不及。

  若第一胎檢測時為陽性,且寶寶生出來後出現感染的症狀,在懷第二胎時會做預防性的投藥,以確保胎兒安全。

乙型鏈球菌|產前內診
(乙型鏈球菌對新生兒的危險。圖/Shutterstock)

乙型鏈球菌的治療方式

  乙型鏈球菌檢測為陽性的孕婦,進醫院待產時會注射抗生素,在寶寶出生前4小時就要開始施打,當孕婦出現產兆後,會施打第一次預防性抗生素,之後隨著抗生素的代謝速度,會陸續投藥至胎兒分娩,如此可大幅降低新生兒被感染的可能。

  抗生素的預防注射要發揮療效至少要2個小時,因此若是遇到急產的產婦,或是施打第一劑不到4小時寶寶就出生的情形,該怎麼辦呢?潘恆新醫師表示,其實急產的情況反而不用擔心,因為胎兒在產道停留的時間很短,被感染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此時新生兒感染科也會建議直接為寶寶注射抗生素,或是持續監測寶寶的健康。 

推薦文章:【即時新聞】新生兒細菌性敗血症的「禍首」就是它!

私密處清潔|乙型鏈球菌
(私密處清潔。圖/Shutterstock)

孕期私密處異狀要注意

  孕期陰道發生感染,有時嚴重時,可能危及胎兒安全,孕媽咪須及時就醫。懷孕時,若要判斷陰道有無發炎,建議可由以下症狀判斷:

分泌物

  孕婦的私密處分泌物較多,正常分泌物是有點稠稠的、偏白,沒有什麼異味。若發現分泌物偏黃、綠、甚至其他顏色,聞起來有異味,就代表有發炎現象,要就醫治療。

搔癢

  若覺得私密處常常搔癢,則不管是否有異常分泌物,都要就醫檢查,接受治療。 

推薦文章:9大重點‧女性私密處的清潔與保養

私密處清潔的原則

別用護墊

  很多準媽媽喜歡用護墊維持「乾爽」的感覺,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細菌最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使用護墊又沒有常常更換,反而成為細菌的培養皿。若覺得分泌物太多,多使用清水沖洗、勤換棉質內褲,才是最好的方式。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不要常穿緊身褲,讓私密處有機會可以透透氣;也不要常沖洗陰道,以免破壞陰道微酸的環境。另外,性交時最好戴保險套;擦拭私密處的方向要由前往後擦,別讓壞菌有可趁之機。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快生產了!產前20天的待產問題總整理
產前超音波檢查.孕婦最期待的檢查,真的萬能嗎?
新生兒殺手 感染乙型鏈球菌恐致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