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擔心孩子的身高輸在起跑點,孩子比同齡小朋友矮就算發育不好嗎?

擔心孩子的身高輸在起跑點,孩子比同齡小朋友矮就算發育不好嗎?

(2020.05 更新) 在強調競爭力的現代社會,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發育情況也很在意。因此在小兒科例行的寶寶健康檢查中,常有媽媽拿著「生長曲線」圖詢問醫師,就擔心自己的寶貝身高輸在起跑點。

與體重相比,父母更會在意寶寶(尤其是男寶寶)未來的身高發育。因為一旦孩子成年,還可以透過減重或是增胖來改善體重,但身高卻如鐵板一塊,如果長得太矮,即使穿增高鞋也難以有太大的變化。

寶寶身高落在第3百分位才需要擔心

針對父母們最在意的寶寶身高問題,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表示,在孩子9歲以前,只要身高不要落於生長曲線的第3百分位(代表在100個同齡的寶寶中,處於倒數第3位的位置),爸爸媽媽就無需過度擔心。在寶寶0~3歲的階段,應該著重於幫他養成「容易長高」的生活習慣,這樣有助於孩子未來進入身高發育的衝刺期時,能長得更好。

用生長曲線圖判斷寶寶的發育狀況

(部分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

每個寶寶出生,都會拿到一本健康手冊,裡面有寶寶的生長曲線圖,在每次例行的健康檢查中,醫院都會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再對照生長曲線圖,就會知道現在寶寶的發育情況是否正常。現在爸媽也可以上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輸入寶寶的資料直接算出生長百分位,就無需再對照圖表。

看懂成長曲線圖:

兒童生長曲線圖依性別分為男孩、女孩身長(高)、體重與頭圍等三個生長指標的百分位圖,每張圖上均有五條曲線,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同年齡層之第97、85、50、15、3百分位。

百分位的意義:

以一百個人為計算單位,高矮胖瘦由小至大排列,以滿1歲的男孩身高75公分為例,大約在第50百分位,就表示在100位同一年齡層的寶寶裡,排在中間位置。

發育異常:

若生長指標落在第97及第3百分位兩線之間,均屬正常,否則就要考慮該項生長指標有過高或過低的情形。而且,寶寶的生長是連續性的,除了觀察每個落點外,其連線也應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如果連線突然發生位移達兩個曲線區間時(如寶寶身高從原本的85百分位降到15百分位),雖然這兩個百分位本身屬正常範圍,但因位移的幅度過大,也要請醫師評估檢查。

同父母但兄弟身高大不同

一個真實案例是這樣:劉氏夫妻身高皆約160公分左右,生下了兩個兒子,成年後大兒子的身高超過170公分,小兒子的身高卻只有162公分,雖然是同樣的父母所生,兩兄弟的高度卻相差了10公分之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丁綺文醫師分析,影響身高的因素,遺傳佔70%,後天的努力佔30%。以遺傳的部分來說,目前已知有24個基因變異位點與身高潛能有關,上述例子中的兩兄弟雖然來自同樣的父母,但哥哥可能拿到了來自父母雙方較高的基因,弟弟則拿到了雙親較矮的基因,因此會造成差異如此懸殊的結果。

所以要預測寶寶未來的身高,光參考父母親的身高並不一定準確,即使是高大的父母,也可能會帶有上一代的矮小基因只是未展現,若寶寶自雙親拿到的恰好多是矮基因,高大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矮小的孩子。

影響寶寶未來身高發育的還有後天因素,而這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例如寶寶成長過程的營養攝取、睡眠的時間、運動習慣等都會影響身高!所以透過後天的努力,男孩的身高尚有±7.5公分的修正空間,女孩則有±5公分的修正空間。

身高預測的價值

網路上有個傳言:未來身高等於寶寶2歲時身高的兩倍。身高真的能這樣推算嗎?

丁綺文醫師表示,若要以2歲身高決定未來,前提是寶寶必須一直保持固定的生長曲線位置,比方說,2歲時身高百分位是15,從2歲以後直到青春期結束,要一直保持在身高百分位15,成年身高才會是2歲時的兩倍。問題是,人不是機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變化很多,受到發育快慢和營養狀況的影響,都可能改變生長曲線。許多學者,如研究青春期發育的著名學者泰納(Tanner)都認為,孩子要到3歲之後預測身高較有意義。

目前,有三種估算成年身高的方法:

基因估算法

檢測方式很簡單,使用特殊的刷子在口腔兩頰內側刮刷表皮細胞,再用基因晶片去檢測。經過分析,可以估算成年身高,差異區間約在3公分左右,雖然這項檢測很準確,但缺點是費用高昂,一般人難以負擔。

目標身高估算

第二種估算方式,無需花錢,只用公式計算即可,稱為目標身高Target Height(TH)。參照孩子的性別,將父母的身高代入以下公式:

