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即時新聞】新制上路  健康食品須加註警語 

【即時新聞】新制上路  健康食品須加註警語 

美白、顧眼睛、通血管、強心臟,國人對於健康食品似乎情有獨鍾,出國旅遊時必買,當成伴手禮,不少人對於交了多少健保費用,斤斤計較,但買起健康食品,則是毫不手軟,以為這有療效,反而延誤治療時機。  

圖說:業者必須依照健康食品產品型態不同,應標示藥品區隔、保健用途,並標示食用量等警語。  

衛生福利部12月29日公告訂定「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嚴格規定,業者必須依照健康食品產品型態不同,應標示藥品區隔、保健用途,並標示食用量等警語。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許多消費者對於健康食品都有著同樣迷思,「健康食品保健功效等同於藥品療效」、「多吃健康食品,就能保健康」,以致花了錢,延誤治療,甚至傷身。                                                                    

從107年1月1日起,「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新制上路,潘志寬指出,膠囊及錠狀等健康食品產品,應於其容器或包裝上之「注意事項」中加註「本產品非藥品,供保健用,罹病者仍需就醫,以及「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勿過量。」字樣。                                                         

至於膠囊及錠狀以外產品,應於其容器或包裝上「注意事項」中,加註「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字樣。此外,所有加註事項應與底色不同,方便消費者區別。         

為何膠囊及錠狀劑型的健康食品必須額外加註警語?潘志寬解釋,膠囊及錠狀健康食品,外觀與藥品類似,民眾容易搞混,以為正在藥物,而疏於自我警戒,因此,有必要在這類健康食品的外包裝上加註警語。                                 

「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新制從107年1月1日上路,潘志寬指出,在法規生效日前,取得健康食品許可證者,則擁有緩衝期至108年6月30日。也就是說,從108年7月1日起,所 有健康食品都需標示警語。                                                                 

潘志寬指出,依照規定,健康食品如未標示警語,涉及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13條,依第23條可處新臺幣3萬以上、15萬以下罰鍰。