男孩身高=(父+母+12)/2± 7.5公分

女孩身高=(父+母-12)/2± 5公分

以一個10歲男生為例,爸爸165公分,媽媽160公分,因此他未來的身高=(165+160+12)/2 ± 7.5公分,得到168 ± 7.5公分,意思是以168公分為中位,此男孩成年身高的區間,從160.5到175.5公分都有可能。這個算法雖簡便,但區間太寬,而且完全不考慮後天因素,顯得過於粗略。

照骨齡預測

丁綺文醫師認為,最準確的估算方式是看骨齡,只有骨齡可以看出先天和後天的共同影響,顯現孩子內在真正的年齡。舉例說明,四位10歲的同齡男孩,身高都介於133至135公分,有人早熟,有人晚熟,骨齡分別為8、9、10、11歲,預估出來的成年身高便會大不相同。

檢測骨齡只需要照一張左手的X光片,手掌是身體中擁有最多骨骼的部位,包括手指骨、掌骨、腕骨共27塊骨頭,根據這些骨頭的成熟度,和資料庫比對,就能估算骨齡。骨齡提供的訊息,包括這孩子的生長板何時會關閉,因此可根據它算出「預估成年身高」(Predicted Adult Height,PAH)。

骨齡會受到生長激素和性荷爾蒙作用而變動,青春期的孩子個人發育成熟速度不同,都會忠實地表現在骨齡中。性荷爾蒙量多的孩子,骨齡可能一年增加1.5歲到2歲,所以應該每年定時評估一次骨齡,預估成年身高也就能不斷修正,充分反映出先天的影響和後天的努力。

丁綺文醫師表示,在孩子生長板尚未關閉時照骨齡預測身高,其價值在於可把握機會做後天的努力來修正,使身高發育可以突破之前的預測值。她曾遇過來就診的男孩,一聽到自己未來的身高可能只有165公分時,非常在意,因此願意積極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經過3年的調整,他最終的身高達到172公分。

丁綺文醫師建議,女孩滿9歲,男孩滿10歲,開始進入青春期,應該至小兒科照第一張骨齡,來了解孩子是否提前或落後發育。之後每年定時照一張,直至青春期結束。其中最重要的時間點是女孩初經、男孩第一次遺精時,此時照的骨齡預測未來身高最準。

何謂生長板?

在孩子的四肢骨、脊椎體的上下端,均有能不斷分裂、增長的軟骨組織,這就是「生長板」。生長板會受體內性荷爾蒙的刺激而鈣化、閉合,身高便從此確定下來,不會再長高。

影響身高發育的兩大激素

性荷爾蒙

因為生長板會受體內性荷爾蒙的刺激而閉合,因此性早熟的孩子會有長不高的問題。會導致孩子體內性荷爾蒙量較多,可能是攝入過多的環境荷爾蒙(常使用塑膠製品、化學清潔劑、嗜食高油脂食物),或是遺傳自父母的體質因素也會導致性荷爾蒙量較多。

生長激素

丁綺文醫師指出,影響孩子身高發育最重要的荷爾蒙是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的分泌是脈衝式的,其生理時鐘在晚上10點到凌晨2時是分泌的高峰期,此時要進入深度睡眠,才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另外,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因此也是孩子身高的衝刺期,習慣性熬夜、日夜顛倒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對長高大不利。

養成易長高的生活習慣

雖說爸媽不用過度關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身高,但是可以從小幫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儲存日後容易長高的良好因子:

讓寶寶養成早睡的習慣:

人體在夜間10點到凌晨2點時熟睡,會經歷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因此應注意嬰幼兒的作息,讓寶寶在夜間10點前就入睡、熟睡,可以幫助寶寶的成長upup。

別讓孩子太胖:

肥胖容易導致日後提早發育,也會使身體對生長激素的反應不佳,這樣孩子就不容易長高了,因此小時候的胖是問題,最好儘早控制。

多做跑跑跳跳的運動:

跑跳運動(如打籃球、跳繩等)可以強化孩子下肢大塊肌肉群的肌力,養成孩子愛好跑跳運動的習慣,對他日後長高大有幫助。

儘量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

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環境荷爾蒙是使孩子性早熟的元凶,影響日後的身高發育。因此家長要減少讓嬰幼兒使用塑膠產品,外食時要避免使用塑膠製品裝熱湯熱食,清潔用品也要選用天然無毒的產品,並控制孩子吃高脂食物的頻率,儘量減少寶寶接觸環境荷爾蒙的機會。

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會促進生長發育,一定要足量攝取。除肉蛋奶外,堅果中的葵花籽、南瓜籽等優質胺基酸的含量也不少,吃素的孩子可以適量攝取。



丁綺文醫師

現任/榮新診所副院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經歷/美國抗衰老醫學專科醫師(ABAAM)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小兒生長療程及婦女更年期專家醫師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